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成功已不容置疑。業內人士更關注的是該劇的另一重示范效應,就是在粉絲經濟和明星效應橫行的影視圈,樹立了不拼片酬不拼明星陣容亦能叫好又叫座的典范。
《人民的名義》全劇的主要演員加起來的片酬甚至都比不過一位所謂“一線”、坐擁上億天價片酬的一夜爆紅的“小鮮肉”。
乃因如此,《人民的名義》的一項重要衍生價值就是引發了對近段時期備受詬病的影視圈“小鮮肉”天價片酬現象的再度熱議。
該劇的主要演員片酬占總投資的40%,在既控制了演員成本的同時又保證了作品質量,在目前國內演員片酬飛漲的大環境下,確實是一難得的良好范本。
前一段時期,國產劇《孤芳不自賞》《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主要演員的“天價片酬”被陸續曝光,圍繞“投入與產出”、“演技與片酬”、“片酬與市場”、“演員暴富與觀眾買單”等諸多問題,行業內外詬病、爭議不斷。
據上海東方傳媒集團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透露,“僅2016年一年,一二線演員片酬增長了近250%。在一些更為倚重流量偶像的IP大劇中,明星片酬在制作成本中的占比甚至升至75%”。
香港金像獎前主席、資深電影人吳思遠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說:“大部分的電影已經片酬超過一半(的制作費),(達到了)百分之五十,有些甚至百分之六十、七十,其他制作的資源就少了。”
中國傳媒大學的曾慶瑞教授也直言:“大量制作費被占用,制作質量就很難保證。”影視制作成本過分向演員尤其是明星演員傾斜,片酬過快上漲占比過大,不僅擠壓了影視制作的其他投資,嚴重影響影視制作中編劇、布景、配音等相關制作環節的經費,導致影視作品空有明星陣容,而在故事情節、拍攝水平等等方面的質量日益下降。
同時更進一步拉大了影視演員內部收入差距,形成影視行業的不公平,“天價片酬”這一畸形的不合理的現象,十分不利于我國影視產業的健康發展。
該劇投資方之一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個行業需要資本,但不需要太多的資本,太多反而會毀掉一個行業。這個行業容量有限,院線一年能夠充分放映的電影也就200多部,電視臺一年的播放量也就一萬多集,多了就會束之高閣。”
當前中國影視領域的一個突出現象是只有知名演員參與的大制作劇集和綜藝才會有相對穩定的收視率。在急功近利驅使之下,大牌明星似乎就成了從生產端的投資出品方到放映播出端的院線、電視臺能夠抓住消費端的唯一抓手, 投入資金被幾近荒誕的天價片酬擠占所剩無幾,內容品質自然無法有效保證。
對于目前中國影視行業這一結構性困境,已很難僅僅通過局部政策調整就能解決,更需要行業內外的有效約束和積極協調。
政府相關部門和行業協會應大力引導演藝市場規范秩序的建設,強化行業約束自律、在加強演藝人員自律的同時建立良性市場機制、加強社會監督管理。必須多措并舉兼用政府管理這只“看得見的手”和市場經濟這只“看不見的手”,有效加以遏制和規范,從而維護行業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面臨的機遇以
《2017-2022年版物流園區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為中研普1
《2017-2022年版物流園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為中研普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