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運動鏡行業風險投資態勢及投融資策略指引報告
風險投資是在創業企業發展初期投入風險資本,待其發育相對成熟后,通過市場退出機制將所投入的資本由股權形態轉化為資金形態,以收回投資,取得高額風險收益。全球風險資本市場已進入新一輪快速...
根據《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35℃以上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
2018年全國各地高溫津貼發放標準及相關問題解答
1960年的《防暑降溫措施暫行條例》和2007年《關于進一步加強工作場所夏季防暑降溫工作的通知》規定,能夠領取高溫補貼者必須是在高溫下工作的崗位職工,包括建筑工人、無空調的公交車司機、露天環衛工人等。
2012年的《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指出,該辦法適用于存在高溫作業及在高溫天氣期間安排勞動者作業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把以前的工業、交通運輸業、建筑業和田間作業,擴大到存在高溫作業的企業、事業和個體經濟組織,把第三產業也納入了其中,幾乎涵蓋了各行各業的勞動者。
疑惑解答:
1、環衛一線工人有津貼嗎?
實施高溫津貼政策是一項地方勞動標準,也是政府“關注民生”的行政性舉措。境內各類企業無論采用何種用工方式,都有義務認真執行。
環衛一線工人按勞動合同制度管理,絕大多數長期在室外露天作業,農民工也相對集中,他們的辛勤勞動已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因此,考慮到工作特殊性,這次實施高溫津貼將環衛一線崗位納入其中。
2、辦公室里工作有補貼嗎?
根據《衛生部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 全國總工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工作場所夏季防暑降溫工作的通知》(七)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津貼。根據法條規定是是沒有高溫補貼的。
拿不到高溫津貼,如何維權
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表示,用人單位如果不依法支付高溫津貼,勞動者可以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舉報或投訴,由具有管轄權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依法責令改正。用人單位如果拒絕整改,可按拖欠工資相關條款進行處罰。
業內人士也提醒,高溫津貼不包含在最低工資標準中,如遇用人單位不發津貼,職工可以先向企業工會反映情況,由企業工會與公司直接協商,進行維權。如果所在企業沒有工會,也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舉報,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訴,還可以撥打全國人社系統的舉報電話進行舉報。
江蘇、天津等地上調高溫津貼
根據《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35℃以上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
根據公開報道梳理,目前,全國絕大多數省份均已明確制定了高溫津貼標準。
從高溫津貼發放時間來看,各地也因氣候條件差異有所區別。如,北京、山西等北方地區的發放時間段為6到8月,海南省的發放時間長達7個月,為4到10月。
在津貼標準方面,各省份的標準也不同。近期,一些省份還對高溫津貼作出了上調。
江蘇將高溫津貼標準從每月200元漲至300元,每年支付時間為4個月(6月、7月、8月、9月)。
天津的防暑降溫費、高溫津貼,則與上年度全市職工平均工資水平掛鉤。根據天津市人力社保局公布的通知,2018年該市職工的防暑降溫費標準為168元每月,較上一年上調了10元,高溫津貼標準為31元每天,比上一年上調了2元。
河北則在去年調整了高溫津貼標準。依照規定,從事室外露天作業的勞動者每人每小時由1.5元調整為2元;沒有防暑降溫設備或有防暑降溫設備但達不到降低工作場所溫度效果的室內勞動者每人每小時由1元調整為1.5元。
2017年28省份明確高溫津貼發放標準 2018部分市縣高溫津貼標準有調整
全國其他省市的高溫費大致分月補、日補兩種發放標準。
1、江蘇
如果企業安排職工在6月、7月、8月、9月這四個月安排職工在33度以上高溫天氣(環境)工作的,要向勞動者支付高溫補貼,具體的標準按照江蘇省的規定,是每人每月200元。
2、上海
企業每年6月至9月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季節津貼,標準為每月200元。
3、河南:
勞動者在日最高氣溫達35℃以上的天氣下露天工作,可享受企業發放的每人每工作日10元的高溫津貼。
4、天津:
6-9月,上年度全市職工日工資平均工資的12%。
5、北京
每年6-8月,室外露天作業人員高溫津貼每人每月不低于180元;在33℃(含33℃)以上室內工作場所作業的人員,高溫津貼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今年以來,A股市場上關于價值投資和成長投資的討論不斷,尤其在公募基金市場上,堅守價值投資的基金產品和選擇配置高C...
海信搶人工智能風口 鎖定智能交通海信AI出行系列核心產品在中國國際智能交通展覽會上亮相,智能交通領域AI格局終現。...
高溫津貼下月起發放 克扣高溫津貼或將被重罰6月,我國多地將迎來高溫期。伴隨著氣溫上升,從下個月起,很多地區都將3...
TCL在深圳規劃的第二條第11代超高清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即華星光電t7項目)終于敲定,于2018年5月22日正式簽約,儀式...
繼5月23日廣東理文發布6月5日起停機檢修通知后,26日河南舞鋼市環能科技也宣布6月1日起全線停機,時長10-15天。據了解...
深交所作出*ST烯碳股票終止上市決定。因銀基烯碳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T烯碳”或“公司”)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