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升級提升競爭力,行業轉型增強優勢,農業機械行業企業如何選擇?
“十三五”規劃對“十二五”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評估;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突出改革創新;遠近結合,更加注重以解決長遠問題的辦法來應對...
近年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實施創新驅動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促進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取得了積極成效。
“雙新雙創”為鄉村發展帶來蓬勃活力
近年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實施創新驅動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促進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取得了積極成效。
新農民日益壯大。在現代農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吸引下,大量新農民到農村創業創新,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業企業等大量出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累計達到400萬家,新型職業農民超過1500萬人,農民工、中高等院校畢業生、退役士兵、企業主、科技人員等返鄉下鄉雙創人員累計達到740萬人,本鄉非農創業人數達到3140萬人,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新技術日新月異。新科技革命催生智能制造、生物工程和現代信息等新技術在農業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產中,應用耕種收全程農機裝備,在主產區逐步實現“機器換人”,綜合機械化率超過66%。在農業全產業鏈建設中,應用綜合協調配套技術,推廣以綠色生產儲藏包裝技術,實現后續處理“鳥槍換炮”,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在農業經營管理中,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信息采集、網絡結算成為農民新技能,手機成為“新農具”,產品銷售實現“電商換市”。2017年農村網民達2億多,農村網絡零售額達1.2億元,帶動2800多萬農民就業創業。
新產業快速發展。新技術和農業融合催生出一大批新產業。綠色農業快速發展,秸稈和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有機肥生產等產業加速成長,促進了農業綠色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向精深方向發展,2017年加工產值達22萬億元,與農業產值之比由2012年的1.9:1提高到2.2:1,農業產業鏈條加快延伸。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蓬勃興起,2017年營業收入達7400億元,吸納了1000多萬農民就業,吸引28億人次到鄉村休閑度假,拓展了農業多功能。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農資供應、產品集聚、物流配送等廣泛開展,年產值超過2000億元。
新業態層出不窮。農業與技術跨界深度融合,形成了“農業+”多業態。“農業+”林牧漁,催生了稻田養魚(蝦、蟹)、林下養雞等循環農業,到2017年底,稻漁綜合種養達到2900萬畝。“農業+”加工流通,催生了儲藏保鮮、中央廚房、個人定制等延伸型農業,到2017年底,主食加工營業收入突破2萬億元。“農業+”文化、教育、旅游、康養等產業,催生了創意農業、教育農園、消費體驗、民宿服務、康養農業等體驗型農業。“農業+”信息產業,催生了在線農業、直播農業、數字農業、農業眾籌等智慧型農業。“農業+”城鎮,催生出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產業園區等產城融合型農業。
新模式不斷涌現。農業生產、經營在于消費對接過程中形成了許多新商業模式。智能化生產模式深度應用信息管理技術,實現食物個性化定制、工業化生產。新平臺經營模式依托企業搭建平臺,為生產者和消費者架起直通管道。終端物流配送模式建設前端倉儲分發基地和后端取件終端平臺,打通“最后一公里”。產業聯盟發展模式將產業上下游各主體進行有效聯結,建立協同發展、合作共贏的抱團主體。資源共享模式利用共享農莊等平臺,將土地、農房等各種資源整合,為消費者帶來便利和實惠,為財產所有人帶來實在收益。
當今鄉村,創業創新正在廣闊天地中蓄勢迸發,推動農業農村經濟新舊動能轉換,提高了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引領了農業結構調整和綠色發展,增加了綠色優質安全農產品供給。帶動了現代農業建設,將現代科技、生產方式、經營理念和先進要素引入農業,提升了農業的標準化品牌化水平。促進了農民就業增收,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使農民分享到全產業鏈增值收益。推動了城鄉融合,架起了城鄉協調發展的橋梁紐帶。
蓄勢待發 壟上服務模式即將亮相南京“雙新雙創”
天之下、壟之上。有農業的地方,就有壟上的身影!2018年11月15日~18日,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以下簡稱雙新雙創)即將在江蘇南京拉開帷幕。作為“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省級‘互聯網+’現代農業應用示范基地”,壟上將閃亮登場。
2018年“雙新雙創”博覽會以“深入推進雙新雙創,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為主題,以推進新農民新技術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為目標,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為主線,面向農業生產主體、經營主體和市場主體,全面展示新農民、新技術、新模式、新農業、新農村,推動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增添新動能。
壟上農業數據為生產賦能
經過16年的發展,壟上沉淀了百萬條農業農村數據。為了激活這些數據,使它們產生更大價值,2016年,在湖北省農業廳及各地農業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壟上首創全國媒體行業專注三農領域的“TV+互聯網+農業大數據”服務應用模式,為廣大農民提供農事預警、技術指導等服務,以此達到規避風險、增產增收等預期目標;同時,通過對數據的清洗、融合與分析,為政府職能部門等提供農產品市場運行預警分析、農村輿情熱點分析等定制服務產品。
本屆展會,壟上將在5號(農業農村信息化展區)展館全方位展示壟上“TV+互聯網+農業大數據”平臺,特別是在指導農業生產和農業信息化方面的成果。同時,11月15號下午4點,我們還將在展會公共平臺推薦中心舉辦“水稻長勢指數產品發布會”,旨在打造面向社會公眾服務的數據產品,為農業生產決策提供可行性參考依據。
一大波優質湖北特色農產品來襲
湖北省位于中國中部,農業資源豐富。近年來,我省特色農產品總量不斷增加,質量不斷提高,一大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發展壯大,生產出許多優質特色產品。為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政策,積極探索服務新型經營主體的新模式是壟上天然使命和責任所在。
為此,壟上對新型經營主體進行細分,并圍繞新農人群體知識、資源、社交、宣傳和政策等方面的需求開展精準服務。本次,壟上將攜手湖北農企、新型經營主體在6號館(創業創新展區)為大家帶來洪湖春露再生稻、洪山菜薹、武昌魚、隨州香菇……等一系列湖北優質特色農產品。屆時,歡迎大家蒞臨壟上展區指導、交流。
農業行業發展機遇大,如何驅動行業內在發展動力?
專家免費咨詢答疑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近日,工信部IMT-2020(5G)無線技術工作組組長粟欣表示,6G概念研究在今年啟動。目前,除了中國外,美國、俄羅斯、歐...
廣州一年四季皆有花境。在萬物休整的秋冬季節,廣州的秋花更顯得炫目耀眼。昨天,廣州秋花節正式拉開帷幕,以象征“美...
網速大約是4G的20倍,下載一部高清電影,只需要幾秒鐘。5G時代的到來,帶來的將不僅僅是網速的提高,更將是更加豐富的...
中央第十四巡視組對農業農村部黨組開展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工作動員會召開根據中央關于巡視工作的統一部署,2018年10月20...
天貓雙十一男裝品牌排行榜顯示,排在前三的分別是:Uniqlo/優衣庫、GXG、PEACEBIRD/太平鳥;天貓雙十一女裝品牌排行...
430不銹鋼和304不銹鋼區別是什么?哪個好?430不銹鋼430不銹鋼是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能的通用鋼種,導熱性能比奧氏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