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快速增長,農業機械行業發展機遇大,如何驅動行業內在發展動力?
“十三五”規劃對“十二五”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評估;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突出改革創新;遠近結合,更加注重以解決長遠問題的辦法來應對...
11月14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官網公布,1-10月,全國棚改已開工577萬套,占年度目標任務的99%,完成投資15000多億元。
住建部:1-10月全國棚改已開工577萬套完成任務99%
11月14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官網公布,1-10月,全國棚改已開工577萬套,占年度目標任務的99%,完成投資15000多億元。
根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2018年全國棚改新開工任務為580萬套。前十月,我國已開工棚改項目577套,據此計算,已完成年度目標的99.48%。
另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早在10月11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住建部副部長倪虹介紹了棚戶區改造的有關情況。
吹風會上,倪虹對“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呈現明顯的收緊態度,削弱對房地產投資和銷售的拉動作”的說法予以否認。
他表示,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是,針對庫存比較少、房價上漲壓力比較大的城市調整優惠政策,目的是根據不同城市的住房發展狀況和水平,“精準施策、因城施策”。
倪虹繼而解釋,2015年,一些城市針對商品住房庫存比較大,采取了鼓勵和支持貨幣化的政策,對去庫存和促進房地產市場供需平穩起到了積極作用。
“這次不是取消貨幣化安置方式,而是因地制宜調整貨幣化安置的鼓勵政策。”
此外,會上,倪虹還提出接下來將重點督促各地做好四項工作:一是督促各地確保按時完成2018年580萬套棚改任務;二是嚴格把好棚改范圍和標準,重點攻堅改造老城區內臟亂差的棚戶區和國有工礦區、林區、墾區的棚戶區;三是因地制宜調整完善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商品房庫存不足、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市縣要盡快調整貨幣化安置優惠政策;四是嚴格評估財政承受能力,嚴禁借棚改之名盲目舉債和其他違法違規行為,科學確定好2019年度棚改任務。
棚改政策座談會:棚改專項債將成融資主力
近日,一場研究2019年棚改政策的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據悉,會議透露出部分棚改動向,2019年政策或發生變化,政府購買棚改模式將逐漸被棚改專項債取代。
財聯社了解到,上述座談會由住建部主持召開,安徽、江西、山東、四川、貴州5省和各省1個城市代表參會。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也出席了這次會議。
那么何為政府購買棚改模式,又為何會傳出要被取消呢?
據悉,“政府購買”棚改模式當前的主要方式,一般是由政府選擇具有實力的平臺公司,與其簽訂購買服務協議,由平臺公司負責具體實施,項目資金來源于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的棚改專項貸款。
2017年6月《財政部關于堅決制止地方以政府購買服務名義違法違規融資的通知》(財預〔2017〕87號)下發,《通知》規定“嚴格規范政府購買服務預算管理。政府購買服務要堅持先有預算、后購買服務,所需資金應當在既有年度預算中統籌考慮,不得把政府購買服務作為增加預算單位財政支出的依據”。
但“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的棚戶區改造、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涉及的政府購買服務事項,按照相關規定執行”,也就是說棚改屬于豁免的范圍。
不過,雖然集中于三四線的棚戶區改造及其貨幣化起到了“踩油門”的作用,刺激了房地產需求的迅速擴張,對去庫存有正向作用,但華融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現在負面的作用正在顯現,特別是部分城市房地產泡沫日益嚴重,加劇了潛在的金融風險,不利于調控房價。
同時,也有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現在要進行的棚改項目實施難度較大,缺乏可盈利空間,很難吸引社會資本進入。一般城投公司會以項目作為擔保融資,地方政府為完成棚改任務半遮半掩地為項目兜底,但在債務高企的現狀下,無疑造成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上升的擔憂加劇。
種種跡象表明,政府購買棚改模式正在收縮。
據財聯社6月25日訊:“國開行總行回收了棚改項目的合同審批權限,此前在分支行可以簽訂的,現在必須總行審批,但并未暫停所有棚改項目,目前仍在進行中的項目依然繼續執行。此外,過去曾經貨幣安置為主的方式,今年以來以實物安置為主。”
緊接著,財政部又出臺《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新增內容包括:堅持先有預算、后購買服務,政府購買服務資金應當從既有政府預算中安排;另外,政府購買服務應當與年度預算和中期財政規劃相銜接,合同履行期限或項目實施期限一般為1年;對于購買內容相對固定、連續性強、經費來源穩定、價格變化幅度小的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合同履行期限或項目實施期限可適當延長,最長為3年。
而實際操作中,棚改項目的合作期限普遍高于3年。有專業人士就表示,本次修改實質上限制了政府購買服務的范圍,使得以政府購買服務形式實施的棚改工程受阻。
加之最新流出的2019年棚改政策座談會內容,不難發現政府購買服務型棚改這一主流做法面臨挑戰。
這是否意味著棚改要暫停了?其實不然。
棚戶區改造事關千千萬萬群眾安居樂業;棚改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發展工程,這項工作對改善住房困難群眾居住條件、補上發展短板、擴大有效需求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倪虹就曾多次表示,棚改就是城市的脫貧攻堅,各級政府和部門要棚改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2020年前務必徹底消除城市棚戶區。
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已經通過了棚戶區改造的兩個三年計劃,其中第二個三年計劃提出,2018~2020年,將再改造各類棚戶區1500萬套。
而住建部近日表示,2018年全國棚改新開工580萬套。1至9月,已開工534萬套,占年度目標任務的92%,完成投資13700多億元。未來盡早落實項目、資金等,確保明年棚戶區改造早安排、早開工、早見效。
事實上,“棚改是不能停的,不能一刀切。此前安置的棚改住戶實行貨幣化安置,如果今后的住戶不給錢了,老百姓肯定不滿意。”一位地方財政負責棚改項目的人士曾這樣對媒體表示。
前述分析師伍戈也認同這種觀點,他直言,當前政策收縮的大方向是正確的,但在目前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棚改收縮火候的把握非常關鍵,未來還是要因城施策、因地制宜。
本次住建部座談會也指出,棚改貨幣化不搞一刀切;鼓勵國開行、農發行對收益能平衡的棚改項目繼續貸款。
按照本次座談會要求,未來棚改融資將以發行棚改專項債為主。
倪虹之前在談到棚改項目資金時曾提到,住建部將會同財政金融等有關部門,按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保持中央財政資金補助水平不降低,有序加大地方政府棚改專項債券發行力度,規范棚改金融的幫助和支持。
而今年6月,在棚改專項債管理辦法下發近兩個月后,首單15億棚改專項債終于在天津問世。8月14日又發布《關于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工作的意見》,加快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并做出相應安排和部署。
Wind數據顯示,短短3個月間,棚改專項債規模已達3100億,呈現出迅猛發展的態勢,而未來棚改專項債的規模將大幅增加。
北京市萬商天勤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祝詣茗撰文表示,棚改貸轉向棚改債是抑制房地產行業泡沫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化解地方政府債務危機的必要舉措,有利于地方政府債務置換,以時間換空間。
專項債能否充當棚改融資主力?
不過,隨著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規范性文件不斷出臺,加之償債危機等信用事件的相繼發生,極大打擊了市場對政府融資平臺的風險偏好,棚改債的成功發行仍需要建立起投資者的信任。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未來地方債或者說市政債券發行的節奏會加快,這會適當取代棚改貨幣化背后的融資安排。但目前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或者市政債券的渠道不是特別清晰,這種不清晰很可能會帶來一定負面影響,例如可能會導致棚改矯正力度過大,這可能導致一些地方不太適應。
“而且考慮到棚改專項債未來的收益存疑,相關債務的兌付壓力可能會增加,這也令地方政府困惑和苦惱”,嚴躍進如是說。
事實上,對相關融資政策持觀望態度的還包括參與住建部座談會的一些城市代表。
根據財聯社記者檢索發現,攀枝花作為四川省唯一一個城市代表也參與了上述會議,該市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在座談會上,各參會單位就當前棚改融資政策、棚改推進工作的困難和問題以及下步棚改策進行了充分討論。
對于地方政府一直恐懼的債務問題,各地總體建議:棚改不應列入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棚改債務應單列管理。由此可以看出,各地仍希望國家采取豁免的措施,加大對棚改的融資支持力度,減少地方政府的后顧之憂。
另外,新聞稿中表示,各地還建議,對棚改需求大財力又極為困難的西部地區給予特殊政策和重點傾斜。
嚴躍進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棚改貨幣化帶來的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或者說支付能力提高,的確對推高三四線城市房價有影響,后續如果棚改融資到位,地方政府的熱情仍然高漲,三四線樓市還是有機會,但目前紅利已經有所削弱,這是市場需要警惕的地方。
近日,一場研究2019年棚改政策的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據悉,會議透露出部分棚改動向,2019年政策或發生變化,政府購買棚改模式將逐漸被棚改專項債取代。
財聯社了解到,上述座談會由住建部主持召開,安徽、江西、山東、四川、貴州5省和各省1個城市代表參會。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也出席了這次會議。
那么何為政府購買棚改模式,又為何會傳出要被取消呢?
據悉,“政府購買”棚改模式當前的主要方式,一般是由政府選擇具有實力的平臺公司,與其簽訂購買服務協議,由平臺公司負責具體實施,項目資金來源于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的棚改專項貸款。
2017年6月《財政部關于堅決制止地方以政府購買服務名義違法違規融資的通知》(財預〔2017〕87號)下發,《通知》規定“嚴格規范政府購買服務預算管理。政府購買服務要堅持先有預算、后購買服務,所需資金應當在既有年度預算中統籌考慮,不得把政府購買服務作為增加預算單位財政支出的依據”。
但“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的棚戶區改造、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涉及的政府購買服務事項,按照相關規定執行”,也就是說棚改屬于豁免的范圍。
不過,雖然集中于三四線的棚戶區改造及其貨幣化起到了“踩油門”的作用,刺激了房地產需求的迅速擴張,對去庫存有正向作用,但華融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現在負面的作用正在顯現,特別是部分城市房地產泡沫日益嚴重,加劇了潛在的金融風險,不利于調控房價。
同時,也有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現在要進行的棚改項目實施難度較大,缺乏可盈利空間,很難吸引社會資本進入。一般城投公司會以項目作為擔保融資,地方政府為完成棚改任務半遮半掩地為項目兜底,但在債務高企的現狀下,無疑造成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上升的擔憂加劇。
種種跡象表明,政府購買棚改模式正在收縮。
據財聯社6月25日訊:“國開行總行回收了棚改項目的合同審批權限,此前在分支行可以簽訂的,現在必須總行審批,但并未暫停所有棚改項目,目前仍在進行中的項目依然繼續執行。此外,過去曾經貨幣安置為主的方式,今年以來以實物安置為主。”
緊接著,財政部又出臺《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新增內容包括:堅持先有預算、后購買服務,政府購買服務資金應當從既有政府預算中安排;另外,政府購買服務應當與年度預算和中期財政規劃相銜接,合同履行期限或項目實施期限一般為1年;對于購買內容相對固定、連續性強、經費來源穩定、價格變化幅度小的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合同履行期限或項目實施期限可適當延長,最長為3年。
而實際操作中,棚改項目的合作期限普遍高于3年。有專業人士就表示,本次修改實質上限制了政府購買服務的范圍,使得以政府購買服務形式實施的棚改工程受阻。
加之最新流出的2019年棚改政策座談會內容,不難發現政府購買服務型棚改這一主流做法面臨挑戰。
這是否意味著棚改要暫停了?其實不然。
棚戶區改造事關千千萬萬群眾安居樂業;棚改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發展工程,這項工作對改善住房困難群眾居住條件、補上發展短板、擴大有效需求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倪虹就曾多次表示,棚改就是城市的脫貧攻堅,各級政府和部門要棚改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2020年前務必徹底消除城市棚戶區。
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已經通過了棚戶區改造的兩個三年計劃,其中第二個三年計劃提出,2018~2020年,將再改造各類棚戶區1500萬套。
而住建部近日表示,2018年全國棚改新開工580萬套。1至9月,已開工534萬套,占年度目標任務的92%,完成投資13700多億元。未來盡早落實項目、資金等,確保明年棚戶區改造早安排、早開工、早見效。
事實上,“棚改是不能停的,不能一刀切。此前安置的棚改住戶實行貨幣化安置,如果今后的住戶不給錢了,老百姓肯定不滿意。”一位地方財政負責棚改項目的人士曾這樣對媒體表示。
前述分析師伍戈也認同這種觀點,他直言,當前政策收縮的大方向是正確的,但在目前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棚改收縮火候的把握非常關鍵,未來還是要因城施策、因地制宜。
本次住建部座談會也指出,棚改貨幣化不搞一刀切;鼓勵國開行、農發行對收益能平衡的棚改項目繼續貸款。
按照本次座談會要求,未來棚改融資將以發行棚改專項債為主。
倪虹之前在談到棚改項目資金時曾提到,住建部將會同財政金融等有關部門,按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保持中央財政資金補助水平不降低,有序加大地方政府棚改專項債券發行力度,規范棚改金融的幫助和支持。
而今年6月,在棚改專項債管理辦法下發近兩個月后,首單15億棚改專項債終于在天津問世。8月14日又發布《關于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工作的意見》,加快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并做出相應安排和部署。
Wind數據顯示,短短3個月間,棚改專項債規模已達3100億,呈現出迅猛發展的態勢,而未來棚改專項債的規模將大幅增加。
北京市萬商天勤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祝詣茗撰文表示,棚改貸轉向棚改債是抑制房地產行業泡沫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化解地方政府債務危機的必要舉措,有利于地方政府債務置換,以時間換空間。
專項債能否充當棚改融資主力?
不過,隨著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規范性文件不斷出臺,加之償債危機等信用事件的相繼發生,極大打擊了市場對政府融資平臺的風險偏好,棚改債的成功發行仍需要建立起投資者的信任。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未來地方債或者說市政債券發行的節奏會加快,這會適當取代棚改貨幣化背后的融資安排。但目前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或者市政債券的渠道不是特別清晰,這種不清晰很可能會帶來一定負面影響,例如可能會導致棚改矯正力度過大,這可能導致一些地方不太適應。
“而且考慮到棚改專項債未來的收益存疑,相關債務的兌付壓力可能會增加,這也令地方政府困惑和苦惱”,嚴躍進如是說。
事實上,對相關融資政策持觀望態度的還包括參與住建部座談會的一些城市代表。
根據財聯社記者檢索發現,攀枝花作為四川省唯一一個城市代表也參與了上述會議,該市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在座談會上,各參會單位就當前棚改融資政策、棚改推進工作的困難和問題以及下步棚改策進行了充分討論。
其中各地總體意見中第一條就是對棚改專項債的討論。新聞稿中稱,棚改融資政策由政府購買棚改服務模式轉為棚改專項債后,難以實現項目收益和融資自求平衡。
對于地方政府一直恐懼的債務問題,各地總體建議:棚改不應列入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棚改債務應單列管理。由此可以看出,各地仍希望國家采取豁免的措施,加大對棚改的融資支持力度,減少地方政府的后顧之憂。
另外,新聞稿中表示,各地還建議,對棚改需求大財力又極為困難的西部地區給予特殊政策和重點傾斜。
嚴躍進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棚改貨幣化帶來的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或者說支付能力提高,的確對推高三四線城市房價有影響,后續如果棚改融資到位,地方政府的熱情仍然高漲,三四線樓市還是有機會,但目前紅利已經有所削弱,這是市場需要警惕的地方。
農業行業競爭形勢嚴峻,如何合理布局才能立于不敗?
專家免費咨詢答疑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11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重點任務揭榜工作方案》,征集并遴選一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具...
雙十一取快遞排長龍到了中午11點左右,市區一家圓通快遞點外,前來取件的人已經排起了二十多米的長隊。取件人范佳露告...
2018年11月15日全國豆粕價格最新行情上海市11月15日豆粕(43%蛋白)價格為3294元/噸。云南省11月15日豆粕(43%蛋白...
華為公司14日在南非開普敦舉行的2018年非洲通信展上宣布,華為旗下云服務品牌華為云將于12月底在南非正式上線提供云服...
14日下午兩點,ofo創始人兼CEO戴威在公司前臺大廳對所有員工表示,ofo不會倒閉,其他都有可能。ofo拿到了新投資?還是?...
北京時間11月15日早間消息,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向自己的管理團隊下達命令,讓他們只用Android手機,因為在全球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