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山西省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聯合發布了2020年全省經濟運行情況。全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為17651.93億元,比上年增長3.6%,全省經濟總體呈現持續恢復、穩定向好運行態勢。一年來,全省糧食總產畝產均創歷史新高,工業生產穩步回升,投資增速逐月加快,
1月26日,山西省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聯合發布了2020年全省經濟運行情況。全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為17651.93億元,比上年增長3.6%,全省經濟總體呈現持續恢復、穩定向好運行態勢。一年來,全省糧食總產畝產均創歷史新高,工業生產穩步回升,投資增速逐月加快,服務業實現由負轉正,消費降幅持續收窄,進出口增速明顯回升,財政收入降幅大幅收窄,工業企業營業收入降幅收窄。在增收就業方面,我省居民增收步伐加快,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全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93元,增長4.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78元,增長7.6%。
據了解,今年山西糧食總產畝產均創歷史新高的消息讓很多業內人士關注,那么未來糧食市場該如何投資呢?數據顯示,我國秋糧收購進展順利,糧食市場供應充足、運行平穩。截至今年1月5日,主產區入統企業累計收購秋糧1.1億噸,同比增加500萬噸。從收購情況看,市場化收購比重達到98%,比上年提高了8個百分點。未來糧食市場發展如何?
據悉,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糧食安全問題,由于糧食生產存在波動,糧食消費結構不停變化,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做到完美的供需平衡,必須借助進出口貿易來輔以調節,這促進了糧食貿易地位的顯著上升。隨著我國人口數量增加,糧食供求總量趨緊,結構性矛盾突出,糧食貿易總額、進口額呈現出較大的體量,出口額相對較小。2018年,我國糧食進口量11555萬噸,其中,進口大豆8803萬噸,占進口量的76%,這主要是由于我國大豆種植面積少,增產能力面臨技術瓶頸,單產能力低于玉米等其他糧食作物,導致了國內大豆的供給能力止步不前,自給率僅為7.87%,消費主要依靠進口,對外依存度較高,這為保障糧食安全留下了隱患。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收購市場平穩有序、優質優價特征突出。當前,主產區中晚秈稻收購均價為每噸2796元,粳稻2802元,玉米2560元,大豆5250元。
在糧食保供方面,2020年我國糧食市場維持供應充足、運行平穩的態勢。糧食庫存處于較高水平,小麥、稻谷等口糧品種能夠滿足一年的消費需求。同時,企業商品庫存明顯增加,創近15年來的最高水平。
我國秋糧收購進展順利,糧食市場供應充足、運行平穩。截至今年1月5日,主產區入統企業累計收購秋糧1.1億噸,同比增加500萬噸。從收購情況看,市場化收購比重達到98%,比上年提高了8個百分點。
糧食貿易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進出口數量上,政治、經濟、文化與糧食貿易都有不可分割的關系。糧食是所有產業發展的根基,發達國家可以通過操控糧食貿易來擾亂其他國家的糧食供需,從而影響到所有產業,甚至波及到其他國家的社會穩定和市場秩序。
糧食安全與糧食貿易密切相關,兩者互為因果、互相制約。不同的糧食貿易政策會直接影響糧食安全水平,而糧食安全水平的變化又推動了新貿易政策的革新。
糧食主要商品供求偏緊,不利天氣、貿易保護等因素都有可能令市場產生不良預期,從而推高價格。新興市場經濟體仍然保持較快發展速度,這些國家的巨大需求已成為國際糧食需求增量的主要部分。
從歷史上看,全球糧食的產量和需求量一直以來就處于緊平衡狀態,而且大多數情況是產量略微小于需求量,這成為國際糧價上漲的基本因素。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糧食貿易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隨著貿易規模的不斷增加,糧食貿易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作用越來越明顯。目前我國糧食安全的主要矛盾已經從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安全和品質安全。在結構安全方面,主要表現是玉米、稻谷階段性供過于求,大豆、高粱、大麥等供給不足;高端糧食優質產品供給不足。在品質安全方面,我國部分糧食品種還不能完全適應消費升級的需求。比如,稻谷、小麥有較大庫存,但優質數量占有的比例較小。另外,我國糧食出口能力越來越薄弱,在國際貿易中難以賺取經濟利益,這都不利于我國糧食產業的健康發展。
因此,在當前經濟社會背景下,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離不開對糧食貿易的分析。一是貿易總量的變化對我國糧食供需平衡的影響。貿易凈進口額的數值能否滿足國內需求的缺口,直接影響到糧食安全的穩定。二是貿易結構的差異對我國供給的影響。我國貿易結構是否失衡,哪些品種的進口依賴程度超過警示線,這些都關系著國內糧食生產的布局。三是貿易政策對國內糧食市場的影響。科學的貿易政策既能滿足國內的糧食需求,又可保護糧食市場的穩定,對我國糧食安全有積極作用。
想要了解更多行業發展前景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報告《2020-2025年中國糧食加工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2020-2025年中國信息化行業市場環境與投資趨勢分析報告
信息化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并使之造福于社會的歷史過程。與智能化工具相適應的生產力,稱為信息化生產力。信息化以現代通信、網絡、數據庫技術為基礎,對...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安徽自貿試驗區已新開設企業3857家安徽自貿試驗區自成立以來,新設立企業3857家,已經協議引資額2922億元。2020年9月2...
31省區市新增確診82例1月25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82例,其中境外輸...
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這個概念,到2020年,以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均收入水平逐漸提高,使得寵物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成員,寵物數量不斷增長。從全球來看,人均寵...
圣湘生物凈利預盈25億圣湘生物搶占核酸檢測的先機,業績表現出色。日前,圣湘生物公布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0年實現歸...
中國網友在迪拜接種中國新冠疫苗近日,一名中國網友在阿聯酋迪拜接種新冠疫苗,當他知道接種的疫苗是中國研發的,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