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我國累計完成造林5.45億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積量超過175億立方米,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天然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6.1%。
我國科學家日前在林木扦插生根調控機制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發現了控制楊樹生根性狀的關鍵分子模塊,并揭示其調控楊樹扦插后生根能力的機理。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已由植物學領域國際學術期刊《新植物學家》在線發表。
據論文通訊作者、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羅克明介紹,速生用材林繁育大多采用硬枝扦插的方式,扦插后的生根能力是影響林木成活率和繁殖效率的首要因素。如何通過改善扦插后生根能力來提高速生林木營養繁殖效率,一直是林木遺傳育種的重要目標,但此前學術界對林木扦插后根形態建成的調控機理知之甚少,其中的關鍵分子“開關”尚未被解析。
經過長期研究,羅克明研究團隊從楊樹中鑒定到一個特異性的miR476a分子。遺傳學實驗發現,提高miR476a表達水平可以顯著提高楊樹扦插苗生根數量,生根時間也同時縮短,大幅度加快扦插苗的根系形成過程。研究表明,miR476a能夠直接切割多個育性恢復類似基因、負向調控這些基因的表達,通過線粒體-生長素信號級聯信號途徑調控楊樹扦插后生根過程。
審稿專家認為,該研究有助于改善楊樹等速生林木的生根能力、提高營養繁殖效率,為速生林木的分子設計育種提供了新的路徑。
林業是指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平衡,培育和保護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產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發揮防護作用的生產部門,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林業在人和生物圈中,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手段,從事培育、保護、利用森林資源,充分發揮森林的多種效益,且能持續經營森林資源,促進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協調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和社會公益事業。
隨著林業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企業間并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外優秀的林業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分析研究,特別是對當前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以期提前占領市場,取得先發優勢。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優秀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行業中的翹楚。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林業行業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
“十三五”期間,我國累計完成造林5.45億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積量超過175億立方米,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天然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6.1%。
在26日召開的全國林業和草原工作視頻會議上,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說,將繼續科學開展國土綠化,爭取超額完成“到2030年森林蓄積量要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的目標任務。
20世紀以來,隨著全球經濟迅速發展,工業化進程加快,人口增長、能源資源的過度開發使用以及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森林大面積砍伐等原因均造成了空氣中溫室氣體劇增,全球氣候發生變化。
氣候變化會對全球自然和生物系統造成破壞。雖然當前氣候變化可能仍存在一些爭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氣溫上升、降水變化和極端天氣的增加,如2010年俄羅斯森林大火、2019年澳大利亞叢林大火等。
2020年9月,中國國家領導人提出要努力爭取2060年實現碳中和。所謂碳中和就是將中國的排放通過其他的減排形式進行中和,意味著從2020年到2060年這40年間,中國的碳排放要從目前每年的近百億噸降低到“近零”排放。
中國實現“碳中和”基本上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通過多種途徑進行碳減排,比如節能、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等。二是增加碳匯,也就是能夠固定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空氣中的碳濃度,通過發展固碳技術或者生物碳匯。比如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植樹造林等增加對溫室氣體的固定。另外,生物具備強大的固碳潛力,因此有效開發生物固碳可以成為緩解氣候變化舉措的補充。
氣候變化是全球各國應共同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森林碳匯在緩解氣候變化中應發揮其作用,因此全球應共同努力發展森林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另外中國當前既需要繼續推進經濟發展,也需要在氣候變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森林是一項生態資本,同時也是一項經濟資本,因此森林碳匯對中國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森林生態系統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同時也是林業發展的基礎,其發展必然會受到經濟社會等因素的影響。
目前森林碳匯因較為直觀從而受到較多的關注,而海洋生物、植物由于存在不確定性,其碳匯功能往往被忽視。森林在管理狀況良好的狀態下能夠吸收并固定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每一單位森林在特定時間內固定的二氧化碳量即為森林碳匯。但若對森林管理不善,森林也有可能會成為一項碳排放源。森林作為陸地上最大的生態系統,其對氣候變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成為碳源還是成為碳匯取決于管理者是否用心經營管理。
另外,對于森林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發展林業碳匯除了栽種樹木的成本之外,幾乎不需要額外的成本支出,同時還會有林業產品產出的收益,該舉措也有利于經濟落后地區的發展。因此在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下,為了更好地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開發生物自身的固碳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應當重視森林碳匯的發展和管理。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四次報告指出,全球森林覆蓋面積約占地球面積的30%,預測到2030年,全球碳匯能力將達到27.5億噸二氧化碳/年(預測結果區間為12.7億噸~42.3億噸二氧化碳/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2020》顯示2010~2020年間中國的森林年均凈增長量達到190萬公頃,森林面積年均凈增長為全球第一。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中國森林覆蓋率接近23%,實現了連續30年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的“雙增長”。
但是,目前中國的森林覆蓋率仍然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森林資源仍然相對不足,且各個地區分布不均,生態系統較為脆弱,因此當前必須加大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和進行生態系統的修復。另外,森林碳匯在發揮應對氣候變化作用的同時成本較小,也不會對當前的發展模式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中國早已將森林碳匯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戰略規劃。
隨著氣候變化問題的逐漸顯現,各個國家開始重視對森林碳匯的發展和管理,澳大利亞、英國、美國、韓國、新西蘭、巴西等國家都有正在實施或正在開發的林業碳匯項目。各個國家的碳匯政策主要是基于《京都議定書》的確立和碳交易體系這一政策工具來實現。
美國明確制定森林業主參與碳匯交易辦法,規定林主必須經營森林碳匯項目。但由于美國政府氣候變化政策的變動,其碳匯政策尚未明確,克林頓政府持有較為積極的碳匯政策立場,并嘗試構建相應的碳匯機制。在克林頓執政時期,美國簽署了《京都議定書》,成為其中的締約國,并積極推動發展中國家履行溫室氣體減排的承諾,主張通過碳匯市場交易的手段實現減排目標。
然而,到了布什政府時期,對氣候變化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并且公開反對《京都議定書》,認為其損害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奧巴馬政府時期積極采取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加快與各國之間的氣候談判與合作。再到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從各個時期對氣候變化政策的態度可以看出,美國氣候政策或是碳匯相關政策并不明朗。相反歐盟國家對待氣候變化的政策一直處于較為積極的狀態。歐盟積極推動《京都議定書》的簽署和生效,在2005年歐盟成立碳排放交易市場,成員國之間可以使用清潔發展機制,其中森林碳匯是清潔發展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澳大利亞政府2014年7月廢除碳稅、實施減排基金后,大量林業碳匯項目成為碳排放交易市場的主力軍。巴西積極推進森林碳匯發展,明確指出需要關注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和再造林以增加碳匯,希望能夠減少毀林造成的碳排放。目前國際上各國對森林碳匯的政策主要基于氣候變化政策的制定,并未有較為明確的關于發展森林碳匯的政策。
中國2004年開始森林碳匯試點項目,并在2007年發布的《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中明確了森林碳匯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地位,之后在200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中國提出要大力發展森林碳匯。在國際會議的承諾和目標激勵下,中國各項碳匯林項目開始深入推進。2010年8月,成立了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旨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增加森林碳匯,標志著中國發展林業碳匯邁出了關鍵的一步。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自成立以來組織實施了多個碳中和林項目,并在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完成碳匯林面積達120多萬畝。
除此之外,中國一些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也積極參與森林碳匯項目,促進生態系統恢復。如中國綠色基金會和螞蟻金服的“螞蟻森林”項目、諾華制藥的“川西南林業碳匯”項目等。“十三五”期間,中國開展和推進各項造林、綠化等項目,并將其與扶貧相結合,成立生態扶貧專業合作社,同時推進扶貧和國土綠化行動。想了解更多中國林業行業研究具體分析,可以點擊中研產業研究院《2021-2025年中國林業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2021-2025年中國林業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林業是指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平衡,培育和保護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產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發揮防護作用的生產部門,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林業在人和生物圈中,通過先進的科學...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國際原油市場經歷了跌宕起伏的2020年后,自今年以來企穩回升。2月15日歐市盤中,兩大原油期貨繼續上6...
以色列科學家近日完成了一例人工眼角膜移植手術。報道稱,一位失明十年的老年患者通過該手術植入了人工眼角膜,術后幾...
歐盟統計局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2020年)中國與歐盟商品貿易額約為5860億歐元,成為歐盟第一大商品貿易伙伴。同...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金融機構貸款合理增長,信貸結構優化,貸款利率明顯下降,貸款加權平均利率...
汽車養護是指根據車輛各部位不同材料所需的保養條件,采用不同性質的專用護理材料和產品,對汽車進行全新的保養護理的...
碳中和是什么?2月1日,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今年要抓好的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