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水利水電集團茫崖風電有限公司10兆瓦分散式風力發電項目近日一次帶電并網成功,刷新了青海省分散式風電并網歷史紀錄,成功填補了青海省分散式風電領域的空白。新能源是指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新能源
青海水利水電集團茫崖風電有限公司10兆瓦分散式風力發電項目近日一次帶電并網成功,刷新了青海省分散式風電并網歷史紀錄,成功填補了青海省分散式風電領域的空白。
青海水利水電集團茫崖風電有限公司10兆瓦分散式風電項目,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茫崖鎮,項目地處戈壁荒漠,平均海拔高度約3000米,安裝4臺金風科技2.5MW機型,配備4臺35kV箱式變壓器,1回集電線路匯集4臺風電機組所發電力接入110kV阿卡托變電站35kV側,與主干電網實現并網。
青海與甘肅相鄰,都擁有豐富的新能源發電資源。一季度,甘肅新能源消納捷報頻傳,1月8日12時58分,甘肅新能源發電達1304萬千瓦,創新高,2月25日12時58分,甘肅新能源發電1309萬千瓦,再次創歷史新高,占當時發電出力的71.58%,占當時用電負荷的98.99%。3月8日13時27分,甘肅電網光伏出力創新高661萬千瓦,占當時發電出力的30.92%,占當時負荷的51.43%。
據了解,甘肅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資源非常豐富,擁有“世界風口”“世界風庫”等美譽,風力發電可開發量6000萬千瓦,光伏可開發量4000萬千瓦,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甘肅新能源發展起步于1978年,2017年建成了我國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和百萬千瓦級光電基地。近十年,新能源裝機從147萬千瓦猛增到2369萬千瓦,翻了16倍之多,新能源裝機占全省總裝機的42%,超過火電成為省內第一大電源。而從2010年-2020年,甘肅電網最大負荷僅從1100萬千瓦增長至1731萬千瓦。
新能源是指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新能源衍生出來的生物燃料和氫所產生的能量。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把新能源分為以下三大類:大中型水電;新新能源,包括小水電、太陽能、風能、現代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潮汐能);穿透生物質能。
隨著當代能源需求不斷增長與生存環境日益惡化這一重要矛盾的不斷加劇,可再生能源受到越來越多的世界關注,且其增長幅度最大,速度最快。在各種可再生能源中,風能作為一種無污染、可再生的高效清潔新能源日益受到重視,世界各國都已經在加緊對風能的開發和利用。
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對于2021年風電、光伏如何發展,給出了許多較為明確的意見。
一、風電光伏并網裝機預計在1.1億千瓦左右。《征求意見稿》提出,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11%左右。2020年風電、太陽能累計發電量占比同比提升0.9個百分點至9.5%,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在9.6%左右。這意味著,2021年風電和光伏發電比重將提升1.5個百分點左右,提速比上一年力度高出50%。
二、存量風光項目迎大規模并網時代。根據此次《征求意見稿》,2018年底前核準但2020年仍未并網的在建陸上風電項目,列入2020年國家競價補貼清單但2021年上半年仍未并網的在建光伏發電項目,以及2019年和2020年核準(備案)的競價風電項目和平價風電、光伏發電示范項目等存量項目如在2021年底前并網的均直接納入2021年保障性并網規模。2018年底前核準但2020年底前尚未并網的在建陸上風電項目、列入2020年國家競價補貼清單但2021年上半年仍未并網的在建光伏發電項目,如2021年底前仍不能并網的,不再納入后續年度保障性并網規模。這意味著,2021將將由大量風光歷時項目可以完成并網。
根據中研普華出版的《2021-2026年版風能發電產品入市調查研究報告》顯示:
2018-2020年新能源市場情況分析
一、2018-2020年中國新能源市場總體概況
1、新能源市場營收規模分析
圖表:2018-2020年中國新能源市場營收規模(億元)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產業的發展,能源資源日趨緊張,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是各個國家所面臨的不可回避的問題,世界各國都立足于本國資源和國情制定自己的能源發展戰略,尋求本國資源利用的同時從其他途徑和地區來獲取能源滿足日趨膨脹的能源問題。在資源和能源緊張的現實前提下,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發展新能源是我國社會的共同選擇,也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在國家的推動下,行業加速發展,2020年新能源行業的營收規模超過1.1萬億元。
2、新能源市場產銷規模分析
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穩步擴大。截至2020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9.34億千瓦,同比增長約17.5%;其中,水電裝機3.7億千瓦(其中抽水蓄能3149萬千瓦)、風電裝機2.81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2.53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2952萬千瓦。
3、新能源市場結構分析
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從前幾年的總體寬松轉為總體平衡。其中,區域市場結構上,華北、華東、華中、南方區域電力供需總體平衡,部分省份局部性、階段性電力供應偏緊;東北和西北區域電力供應能力富余。一是全社會用電量實現較快增長、電力消費結構繼續優化。二是發電裝機綠色轉型持續推進。三是各類型發電設備利用小時均同比提高。四是電力燃料供需總體平衡,地區性時段性偏緊,煤電企業經營仍比較困難。
二、2018-2020年中國新能源產品市場發展分析
1、新能源產品研發情況分析
新能源產業作為一種技術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技術研發作為產業發展的推動力。但我國存在著新能源產業技術轉化能力較為低下的問題。我國新能源企業普遍存在研發人員和資金短缺的情況,而各類研發機構雖然技術力量儲備較為充足,卻存在著研究方向與市場實際需求脫節的現象。當前我國新能源產業中的絕大多數企業都以加工為主,產能大,加工水平較高,但未掌握核心技術,生產的附加值、凈利潤均處于較低水平,淪為技術擁有者的代工廠。為改變這一現狀,應積極推動新能源領域中的企業與研發機構間的溝通、交流、合作,強調市場導向在研發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提高技術創新的產業化能力,從而有效提高我國新能源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
2、新能源產品結構分析
2020年,全國新增水電并網容量1323萬千瓦,新增裝機較多的省份為四川413萬千瓦,云南340萬千瓦和安徽136萬千瓦,占全部新增裝機的67.13%。
2020年,全國水電發電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區)依次為四川3541億千瓦時、云南2960億千瓦時、湖北1647億千瓦時、貴州831億千瓦時和廣西614億千瓦時,其合計水電發電量占全國水電發電量的70.79%。2020年,全國水電平均利用小時數為3827小時,同比增加130小時。
2020年,全國主要流域棄水電量約301億千瓦時,較去年同期減少46億千瓦時。棄水主要發生在四川省,其主要流域棄水電量約202億千瓦時,較去年同期減少77億千瓦時,主要集中在大渡河干流,約占全省棄水電量的53%;青海省棄水較去年有所增加,棄水約40億千瓦時,比去年同期增加18.5億千瓦時;其他省份棄水電量維持較低水平。
3、新能源產品需求結構分析
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持續增長。2020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2214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約8.4%。其中,水電1355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1%;風電466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約15%;光伏發電260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1%;生物質發電13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約19.4%。
可再生能源保持高利用率水平。2020年,全國主要流域棄水電量約301億千瓦時,水能利用率約96.61%,較上年同期提高0.73個百分點;全國棄風電量約166億千瓦時,平均利用率97%,較上年同期提高1個百分點;全國棄光電量52.6億千瓦時,平均利用率98%,與去年平均利用率持平。
2021-2026年版風能發電產品入市調查研究報告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新產品層出不窮的今天,要開發一個新品并能迅速在市場上推廣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只有經過科學的市場分析、消費者分析、競爭對手的分析,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使企業開發的新...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各國間的貿易壁壘不斷消除,國際貿易和國內貿易活動愈加活躍,生產、經營和社會活動...
3月11日消息,《中央儲備糖管理辦法》已經2020年12月31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第14次委務會議審議通過和財政部審簽,2...
從宏觀形勢看,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由負轉正,供需關系逐步改善,市場活力動力增強,就業民生較好保障,國民經...
加快儲能產業布局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金行認為,在新能源加快發展的背景下,針對新能...
金融嚴監管下上海樓市已顯降近日銀行開始嚴查信貸資金違規進入樓市,甚至有一些借款人因貸款違規使用而被銀行收回的消...
火鍋,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是中國獨創的美食之一,也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食物,其歷史悠久,據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