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社會資本“下鄉”參與到農業農村的產業發展中,在近年來一直備受關注。
日前,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發布《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2021年)》(以下簡稱《指引》),明確了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13個重點產業和領域,以及創新投入方式、打造合作平臺、營造良好環境的具體措施。
引導社會資本“下鄉”參與到農業農村的產業發展中,在近年來一直備受關注。此次《指引》是在去年的《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基礎上修訂而成,明確了鼓勵投資的重點產業和領域包括現代種養業、現代種業、鄉村富民產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鄉村新型服務業、生態循環農業、農業科技創新、農業農村人才培養、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智慧農業建設、農村創業創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業對外合作。
2020年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超過23.2萬億元,較上年增加1.2萬億元,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7.5%。當前科技對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貢獻率已達到63%。
科技為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穩定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在生鮮農產品動態保鮮與冷鏈物流、產地初加工、小麥制粉、低溫榨油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術突破,制粉、榨油、榨汁、畜禽屠宰分割等關鍵核心裝備實現從依靠引進向自主制造轉變,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
盡管我國的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速度快,但按目前來說,在農產品加工技術和裝備方面,仍存在明顯的短板。
產后損耗是在農產品加工業中長期存在卻難以解決的問題。在生鮮農產品減損保鮮與物流技術方面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相對而言,仍處于手工半機械化階段,存在兩大技術短板:缺乏綠色精準的減損保鮮技術,現有技術裝備靶向性低、精準性差、綠色環保性不高;缺乏智能化的冷鏈物流技術,現有冷藏與物流技術設施設備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低,在途監測不到位、控制不精準,運行成本高。
其次,加工業缺乏梯次加工技術,對農產品的利用不足,加工深度不夠,加工轉化和增值率較低。我國當前農產品加工率約為67.5%,但相對發達國家還有一定距離,尤其深加工技術,普遍落后于發達國家10-20年。
農產品加工能力的提升需要建立穩定的雙向供應鏈,要看重消費品的下行尤其是農產品的上行。這就需要既通過農業技術的提升來減少農產品生產環節的浪費,也要注重培育農村優秀勞動力,并推動以農業為基礎的相關產業的發展。以供應鏈理念塑造農產品流通新格局首先要構建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產品流通條件。其次,要創新供應鏈模式,促進產銷對接、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再次,要建設供應鏈信息平臺,暢通農產品流通信息、提高流通效率。此外,還要夯實農產品供應鏈發展支撐。
未來中國農業科學院將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力爭到2025年,實現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從67.5%提高到80%左右,結構布局進一步優化,市場競爭力大幅提高。
欲了解農產品加工行業具體詳情可點擊查看《2021-2026年中國農產品加工行業發展現狀及投資策略預測分析報告》。
2021-2026年農產品加工行業競爭格局及“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回望“十三五”,在外部風險與挑戰增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依舊穩健前行。從2016年到2019年,年均經濟增長率達到6.7%,高于世界經濟平均水平3.9個百分...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哈爾濱直達莫斯科貨運航線成功首航10日22時許,繼2013年開通對俄電商物流航空貨運通道后,哈爾濱市開通又一條對俄貨運...
5月1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國人口達14.1億人,我國仍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寧6...
鐵礦石市場價格漲勢兇猛五一過后,鐵礦石市場價格漲勢兇猛。截至5月8日,進口礦外盤市場61.5%澳粉報價為210-210.5美2...
美團:1000萬騎手均為外包近日,北京衛視《局處長走流程》節目播出后,“1000萬騎手都是外包”的話題讓美團再次成為公...
國內碳中和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推出5月10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以下簡稱“交易商協會”)在人民銀行的指導下S...
傳統視聽技術包括聽覺和視覺兩方面的技術,也就是模擬信號,一般包括錄音錄像及照相等。隨著電子科技的飛躍發展,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