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中國石化正加快推進能源轉型、產業升級,規劃到2025年建設1000座加氫站或油氫合建站、5000座充換電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發電站點。中國石化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能源企業之一,每年生產氫氣350萬噸,約占國內14%,十四五期間還將建成1000座氫基礎設施,對于氫氣的運
碳中和、碳達峰的背景下,氫能是一種綠色、高效的二次能源,具有熱值較高、儲量豐富、來源多樣、應用廣泛、利用形式多等特點。氫能產業鏈包括制氫、儲運氫、用氫等環節。
近年來,隨著氫能利用技術發展成熟,以及應對氣候變化壓力持續增大,氫能在世界范圍內備受關注,氫能已經納入我國能源戰略,成為我國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和保障國家能源供應安全的戰略選擇。氫能產業基礎設施是發展氫能產業的前置條件,能帶動高端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5月12日,中國石化與長城控股集團簽署氫能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氫能產業、氫能技術研發、氫能資本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據悉,中國石化正加快推進能源轉型、產業升級,規劃到2025年建設1000座加氫站或油氫合建站、5000座充換電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發電站點。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氫能產業、氫能技術和氫能資本領域展開多項合作。在氫能產業領域,雙方將協同推進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以及加氫站或油氫合建站建設,共同打造車站一體化應用場景。其中,包括雄安新區建材運輸重卡、京津冀物流車、保定城市公交等氫能應用標桿示范場景等;在氫能技術領域,雙方將強化氣態和液態氫能源制、儲、運、加、用領域等專項課題的研究合作,并聯合建設生態型、智慧型城市能源綜合利用等氫能城市示范項目;在氫能資本領域,雙方將積極協作,通過金融創新賦能實體經濟,面向未來建立全新發展格局,為股東和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中國石化董事長、黨組書記張玉卓表示,中國石化正加快推進能源轉型、產業升級,規劃到2025年建設1000座加氫站或油氫合建站、5000座充換電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發電站點,打造“油氣氫電服”綜合能源服務商,鞏固交通能源市場主體地位。長城控股擁有先進的氫能技術研發能力,雙方合作將有助于發揮各自優勢,在氫能領域深化合作,攜手為美麗中國加油,共同助力碳中和,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長城控股集團董事長魏建軍表示,中國石化擁有國內最大的制氫能力,在氫的運輸、儲存、加注、使用環節都有堅實基礎。此次與中國石化簽約是長城國際級“制-儲-運-加-應用”一體化供應鏈生態的重要一環。雙方的合作將為國內氫能市場提供更多可能性,推動氫能技術發展與突破,為早日實現“碳中和”愿景貢獻力量。
根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1-2026年中國氫能行業投資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中國石化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能源企業之一,每年生產氫氣350萬噸,約占國內14%,十四五期間還將建成1000座氫基礎設施,對于氫氣的運輸、成本、安全都有較好的把握。作為首家進入國際氫能委員會的中國汽車企業,長城早在2016年便開始組建世界級氫能、燃料電池系統及整車技術研發團隊。今年3月,長城控股旗下長城汽車正式發布氫能戰略,同時推出了一套國際領先的車規級“氫動力系統”全場景應用解決方案——氫檸技術。目前,長城已擁有先進的氫能技術研發能力,建成了完整的氫能產業鏈,一系列場景已經深耕落地。長城控股旗下未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化發展的氫能全產業鏈布局的高科技能源企業。
氫能產業基礎設施內涵豐富,主要包括氫源、氫能儲存與輸送、氫能加注及氫安全等。我國氫源資源豐富多樣,包括化石燃料制氫、可再生能源制氫及工業副產氣制氫等;水電解制氫及變壓吸附提純氫等制氫技術與裝備發展成熟;氫安全技術發展緊跟國際先進水平,高壓氫氣瓶和儲罐技術已取得重大突破;氫能加注基礎設施發展滯后于美國、日本及德國等發達國家,但近幾年來呈現快速遞增趨勢;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標準體系構建完成,積極與國際接軌,標準對氫能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逐步顯現。
到2020年,我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將取得重大突破。其中,以能源形式利用的氫氣產能規模將達到720億m3;加氫站數量達到100座;燃料電池車輛達到10000輛;氫能軌道交通車輛達到50列;行業總產值達到3000億元。到2030年,氫能產業將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產值將突破10000億元;加氫站數量達到1000座,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達到200萬輛,高壓氫氣長輸管道建設里程達到3000km,氫能產業基礎設施技術標準體系完 善程度迫近發達國家水平,氫能與燃料電池檢驗檢測技術發展及服務平臺建設形成對氫能產業發展的有效支撐。
產業發展現狀
在我國中東部沿海經濟、技術實力較強的珠三角、長三角和北京等地區,聚集了我國燃料電池發展的主要企業。并且,近2年燃料電池投資熱度升溫,由幾年前的數家發展到現在的近千家燃料電池企業。與國外豐田、現代等燃料電池生產企業發展路線不同,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企業主要分布在商用車領域——氫燃料電池商用車已實現量產。氫燃料電池乘用車還處于示范運行階段,其中上汽集團對燃料電池乘用車投入力度最大,2017年發布國內第一款商業化燃料電池輕型客車——大通V80.燃料電池叉車方面,我國已有東莞氫宇等企業布局,隨著氫能市場不斷成熟,我國叉車市場會是燃料電池另一個巨大的應用場景。
加氫站方面,目前我國已形成了一批從加氫站設計到運營的企業,這些企業主要集中在北上廣地區。目前我國制氫、儲氫、加氫等環節的關鍵核心設備,還不能全部“國產化”,成本難降。我國建成可運行加氫站12個,在建19個,典型代表北京永豐加氫站和上海安亭加氫站均從國外引進核心設備和技術咨詢服務。我國示范性加氫站及燃料電池客車車載供氫系統尚處于35兆帕壓力技術水平。為與客車配套,現有加氫站采用45兆帕隔膜式壓縮機、45兆帕儲氫罐和35兆帕氫氣加注機等設備,壓力標準提升還有待未來70兆帕燃料電池汽車普及。
2021-2026年中國氫能行業投資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氫能是一種綠色、高效的二次能源,具有熱值較高、儲量豐富、來源多樣、應用廣泛、利用形式多等特點。氫能產業鏈包括制氫、儲運氫、用氫等環節。近年來,隨著氫能利用技術發展成熟,以及應對氣候...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粵電力擬增百億元資金光伏發電項目碳達峰、碳中和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碳中和為光伏產品創新,提供了更多更好...
中國目前在商業應用領域擁有的磁懸浮列車既有上海市的高速型,又有長沙市和北京市的中低速車型,而且技術上做到全能、...
目前通用航空尚處于產業初期,需要建設通用航空城,以承接產業風口的到來。建設航空城,有利于通航業集聚化發展,并得...
插座龍頭公牛集團遭反壟斷調查5月12日晚間,公牛集團公告,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決定對公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涉嫌與交2...
近日,廣汽埃安旗下首款氫燃料電池汽車Fuel Cell已經正式亮相上海國際賽車場,新車續航里程將超過650km,而加注氫燃5...
中歐班列2020年開行同比增長50%日前,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11.6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