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工業用地推地力度上漲,推出、成交均上升。2022年,全國300城共推出工業用地規劃建筑面積11.32億平方米,同比上升13.8%;共成交工業用地10.43億平方米,同比上升16.8%,推出和成交較2021年均有小幅上漲。企業在合作主體上更趨多元化,標桿企業加大行業布局。R
現代產業園是城市產業結構的重要構成部分,是集新體制、新技術、新產業、新經濟為一體的創業中心和經濟單元,具有生產高效化、技術集約化、管理企業化、節能環保化、功能多樣化、效益最大化等特點。因此,現代產業園是具有資產統一經營管理產業綜合體。例如,特色小鎮、科技園區、物流園區、創意產業園等。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大力優化市場環境,為產業地產提供培育和發展空間。產業地產作為我國區域經濟和產業結構優化的載體,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產業創新升級、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相關政策,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2021年,產業地產在新冠疫情和逆全球化雙重沖擊下,實現了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從目前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的政策來看,主要目的在于深化工業用地姓“工”本質,進一步強化工業地、產業園區的服務屬性,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產業發展質量。
2022年,工業用地推地力度上漲,推出、成交均上升。2022年,全國300城共推出工業用地規劃建筑面積11.32億平方米,同比上升13.8%;共成交工業用地10.43億平方米,同比上升16.8%,推出和成交較2021年均有小幅上漲。企業在合作主體上更趨多元化,標桿企業加大行業布局。公募REITs破百億,產業園區已成為公募REITs重點發行對象。
2022年百強園區中,GDP超過1000億元的園區共有48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300家的園區共有65個,進出口額超過500億元的園區共有40個。其中,53家入榜的國家級高新區,企業營業收入達334773億元,占所有國家級高新區企業營業收入的78%。47家入榜的國家級經開區,實際利用外資達318億美元,占所有國家級經開區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52%,馬太效應正在釋放。
從產業園區的功能構建上來看,由過去的工業園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到現在的產業集聚區,也是因勢利導地利用了企業自身的功能構建,企業集中布局,資源集約利用,集聚效應凸顯,輻射帶動能力更強,不僅能夠發揮產業鏈的效益,也能縮減中間生產成本,進而實現價值的最大化。“更加注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無論是國內產業轉移和國際產業轉移,歸根結底還是應以市場和企業為主導,對于政府來說,要積極轉變角色,從過去的“包辦婚姻”思維中跳躍出來,轉向推進平臺建設、機制體制創新、服務提升和創新環境培育上,著力提高行政效率,強化“軟環境”和“硬環境”建設,吸引技術、人才、信息、資本等要素集聚,創造更有利于企業生存、發展、創新的條件。
十九大報告給中國產業地產發展指明方向,繼續支持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發展水平,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將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另外區域協調發展、鄉村振興發展等戰略實施,為產業地產的發展的趨于選擇起到一定指導性作用。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7年中國產業園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近兩年,隨著科技產業革命的深化以及國家戰略政策的頻繁調整,中國產業園區的發展已經進入到4.0的產業綜合體階段,并在產業內核、運營模式等方面呈現出全新的特征及發展趨勢。在4.0階段,園區的發展特別強調了產業與城市之間的關系,科技服務產業是天然的園區城市化發展產業內核選擇,以“園”興“城”,以“城”促“園”的產城一體化發展模式,在“十四五”新的期間,對打造城市經濟新內核,新型城鎮化建設等方面起到巨大作用。
中國產業地產將進入協同發展階段,轉型升級仍然是主要目標,區域產業地產發展將出現結構化差異,管理服務智慧化,實現產業集群化,越來越多的企業扎堆進入產業地產領域,經濟新常態下的“新城建設”新趨勢,產業地產將進入規劃主導發展階段,新形式下“特色小鎮”也將更有特色,重心逐漸布局二三線城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中國產業地產行業是一個以基礎設施建設、服務設施投資、物流倉儲和科技產業園開發為主的綜合性行業。它既有著城市化和產業轉型的需求,也有著投資和服務的支持,作為一個綜合性的行業,它可以滿足國家經濟發展的多方面需求。
根據市場調研在線網發布的2023-2029年中國產業地產市場行情動態及投資規模預測報告分析,2020年上半年,中國產業地產行業實現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8萬億元,同比增長3.3%;銷售總額22.2萬億元,同比增長4.9%。2020年上半年,中國產業地產行業的規模和市場規模正在穩步擴大。
同時,中國產業地產行業也是新興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廣闊。隨著中國經濟結構升級,產業結構優化,對產業地產的需求將會進一步增加。此外,中國政府在完善現代物流體系、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等方面也給產業地產發展提供了機遇。
未來,中國產業地產行業將持續保持健康發展。中國政府將持續加強對產業地產的政策支持,促進產業地產的投資和發展。同時,中國政府也將持續加大對產業地產的資金支持,以促進產業地產的投資和發展。未來,中國產業地產行業的規模和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未來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總之,中國產業地產行業的規模和市場規模正在穩步擴大,未來發展前景廣闊。中國政府將不斷加強對產業地產的政策支持,建立完善的投資和服務體系,以促進產業地產的可持續發展。
所謂“國民共進”的特點,即國資企業和民營企業能各自發揮優勢,抱團共建,比如國企一般具備資源與建設能力優勢,而民企則有靈活性與運營管理優勢。
近兩年的案例包括:華潤置地和中城新產業合作,共同成立潤城新產業,布局產業運營服務和產業空間載體開發;中國金茂和宏泰發展達成合作,目前已達成私有化宏泰發展的所有先決條件;南山控股和中南高科合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包括產業園聯合開發、運營管理合作、共建基金等。
國民合作要想成功,不僅是分工的問題,更關鍵在于企業文化基因如何共生共榮,合作模式、機制、團隊如何打造,破解這些問題的企業,未來才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與潛力。
首先,合作的前提條件是價值觀趨同。雙方都專注產業,服務產業。眼中盯著的不是拿地銷售的短期收益,更不會借產業之名做勾地之實。價值觀類似帶來對目標制定的一致,完成目標所用的方法一致。
其次,雙方存在非常強的互補關系。國企有資源、有需求,民企有能力、有經驗。合作雙方都需要有較強的實力,彼此可以形成互補的關系,然而真正能做到的企業屈指可數。
另外,需要雙方共同將優質資產投入,華潤置地和中城新產業幾乎沒有保留的將優質資源和能力注入到新平臺中,并約定排他條款,推動了新平臺可持續地快速發展。
最后,相互磨合是必然。這種磨合并不是將雙方的優勢磨平,反而是在產生一種新的能力。民企在園區市場的專業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對于政府合規的理解、管理和執行能力畢竟不如國企央企。園區市場首先服務的是政府。對于政府訴求的理解和穿透是做好產業園的首要能力。
《2023-2027年中國產業園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7年中國產業園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產業現狀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國民經濟產業類型由傳統紡織、煤炭、鋼鐵、機械等工業產業逐漸向以先進制造業、生物醫藥制造、高新技術產業等新興產業轉變,中國產業園...
查看詳情
隨著游戲產業的不斷壯大,電子競技也隨之崛起。尤其是在疫情期間,由于居家隔離和社交距離的限制,游戲成為了許多人的...
黃金行業市場前景如何?黃金股早盤延續近期漲勢,靈寶黃金(03330)上漲12.35%,報1.82港元;招金礦業(01818)上漲4....
據4月11日報道,在2023上海國際車展上,寧德時代將發布凝聚態電池技術及零碳戰略據寧德時代介紹,凝聚態電池擁有高能5...
Innovative Eyewear美股11日晚間大漲,公司宣布推出首款支持ChatGPT的智能眼鏡。中研咨詢預計2021-2025年我國智能眼4...
滴眼液一般指眼藥水,是眼科疾病最常用的藥物劑型之一,對于許多眼病,眼藥水都有直接、快捷的治療作用。滴眼液分為兩...
發展普惠金融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推經濟...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