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即為工具提供動力來源的電源,多指為電動汽車、電動列車、電動自行車、高爾夫球車等提供動力的蓄電池。動力電池通常由電池蓋、電池殼、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池隔膜、有機電解液等構成,依據不同的生產材料,動力電池可以分為三元鋰電池、錳酸鋰電池、磷酸鐵鋰
動力電池行業市場到底多大?為助力新能源轎車上下游制作工業加快革新,推動行業技能創新與交流,由華墨集團和我國光學學會激光加工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的EVM新能源轎車智造技能年會將于2023年3月16-17日在上海隆重舉辦。會議聚集:商場政策動態、數字化產線解決方案解讀、電驅動和動力電池領域,同期舉辦智能配備采供對接會及閉門會,估計約請60+行業大咖參加演講,1000+參會聽眾同享年度盛會!
動力電池的技術創新在很大程度上主導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未來走向;另一方面,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占據整車成本的40%至50%,動力電池廠商可以直接左右各家新能源汽車廠商的產品力以及交付情況。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動力電池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動力電池即為工具提供動力來源的電源,多指為電動汽車、電動列車、電動自行車、高爾夫球車等提供動力的蓄電池。動力電池通常由電池蓋、電池殼、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池隔膜、有機電解液等構成,依據不同的生產材料,動力電池可以分為三元鋰電池、錳酸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鈦酸鋰電池等。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今年 1-3 月,我國動力電池累計銷量達 108.5GWh,累計同比增長 66.8%。其中三元電池累計銷量 44.7GWh,占總銷量 41.3%,累計同比增長 62.5%;磷酸鐵鋰電池累計銷量 63.6GWh,占總銷量 58.6%,累計同比增長 70.2%。
第一季度,全球十大電池廠商幾乎占據了全球動力電池市場近95%的市場份額,相比之下,其余電池廠商的份額不斷被蠶食,僅為5.3%。在十大電池廠商中,以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為首的中國廠商占據了六成(60.9%)的市場份額,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則占據了半壁江山(51.2%)。相比之下,韓國三大電池廠商的市場份額同比下降了1.3個百分點,不足四分之一(24.7%)。
2018-2020年期間,我國動力電池的產銷量總體較為穩定,增長較為緩慢。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整體的重要組成部件,2021年以來,下游新能源汽車市場強勢崛起,為動力電池行業帶來強勁需求,推動動力電池產銷量激增。2022年我國動力電池行業的產銷量達到545.9GWh、465.5GWh,同比均增長超一倍,較2021年分別增長了148.5%、150.27%,2023年動力電池廠商新建產能逐步釋放,推動我國動力電池的產量進一步增長。據電池聯盟數據統計,2023年前2個月,我國動力電池的產量為69.6GWh,較2022年同期增長了13.3%。
近年來,在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高速發展下,車企對于動力電池的需求快速增長,隨著我國電池廠商新建產能得到逐步釋放,動力電池的裝車量也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據電池聯盟數據統計,2023年1-2月我國電力電池裝車量為38.1GWh,較2022年同期增長了27.5%,在此期間,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共計39家動力電池企業實現裝車配套,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分別為32.2GWh、34.9GWh、37.3GWh,占比分別達到84.5%、91.8%、98%。
中國另一大電池巨頭比亞迪則憑借16.2%的市場份額,再度超越了LG新能源,穩居榜單第二名的位置。自去年以來,比亞迪一直與LG新能源爭奪亞軍,但今年似乎透露出與寧德時代爭雄之意。在包括寧德時代在內的部分廠商和整個行業增長放緩的情況下,比亞迪的裝機量卻以115.5%的速度一路“狂飆”。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電動汽車(EV、PHEV和HEV)電池裝機量為133 GWh,同比增長38.6%,延續了自2020年第三季度以來的增長趨勢,但增長速度明顯有所放緩。
比亞迪“狂飆”的背后也得益于其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強勁表現。比亞迪通過內部電池供應和汽車制造等縱向供應鏈管理整合提高了價格競爭力,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占主導地位。根據SNE Research預估的數據,比亞迪第一季度在全球的電動汽車銷量約為56.6萬輛,同比增長97%,引領了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增長,也助推其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也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國內動力電池市場中自主企業占據絕對優勢。據統計,2022年上半年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企業中僅有LG新能源1家非國內自主企業,LG新能源主要為特斯拉中國配套,除特斯拉外的國內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絕大多數由自主企業供應。前十企業中,寧德時代實現裝車容量達52.50GWh,份額約47.7%;比亞迪實現裝車容量達52.50GWh,份額約21.6%,兩者合計占據約70%的國內市場份額。
動力電池行業向頭部企業集中,無核心技術的企業將面臨淘汰;純電動乘用車為動力電池裝機量的主要貢獻力量,方形電池是主流,軟包電池具備發展潛力;三元系鋰電池占比超6成,高鎳化成為主流方向。隨著動力電池回收市場不斷擴大,不能再讓小作坊繼續有機可乘,應盡快明確電池的流向和相關負責方,對其進行溯源和全生命周期管理,讓有資質的企業承擔應有的責任,對鋰資源進行更為嚴謹的回收和利用,使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發布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的第三批企業名單。至此,從事動力電池回收業務的“正規軍”擴充至47家,被業內譽為“白名單”企業。從動力電池行業技術路線看,正極減鈷到無鈷、負極加硅、電解液向固態方向發展;固態電池成本主要在于固態電解質研發,全固態電池有望在2030年以后實現商業化。
2022年,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合計在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市場中所占份額為23.7%,較2021年下降6.5個百分點。與之相對,作為中國最大的動力電池廠商,寧德時代2022年全球市占率達到37%,較2021年的33%提升4個百分點,與其他6家躋身全球前十的中國動力電池廠商合計在全球市場所占份額達到60.4%,較2021年的48.2%大幅提升。
近年來,在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高速發展下,車企對于動力電池的需求快速增長,隨著我國電池廠商新建產能得到逐步釋放,動力電池的裝車量也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2018-2020年期間,我國動力電池的裝車量增長較為平穩,2021年以來,在市場需求的拉動下,裝車量持續激增,2022年我國動力電池的裝車量達到294.6GWh,較2021年增長了90.68%。據電池聯盟數據統計,2023年1-2月我國電力電池裝車量為38.1GWh,較2022年同期增長了27.5%,在此期間,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共計39家動力電池企業實現裝車配套,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分別為32.2GWh、34.9GWh、37.3GWh,占比分別達到84.5%、91.8%、98%。
研報指出,展望2023年,各家電池廠對營收及利潤率增長保持樂觀,看好全球動力電池市場增長以及稅收補貼對利潤率的驅動。日前召開的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大會提到,到2023年,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需求將達409.9GWh,同比增長39.3%。
我國動力電池在汽車市場主要應用于乘用車領域,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的占比達到77%左右,其次是插混乘用車領域,占比為16%。在2023年前2個月不同車型的動力電池裝車量中,純電動乘用車的動力電池裝車量達到29240MWh,較2022年同期增長了21.5%,插混乘用車的動力電池裝車量達到6305MWh,同比增長了99.2%。其次,裝車量同比增速較大的還有插混客車和燃料電池專用車,同比增速分別為81.8%、73.8%。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給動力電池企業帶來了旺盛的需求。今年以來,動力電池廠商新簽訂單不斷。
生產工藝和產品技術是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隨著下游市場的快速發展,各企業為搶抓市場機遇,搶占市場份額,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不斷推動生產技術迭代革新,高性能、低損耗、低碳環保的電池產品相繼推出,推動我國動力電池產業高速發展。
本報告綜合了動力電池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報告對于動力電池產品生產企業、經銷商、行業管理部門以及擬進入該行業的投資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于研究我國動力電池行業發展規律、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促進企業的發展壯大有學術和實踐的雙重意義。
了解更多行業數據詳情,可以點擊查閱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動力電池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動力電池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動力電池行業研究報告中的動力電池行業數據分析以權威的國家統計數據為基礎,采用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方式,利用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在描述行業概貌的同時,對動力電池行業進行細化分析,重...
查看詳情
國內廚房小家電行業上市公司陸續披露了2022年業績報告。從披露的財報數據來看,老牌強企業績穩健增長,新興小家電企業...
后疫情時代,消費者對免疫、滋補養生等健康話題的關注度顯著增長,對高品質滋補品的需求也呈現出井噴態勢,節日送禮需...
農業產業化是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下簡稱龍頭企業)作為農業產業...
在自動駕駛體系中,毫米波雷達是系統感知層不可或缺的重要硬件,能讓智能駕駛感知系統立體化。雷達作為感知層的核心硬...
生態農業行業發展態勢如何?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生態農場是要在持續獲得最高產量的同時保持環境友好和產品安全,...
近日,我國首個量子信息技術領域國家標準《量子計算術語和定義》通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