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其本質來說,種植業是以土地為重要生產資料,利用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水和礦物質合成有機物質,同時,把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貯藏在有機物質中。
中國農業種植發展如何?種植業是農業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利用植物的生活機能,通過人工培育以取得糧食、副食品、飼料和工業原料的社會生產部門。包括各種農作物、林木、果樹、藥用和觀賞等植物的栽培。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作物、綠肥作物、飼料作物、牧草、花卉等園藝作物。在中國通常指糧、棉、油、糖、麻、絲、煙、茶、果、藥、雜等作物的生產。亦指狹義的農業,亦稱農作物栽培業。通常指栽培農作物以取得植物性產品的農業生產部門。在中國,種植業同林業、畜牧業、副業和漁業合在一起,為廣義的農業。在國外,種植業一般同畜牧業合在一起,統稱為農業。
就其本質來說,種植業是以土地為重要生產資料,利用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水和礦物質合成有機物質,同時,把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貯藏在有機物質中。它是一切以植物產品為食品的物質來源,也是人類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種植業是大農業的重要基礎,不僅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與生活資料的主要來源還為輕紡工業、食品工業提供原料,為畜牧業和漁業提供飼料。同時,種植業的分布和發展對國民經濟各部門有直接影響。
在宏觀經濟平穩運行的背景下,中國農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農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壓艙石的作用日益顯著。據農業農村部監測,2021年,中國農林牧漁業增加值8.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27%。
種植業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有分南方和北方,南方以水田為主,北方以旱田為主。根據發展種植業的條件、種植制度、作物結構、生產布局和商品化程度,以及發展種植業生產的方向、措施,按照區內相似性與區間差異性,并保持一定行政區界完整性的原則,中國農作物種植業區域劃分為10個一級區和31個二級區。其中一級區分別為:東北大豆、春麥、玉米、甜菜區;北部高原小雜糧、甜菜區;黃淮海棉、麥、油、煙、果區;長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區;南方丘陵雙季稻、茶、柑橘區;華南雙季稻、熱帶作物、甘蔗區;川陜盆地稻、玉米、薯類、柑橘、桑區;云貴高原稻、玉米、煙草區;西北綠州麥、棉、甜菜、葡萄區;青藏高原青稞、小麥、甜菜區。
中國種植業歷史悠久,中國農業中種植業的比重較大,其產值一般占農業總產值的50%以上,它的穩定發展,特別是其中糧食作物生產的發展對畜牧業、工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均有重要意義。
過去以人力和畜力為代表的傳統農業,無論是生產方式還是銷售渠道,都比較狹隘。在該階段,農業經濟只限于“小農經濟”模式,農民除自給自足以外,難以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脫貧與致富也難得到保障。現在主要以機械化為主的小型規模化農業,除生產方式得到很大改進以外,銷售渠道也不斷拓寬。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及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商務+農產品”的模式逐漸流行,通過新電子商務,實現了“小農經濟”的迅速集中。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農業種植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顯示:
種植業產生于新石器時代,即原始社會的后期。在長達約20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和中石器時代,由于生產力極其低下,人們只能靠采集和狩獵為生。但在長期的采集過程中,人們逐漸地了解了一些植物的生活習性,學會了栽培技術,于是形成了原始的種植業。以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種植業不斷地進步。這主要表現于農作物種類增多,單位面積產量提高,播種面積擴大,總產量增加,產品品質改善等等方面。
隨著近年來全球小麥需求的增加及小麥種植技術水平的提升,近年來全球小麥產量不斷增長。具體來看,2022/23年度全球小麥產量為7.88億噸,同比增長1%。具體來看,2022/23年度全球小麥產量中,排名前三的地區分別為中國。歐盟和印度,產量占比分別為17.5%、17%和13.2%。2021年我國小麥播種面積有所回升,扭轉了連續四年下滑的勢頭,隨后2022年播種面積再度迎來小幅下降。據資料顯示,2022年我國小麥播種面積為23520千公頃,同比下降0.2%。2022年我國小麥產量為13772萬噸,同比增長0.6%。
數據顯示,2022/23年度全球大豆產量為37042.1萬噸,同比增長2.9%。其中產量排名前三的國家分別為巴西、美國和阿根廷,而我國作為全球大豆消費大國,產量占比僅為5.5%左右,排名第四。從進出口貿易來看,近年來全球大豆進出口規模整體呈波動上升的態勢。據資料顯示,2022/23年度全球大豆進口量為16519.9萬噸,同比增長5.5%;出口量為16837.3萬噸,同比增長9.3%。
2022年,東北地區積極擴種大豆,推行大豆玉米合理輪作,黃淮海、西北、西南地區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大豆種植面積大幅增長。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約為1.54億畝,折合約為10271.8千公頃(按1畝≈0.6667千公頃),同比增長22.1%。
2021年以來種業支持政策不斷,《種子法》修正草案、《種業振興行動方案》等重要政策和法規陸續推出。機構預計,隨著頂層設計落地,相關配套實施細則也將加速推出。種業振興已經進入到逐步落實階段。預計未來支持政策有較好的持續性,行業有望迎來實質性變革。從重點內容來看: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新品種培育,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培育優秀龍頭企業,生物育種產業化有序推進等仍是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建議重點關注創新型龍頭企業,如大北農、登海種業等。
未來方向是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為主的智慧化、自動化農業,除種植、養殖將得到管理一體化,其采銷也將納入數據采集全鏈路,農產品可追溯,用戶足不出戶即可吃到安全放心的農副產品。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農業種植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農業種植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農業種植行業研究報告就是為了解行情、分析環境提供依據,是企業了解市場和把握發展方向的重要手段,是輔助企業決策...
查看詳情
近年來,政府部門相繼頒布了多項政策,對信息技術業和軟件業的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
虛擬現實行業市場投資前景情況分析:虛擬現實行業未來將在國防軍工行業、工業裝配、水利電力行業、醫療行業、教育行業...
國家能源局近日印發通知,開展分布式光伏接入電網承載力及提升措施評估試點1作。選擇山東、黑龍江、河南、浙江、廣東6...
兒童玩具行業市場投資前景情況分析:根據海關總署給予到報告,今年8月我國玩具總計出口額度為300億,出口的地區除了美...
芯片市場份額成功的背后,軟件的成熟度是生死門。地平線已坐上“高端智能芯片牌桌”,成為業內少有的幾個玩家之一。“...
長期以來,中國漁業產業結構一直以第一產業為主,市場消費也是以鮮活、冰鮮水產品為主,水產品加工率較低。隨著居民消...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