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政部網站17日消息,中央財政日前下達資金100億元,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統籌支持春耕生產,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據財政部網站17日消息,中央財政日前下達資金100億元,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統籌支持春耕生產,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此次補貼對象為實際種糧者,包括利用自有承包地種糧的農民,流轉土地種糧的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開展糧食耕種收全程社會化服務的個人和組織,確保補貼資金落實到實際種糧的生產者手中。
財政部表示,各地區應結合有關情況綜合確定補貼標準,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繼續采取“一卡(折)通”等方式,及時足額將補貼資金發放到位。
中國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最高水平,連續七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夏糧增產62億斤,早稻增產14億斤,秋糧增產191億斤,一年三季糧食全都增產。各地舉措超強有力,全國糧食面積增加1295萬畝。
2021年,種業振興行動啟動實施。152個制種大縣、基地提升現代化水平。甘肅張掖聯合龍頭企業,保障全國一半以上玉米用種需求。
糧食供應鏈斷裂的影響之一為產地農產品生產受阻,其中需要人工采摘(如棕櫚油)或者生產類(如牛奶、屠宰)的農產品受到的沖擊較為明顯。
農業部在11月發布了兩份文件草案,詳細闡述了計劃中的改革,如放寬授權轉基因作物的試驗要求,修訂農業轉基因生物的安全評估,鼓勵公司和機構建立自己的研究基地,放寬試驗區的地理限制。
2022年,農業農村部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種植業“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和耕地輪作休耕,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促進產業提質增效,種植業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糧油作物實現增產,經濟作物穩產增收,筑牢了農業“壓艙石”,也夯實了穩物價、保民生、穩預期、穩經濟大盤的基礎。
種植業是農業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包括各種農作物、林木、果樹、藥用和觀賞等植物的栽培。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作物、綠肥作物、飼料作物、牧草、花卉等園藝作物。在中國通常指糧、棉、油、糖、麻、絲、煙、茶、果、藥、雜等作物的生產。亦指狹義的農業,亦稱農作物栽培業。
在中國,種植業同林業、畜牧業、副業和漁業合在一起,為廣義的農業。在國外,種植業一般同畜牧業合在一起,統稱為農業。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2-2027年農業種植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報告》分析:
農業農村部印發的《“十四五”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國種植業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明顯提升,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明顯增加,生產方式綠色轉型取得明顯進展,種植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增強。
《規劃》提到,到2025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7.5億畝以上,其中谷物面積穩定在14億畝以上、口糧穩定在8億畝以上;確保總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跨上1.4萬億斤臺階。
分析認為,自2020年末以來,隨著糧食安全和種業振興逐步成為我國農業政策的著力點,一系列種業相關政策陸續出臺,我國種業發展進入新階段,龍頭種企發展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進入年末年初政策密集期,糧食安全以及種業議題有望持續獲得政策關注。
目前,國際種業市場的大部分份額由拜耳、科迪華等歐美巨頭占據。我國每年要花數十億用于農作物種子進口,要避免農作物種子被“卡脖子”,就得提高自有化水平。
過去以人力和畜力為代表的傳統農業,無論是生產方式還是銷售渠道,都比較狹隘。在該階段,農業經濟只限于“小農經濟”模式,農民除自給自足以外,難以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脫貧與致富也難得到保障。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等十部門印發的《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也從數字基礎設施升級行動、智慧農業創新發展行動等八個方面進行了部署。
農機購置補貼“三合一”,是農業部農機化司在2018年推出的新一代農機購置補貼平臺,其充分利用了現代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AI)和大數據等技術,實現的旨在提高農機用戶和政府補貼辦理效率的系統平臺,也是主管部門的一項惠民政策。
近年來,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范鎮鄭寨子村通過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發展無花果、草莓、有機蔬菜等特色農作物種植,并采取全體村民土地入股、保底收入加收益分紅的運營方式,實現集體年均增收50余萬元,村民人均增收3.6萬元。
目前,岱岳區已成立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405個,帶動村民創富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在國家大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科技賦能,和科學發展的大背景下,2004年國家首次出臺農機購置補貼政策,2007年超過10億元,2009年突破百億元大關,2012年突破200億元大關。2004全國補貼資金為0.78億元,至2014年達到237.55億元。
目前全國基于補貼的農機市場總額大概在600億~900億元。在這樣的政策驅動下,很多公司也開始涌入這個行業做起了各種各樣的平臺。
較為傳統的代表是山西萬鴻的全國農機購置補貼平臺,科技含量更高更方便的當屬農機360的農機購置補貼“三合一”平臺了。
現在主要以機械化為主的小型規?;r業,除生產方式得到很大改進以外,銷售渠道也不斷拓寬。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及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商務+農產品”的模式逐漸流行,通過新電子商務,實現了“小農經濟”的迅速集中。
未來農業種植方向是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為主的智慧化、自動化農業,除種植、養殖將得到管理一體化,其采銷也將納入數據采集全鏈路,農產品可追溯,用戶足不出戶即可吃到安全放心的農副產品。
想要了解更多農業種植行業的發展前景,請查閱《2022-2027年農業種植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農業種植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報告
植物栽培業。栽培各種農作物以及取得植物性產品的農業生產部門,種植業是農業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利用植物的生活機能,通過人工培育以取得糧食、副食品、飼料和工業原料的社會生產部門。包括各...
查看詳情
近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印發2023年持續提升適老化無障礙交通出行服務等5件民生實事工作方案的通知。今年實現道路普通I...
近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印發2023年持續提升適老化無障礙交通出行服務等5件民生實事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升適老化無障礙1...
今天(18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3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會上,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
一、農業科技的概況農業科技主要就是用于農業生產方面的科學技術以及專門針對農村以及城市生活方面和一些簡單的農產品...
什么是石膏粉?生石膏即天然二水石膏(CaSO4?2H2O),CAS號 10101-41-4,又稱細理石,又名“寒水石”,主治中風寒熱6...
工業涂料涵蓋交通涂料、其他涂料等。交通涂料下面可以細分汽車涂料、船舶涂料等。建筑涂料分墻內和墻外涂料,墻內涂料...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