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溫天氣頻發,多地已發布高溫橙色預警甚至紅色預警。持續高溫帶來了用電高峰,電力供需矛盾也開始浮現。機構認為,電力緊張帶動儲能加裝意愿提升,峰谷價差拉大也將提升儲能收益率。
電力緊張帶動儲能加裝意愿提升
近期高溫天氣頻發,多地已發布高溫橙色預警甚至紅色預警。持續高溫帶來了用電高峰,電力供需矛盾也開始浮現。機構認為,電力緊張帶動儲能加裝意愿提升,峰谷價差拉大也將提升儲能收益率。
儲能主要是指電能的儲存。儲能又是石油油藏中的一個名詞,代表儲層儲存油氣的能力。儲能本身不是新興的技術,但從產業角度來說卻是剛剛出現,正處在起步階段。
儲能行業分析報告
儲能是通過特定的裝置或物理介質將不同形式的能量通過不同方式儲存起來,以便以后在需要時利用的技術。儲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超導磁儲能、電池儲能等。
儲能產業鏈上游為電池、電池管理、能量管理系統以及儲能變流器供應商;中游為儲能系統集成商、安裝商以及終端用戶等;下游為終端應用客戶,包括風/光/傳統電站、電網公司、家用儲能等。
目前我國儲能行業的代表企業,儲能業務在國內及國外均有業務布局。其中國軒高科、億緯鋰能、德賽電池等企業儲能業務收入規模較大,業務占比較高,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伴隨著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持續提升,電源側的儲能需求也日漸提升,疊加未來電價的市場化趨勢,用戶側也將獲得持續發展,新型儲能市場需求有望快速提升。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7年中國儲能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分析
我國的儲能發展還是以政策驅動為主。在政策支持逐步明朗的背景下,隨著產業穩定預期的基本形成,光伏企業、分布式能源企業、電力設備企業、動力電池企業、電動汽車企業等紛紛進入,開始加大力度布局,開拓儲能市場,進一步探索具有盈利性的商業模式。
目前,儲能產業幾乎遍布全國所有省份,其中新增投運規模最大的是江蘇省,西藏、山西、甘肅、青海、北京、廣東、上海等省份儲能市場都十分活躍且各具特色。目前,儲能在可再生能源并網、電網輔助服務、用戶側儲能等領域的新應用模式不斷涌現。新增項目中,用戶側儲能一枝獨秀,占到年度新增裝機容量的59%。
進入2023年,仍有不少儲能企業先后獲得融資。比如,3月,緯景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A輪融資,融資超6億元,由國合新力、珠海大橫琴集團聯合領投。本次募資將聚焦于多個吉瓦級產能“超G工廠”的建設。4月,大連融科儲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超10億元B輪融資,由君聯資本領投,大連金投、老股東熔拓資本及其他多家投資人跟投。
發展目標
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確立儲能產業發展目標為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在新能源發電配套儲能方面,按照2個小時時長配置儲能,未來5年需要新型儲能的容量為60GWh。按1GWh約15-20億人民幣投資,60GWh的儲能裝機容量將帶來900-1200億元人民幣的巨大市場。從“源-網-荷”到“源-網-荷-儲”,儲能將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第四大基本要素。新型電力系統有四高特征: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電力電子裝備、高度數字化、高度智能化。
“雙碳”背景下,新能源快速發展,儲能技術變得越來越重要,儲能技術可以協助克服新能源的不穩定性,提高能源的可靠性和可持續性。未來,隨著儲能技術的不斷創新和進步,安全性不斷提升,電力市場需求的增長和能源結構的升級,儲能行業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發布的《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
儲能行業發展前景
儲能技術行業的發展前景廣闊,預計到2025年,全球和國內市場的儲能裝機規模將分別達到500GW和100GW,其中新型儲能占比將超過50%。未來儲能技術行業將向高安全、低成本、大容量、高效率、集中式的方向發展,同時也將加強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的水平。
儲能行業在未來幾年有望持續發展,并有望成為各國能源政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儲能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行業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儲能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
欲了解更多關于儲能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7年中國儲能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7年中國儲能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據數據統計,2021年,全球儲能項目新增裝機為18.3GW,同比增長185%,其中新型儲能新增裝機為10.2GW,同比增加117%。新型儲能以鋰離子電池為主要技術,2021年鋰電池儲能累計裝機量占全球新型儲...
查看詳情
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回暖。根據各家公司公告,2023年上半年比亞迪銷量約126萬輛,同比+94%;吉利約69萬輛1...
全球氣溫升高、部分地區用電緊張推升用電需求,疊加全球電力能源變革大趨勢,柔性靈活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支撐,...
測繪地理信息數據獲取和服務支撐能力不斷增強2018年以來,我國測繪地理信息事業進入以轉型發展為特征的新階段,自然資...
杭州亞運會日漸臨近,多個體育賽事項目的門票陸續啟動銷售,“世界超市” 浙江義烏也分享了亞運經濟的“蛋糕”。今年...
我國燕窩消費現狀及需求情況分析 展望2030年燕窩經濟消費2000億6月28至29日,中國食品工業協會2023“振興燕業、共識6...
近年來,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軟件廠商開始加入低代碼和零代碼的賽道。借助于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與手...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