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0000億元,增發的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彌補防災減災救災短板,整體提升我國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中國將增發1萬億元國債 用于提升我國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0000億元,增發的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彌補防災減災救災短板,整體提升我國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增發國債和2023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明確了上述安排。
今年以來,我國多地遭遇暴雨、洪澇、臺風等災害,地方災后恢復重建任務較重;近年來,各類極端自然災害多發頻發,對我國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8月17日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提出“加快恢復重建”“進一步提升我國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精神,以強有力的資金保障有關工作落實,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0000億元,作為特別國債管理。全國財政赤字將由38800億元增加到48800億元,預計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此次增發的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今年擬安排使用5000億元,結轉明年使用5000億元。據財政部介紹,資金將重點用于八大方面:災后恢復重建、重點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點防洪工程、灌區建設改造和重點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升行動、重點自然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工程、東北地區和京津冀受災地區等高標準農田建設。
財政部表示,下一步將及時啟動國債發行工作,確保如期完成國債發行任務;做好預算下達工作,推動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加強國債資金監管,確保資金按規定用途使用。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應急產業市場前瞻分析與投資規劃報告》顯示:
應急產業迎快速成長期
國內市場將迎來應急產業的快速成長期,應急產業有望經歷三輪比較大的發展機遇。據國家相關部委預測,應急產業市場年容量約5000億元,如果包括所帶動的相關產業鏈,市場年容量約萬億元。
根據國家相關部委預測,應急產業市場年容量約5000億元,如果包括所帶動的相關產業鏈,市場年容量約萬億元。現階段國內外現有應急救援裝備在面對高層建筑和石化儲罐類等大型火災時,仍暴露出滅火能力嚴重不足等問題,傳統的救援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實戰救援需求。
我國應急產業發展取得長足發展
近年來,我國應急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許多地方把應急產業作為重點發展方向,涉及應急救援和處置技術研發、應急裝備制造、檢測與預警、應急搶險服務等許多領域。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無人機技術日新月異,其在應急救援領域的應用也日益廣泛,可以執行偵查、勘測、指揮調度、通信中繼、應急照明、消防滅火、輸送拋投、搜尋救援等任務。
《“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提出“推動產業集聚”,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展各具特色的安全應急產業集聚區,加強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形成區域性創新中心和成果轉化中心。充分發揮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作用,提升重大突發事件處置的綜合保障能力,形成區域性安全應急產業鏈,引領國家安全應急技術裝備研發、安全應急產品生產制造和安全應急服務發展。
在國家有關部門大力引導和支持下,經過各級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國應急產業發展取得長足發展,宏觀環境不斷優化,發展速度逐步加快,產業規模明顯壯大,產業體系正在形成,應急產品和服務呈蓬勃發展態勢,并在一系列突發事件應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防范處置突發事件和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
中國自然災害直接經濟損失為2386.5億元,直接經濟損失同比下降25.3%,2023年上半年我國自然災害直接經濟損失下降至382.3億元。對一個國家而言,防災減災、“未雨綢繆”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政府社會管理的一項重要職能。
無人機應急救援力量建設與發展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據統計,2021年中國民用無人機應急救援領域市場規模達23.98億元,2022年增至35.17億元,同比上浮46.37%,未來市場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預計到2024年,我國民用無人機應急領域市場規模將達80.29億元。
隨著信息通信技術、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應急裝備產業在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等方面必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隨著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應急救援產業已形成較為成熟的技術和產業鏈,部分關鍵共性技術已實現產業化。今后一段時期,受各種傳統的和非傳統的、自然的和社會的風險、矛盾影響,食品安全、生產安全、環境安全、信息安全、社會安全、衛生安全等領域突發事件防控和處置難度日益加大,全社會對應急產業的需求更加迫切,市場潛力巨大。估計,若扶持政策措施到位,我國應急產業每年產值規模可保持20%左右的增長速度。
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預測未來業務的市場前景,以幫助客戶撥開政策迷霧,尋找行業的投資商機。報告在大量的分析、預測的基礎上,研究了行業今后的發展與投資策略,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應急產業市場前瞻分析與投資規劃報告》,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經營策略,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了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信息化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中研普華通過對信息化行業長期跟蹤監測,分析信息化行業需求、供給、經營特性、獲取能力、產業鏈和價值鏈等多方面的內容,整合行業、市場、企業、用戶等多層面數據和信息資源,為客戶提供深度的...
查看詳情
近年來,體外診斷已經發展成為醫療健康市場最活躍、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從全球體外診斷發展來看,據Kalorama Inform...
污泥處置的概念污泥處置是指經過減少水分或去除有機雜質并殺滅病原體后的污泥的最終處置。污泥或廢渣,除符合衛生條件...
汽車底盤是保證汽車正常行駛、承載發動機、車身的核心部件的關鍵性集成平臺,主要由傳動系、行駛系、轉向系、制動系和...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中國供熱產業不斷發展...
我國石墨資源豐富,分布在全國25個省(區、市),91個礦區。國土資源部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晶質石墨儲量為3085萬t,基5...
再制造是一種能夠在經濟、環境和系統方面帶來巨大效益的解決方案。 因此,汽車行業對再制造工藝的需求不斷增加,預計...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