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價連續上浮數月之后,北京樓市開始降溫,出現了“量價齊跌”的現象。
數據統計,2017年1月份,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共網簽2999套,環比2016年12月份下降36.8%,同比2016年1月份下降32.8%。
1月份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的成交均價為38006元/平方米,環比2016年12月份下降6.6%。
值得關注的是,春節前后,二手房帶看量也出現下滑現象。“春節前后,看房客戶相對較少,但業主掛牌價格較高,交易價格也未見明顯下滑。”《證券日報》在通州某中介門店發現,盡管已經上班兩天,但門店冷清,幾乎沒有訪客。該店銷售人員也向記者表示,與去年春節后的成交和帶看量熱度相比,今年明顯不足。
量價齊跌
“2017年整體樓市將呈現降溫趨勢”,這是業內眾多專業人士的共同預判。不過,對于一線城市來說,降溫可能主要體現在成交量的下滑上,價格出現大幅下降的概率很低,但周期性波動不可避免。
統計顯示,在1月份新建住宅成交量方面,各類業態都進入了低谷期,別墅網簽70套,占15.7%,交易量為2016年3月份以來的最低值;自住型商品房網簽520套,占17.3%;非別墅、非自住房的其它新建商品住宅網簽2009套,占67.0%,低位徘徊。
從成交區域分布上來看,門頭溝、順義、海淀等區由于供應量較大,新房成交靠前,而石景山區僅成交2套房。
從房價走勢來看,1月份成交均價為38006元/平方米,是2016年8月份房價大幅上漲以來的月均成交均價的最低值,環比下降趨勢明顯。
臨近春節的時間向來都是北京新房市場的淡季,而今年的春節長假恰好在1月底,在傳統淡季和特殊時間點的影響下,加上2016年930新政出臺后,北京新房市場在需求端受限、供給端嚴控的情況下本身就處在趨冷的走勢中,所以北京新房市場整體出現了較大幅度的降溫。
“成交均價較低的原因不乏1月份無豪宅成交的原因”,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直言,1月份自住型商品房成交量較高,但“10萬元+”的豪宅項目則沒有成交,成交均價最高的5個項目中,排在第一位的霞公府均價超8萬元/平方米,其它4個項目超7.5萬元/平方米。不過,該人士也表示,政策收緊仍是主要原因。從貸款利率來看,1月份,全國首套房貸款利率出現上升跡象。
節后將繼續低迷
在過去的2016年,個人房貸猛增,房價也是在春節后開始迅速攀升,這種市場周期是否會重現?
“按照過往的市場規律,春節后隨著開盤量的增加,新房市場一般會迎來供應和交易高峰”,胡景暉表示,但是受2016年樓市調控收緊影響,以及近幾年土地供應萎縮,新房項目供應減少,新房項目偏高端化,尤其是二手房市場轉冷等多重因素影響,2月份北京新房市場仍將延續之前的低迷。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認為,2017年,降溫是主要趨勢,但因為供需結構難以全面改變,信貸雖然收緊但幅度有限,所以將以“量跌價微跌”為主要走勢波動。
民生證券房地產分析師溫陽、徐超則認為,在多管齊下的調控政策下,熱點城市房價增速將進一步平穩回落,房價過快上漲勢頭將得到遏制。但是,核心城市新房房價不會出現快速、大幅回落。背后的原因是,開發商經過兩年的高景氣度周期,加上前期大規模發債,目前現金流充裕;另外,伴隨城市化進程的財富轉移仍在繼續,市場對一線及熱點二線城市房價中長期的預期并未發生改變。
事實上,《證券日報》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在進入存量房時代的北京樓市中,二手房交易量雖下滑,但價格依舊堅挺。
“從現在看,通州區的二手房房價目前是處在最高點上,運河核心區的房價已經超過6萬元∕平方米,個別小戶型房產均價已經超過7萬元∕平方米,即使是九棵樹商圈中,不少房源也比2016年年初大幅上漲,但居高不下,甚至每平方米上漲超過2萬元。”上述中介門店的經紀人向本報記者直言,預計2017年北京二手市場價格將平穩,基本不具備下降的可能性,但不排除個別區域的個別房源價格下行。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新產品層出不窮的今天,要開發一個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新產品層出不窮的今天,要開發一個
"產業園區"是執行城市產業職能的重要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