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新風口:出口轉內銷
5月1日,主推家品、玩具的廣交會二期開幕當天,幾位美女拉著國內某電商前來巨額“搶”購的大紅幅在展館外圍巡游,顯得格外醒目。“以前只見過參展商打廣告搶老外訂單,但國內采購商打廣告吸引參展商注意的事情,倒是真沒見過,稀奇!”一位連續5年參加廣交會的國內采購商如是說。
為了分攤外貿不確定因素給企業經營所帶來的潛在風險,有外貿企業除大力開拓“一帶一路”等新興市場,也積極瞄準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于是,一場升級版的“出口轉內銷,‘質’搶參展商”的大戰,在本屆廣交會悄然開打。
過去:“國貨”很難賣出好價錢
其實“出口轉內銷”并不是新鮮事。made in china銷往全球,中國雖然提供了土地資源、廉價勞動力、低成本的資金、出口補貼等,但一直處于產業鏈的下游,掙著極低的毛利,稱之為“血汗錢”也不為過。
但隨著2008年輻射全球的金融危機到來,海外市場一蹶不振,出口連年下滑,連“血汗錢”都快要掙不到了。從當時起,開拓國內市場就是外貿企業的重要議題,2009年廣交會首次設立國內采購中心邀請國內采購商幫助外貿企業“救市”。
浙江哈爾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經營生產保溫杯出口,展位負責人楊崇義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除了為海外品牌代工外,公司從2003年開始便開始推出自己的品牌,銷售渠道已經十分成熟。除布局實體商超外,天貓、京東都開設了旗艦店。但令他有點無奈的是,材質、質量幾乎相同的產品,只要是中國的品牌、中國的設計,就很難賣出好價格。以往內銷賣得好的,都是幾十元的便宜貨。
愛買進品貨的消費者袁女士表示,其實知道很多大牌都在中國代工。但過往“出口”與“內銷”品質的巨大落差,讓國人非常尷尬——千里迢迢“人肉快遞”或“海淘”回來的海外大牌,一看標簽“中國制造”;一試質量,卻比國內買的強。
現在:“三自三高”產品爭價格優勢
不過隨著近年“中國制造”向“中國質造”轉型升級,袁女士對“國貨”開始改觀。
2016年3月,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啟動了出口食品企業內外銷“同線同標同質”的“三同”工程,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全國培育100家“三同”示范企業,在五年內分批公布。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增加高品質產品消費,引導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擴大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實施范圍,更好地滿足消費升級需求。這是“同線同標同質”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年初召開的全國質檢工作會議也明確要求,將“三同”工程實施范圍從出口食品農產品擴大到消費品。
而在本屆廣交會上,記者留意到,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自主營銷、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三自三高”產品成交價格優勢明顯,高于同類產品價格。
為應對貿易摩擦帶來的損失,從去年開始,江蘇宜興精陶有限公司開始通過廣交會及網上經銷商開拓內銷市場。短短一年間,出口、內銷占比已經達到50%:50%。展位負責人高女士向記者介紹了展位上一款陶瓷茶壺,連電子爐一套售價為100美元,“很多境外采購商都嫌貴,但在中國反而賣得很好。”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腫瘤醫院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
記錄媒介研究報告對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
充電基礎設施研究報告對充電基礎設施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