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在周三發布的首份2017年農作物預測報告中預計今年中國玉米產量為2.1319億噸,比上年減少2.9%。
政府希望減少玉米播種面積,提高替代農作物的產量,減少玉米供應過剩。在過實施近十年的收儲政策后,中國政府坐擁近2.5億噸玉米庫存,相當于一年多的消費。
由于玉米供應過剩,促使政府采取多項措施,其中包括減少玉米播種面積,提高大豆播種面積等等。
農業部的報告顯示,今年中國大豆進口預計比上年增長4.2%,達到9316萬噸,因為豬肉生產恢復,豆粕需求增加。海關總署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進口大豆802萬噸,連續四個月創下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農業部稱,2017/18年度中國大豆播種面積預計為790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0%,而大豆產量預計達到1410萬噸,比上年增加12%。
糧食庫存量過大問題一直是中國農業的難題之一。農業是農村的支柱性產業,是人們收入的主要來源。以往,為了提高農村農民的收入水平,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國家對農村的部分農產品實行收購制度,因此農村種糧的熱情雖然降低,但還是有很多農民進行農業生產。然而國家是有糧食生產基地的,經過多年良性生產經營,當前我國基本不缺糧。農村農民的糧食多是分散收購的,并不利于集體加工和出售,所以很多糧食都被積起來,這次中儲糧河南分公司七萬噸糧食浪費事件,很大可能就是農村收購的散糧不便進行市場加工出售,久積腐化,最后只能進行銷毀。
我國的農產品價格整體水平要比國際水平高,很大原因也是政府收購的影響。政府也已經意識到農產品收購政策帶來的不利影響。今年,豬肉、雞蛋、玉米價格的持續下跌,也是政府開始放開農業市場的初步嘗試,農產品價格的下降,雖然一時會讓養殖戶和農業經營遭到創傷,但這是我國農業必須邁出的一步。只有讓養殖戶對農業經營有了更清醒的認識,防止商人奪取不正當利益,讓農業真正進入市場競爭,優勝劣汰,我國農業才能有一個健康良性的發展前景,惡性的積糧現象才能消失。
農業市場化,這勢必會讓很多農民減收,但在農村城鎮化、城市化的今天,長痛不如短痛,讓農民轉變觀念和方向,花心思和力氣去發展第三產業,參與市場競爭生活,提高綜合素質,才能使廣大農民逐漸融入到現代的社會經濟生活中來。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2016年7月21日,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出《關于2
2016年7月21日,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出《關于2
特色小鎮“非鎮非區”,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一個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