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移動支付發展速度令人訝異,現金越來越沒有“存在感”,感覺無現金社會馬上就要到來。但近日央行人士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商家拒收人民幣現金屬于違法行為。
無現金社會即將到來?央行人士:拒收人民幣現金涉嫌違法
8 月 1 日的時候,人民日報海外版在網絡世界板塊發表題為《“無現金社會”應“有現金”》的評論文章。文章中人民日報表示,手機越來越“萬能”了,現金越來越沒有“存在感”,中國特色的“無現金社會”到來的速度之快,令世界驚詫,《金融時報》甚至認為中國將跳過信用卡走向無現金社會。
但是,有個別線下商家只接受移動支付或刷卡支付,對老人這些商家購物時造成了不必要的影響。對此,人民日報評論稱,在“無現金”社會里,也應該給現金留下一席之地,等一等那些還沒有享受到互聯網紅利的人,現金支付對部分老人來說是必須存在的支付方式。
很顯然,當商家拒收現金,只接受移動支付方式,的確不太符部分人的日常生活習慣。那么,這種行為到底有沒有違法呢?近日,央行人士向記者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商家拒收人民幣現金屬于違法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總則第三條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央行人士還向上海證券報表示,在任何一個場景里,如果只有一種支付形式存在,一定是國家主權貨幣:人民幣。
該人士解釋稱:“法定貨幣——人民幣,就是我們錢包里的紙幣,紙面上面寫有中國人民銀行字樣,代表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使的是國家主權,這是唯一的合法的法定貨幣。”相對于拒收人民幣現金,拒收銀行卡、第三方支付等支付并不違法。
無論如何,無現金社會并不等于消滅現金,移動支付應該與現金支付相互補充。2015 年益普索的《移動支付報告》中顯示,超過 85% 的移動支付使用人群集中在 16—39 歲,這意味著在中國,相當一部分上年紀的人仍然沒有使用移動支付的習慣。
正如人民日報所說,消費者應該有選擇的權利。無論是信用卡、儲蓄卡,還是現鈔、移動支付,都應該是支付手段的一種方式,而不能以一種方式完全取代另一種方式。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樂視網回應孫宏斌個人償債系誤讀 將轉型家庭互聯網娛樂公司 近日有消息稱,樂視網近期有兩只總額為19.3億元的公司債...
湖南破特大網絡傳銷案:借國際證券交易幌子拉人頭 打著國際證券交易幌子 實為拉人頭的網絡傳銷 辦案民警介紹,經常...
天津求職蹊蹺死亡者疑入傳銷 招聘平臺為何管不住“李鬼”公司? 一份本以為是上市公司敲門磚的Offer,將23歲的求職5...
外媒:騰訊分拆不會帶來太多價值 但能鼓舞士氣 騰訊以極受歡迎的微信和移動支付服務而聞名。此外,該公司還擁有其他...
天貓屢次銷售不合格食品 每月被食藥監總局點名 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方網站發布了一則《關于4批次食品2...
粉絲輕信網紅微博落入刷單騙局 當事人稱賬號被盜 事發 網紅微博發兼職粉絲上當 因參加電視節目《變形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