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網絡密碼機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
在現代市場經濟活動中,信息已經是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信息資源的優先占有者勝,反之則處于劣勢。中國每年有近百萬家企業倒閉,對于企業經營而言,因為失誤而出局,極有可能意味著從此退出歷史...
2017年,中英文都出了一批好書,這里選出兩本作為我的年度書評推薦。
2017年,中英文都出了一批好書,這里選出兩本作為我的年度書評推薦。
一.《為什么佛學是真實的》(Why Buddhism is True)
第一本是Robert Wright的《為什么佛學是真實的》(Why Buddhism is True),副標題是“關于冥修和覺悟的科學與哲學 ”(The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Meditation and Enlightenment)。
Robert Wright是普林斯頓大學的進化心理學教授。我之前看過Robert Wright的其他著作,其中最有名的是 The Moral Animal,另外還有 The Evolution of God和 Nonzero。
他是我很喜歡的一位作者,在我看來他還是一位哲學家,更具體來說是一位道德哲學家。他的 The Moral Animal 一書對我影響非常大,這也是我今年很重視他這本 《為什么佛學是真實的》的原因之一。
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的由來。作者是一位進化心理學教授,進化心理學研究的是自然選擇如何設計人類大腦。
我們的大腦是幾億年自然選擇的結果,而這種自然選擇的設計常常會誤導 (mislead)、甚至會奴役 (enslave) 我們,讓我們看不清世界和自我,限于桎梏之中——而這也是很多人類痛苦的來源。
但我們對此大多無能為力,因為自然的選擇和進化,不是我們人類的自主選擇,先天的“動物性”深刻地影響著人類。即使明白這些問題,也不能立即給我們帶來解決方案。
2003年,Robert Wright第一次參加了靜默正念冥修之旅 (Silent Mindful Meditation Retreat)。這種冥修的實踐在過去二、三十年的美國及西方世界越來越流行。這次旅行開啟了隨后十幾年作者對佛教(佛學)全部經義的系統性研究、對冥修(meditation)的不斷實踐和修行,并在此過程中與現代心理學、進化心理學、現代腦科學之間相互印證。
本書正是作者這十幾年研討實踐的成果。
這本書的書名是什么意思呢?“佛學是真實的”這一陳述并不包括佛學中宗教性的內容,它指的是釋迦摩尼最早對于人類狀況(human condition)最基礎的洞見和理解。佛學幾千年前提出的道德主張、精神追求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基于和現代科學一致的對人性的洞察,它沒有過時,對現代人同樣意義深遠。這就是此書的主旨。
這本書的前半部分主要闡述佛學對人腦基本狀況的觀察、理解、洞見,指明人痛苦的來源以及解脫方式,把這些與現代科學對人腦的基本認知互相印證。后半部分則著重于講述這些洞見對人的道德主張、精神追求的意義。
我們來回顧一下生命發展的極簡歷史:
大約40億年前,有一些最原始的、可以復制信息的物質產生,這些物質慢慢地被一個細胞包圍起來而形成了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后來又逐漸演化出有多個細胞組成的更復雜的生物組織。
這些生物組織進一步發展出擁有很強計算能力的大腦,一些有大腦的物種發展出高度社會性的物種。其中最聰明、最具社會性的一個物種就是20萬年前誕生的“智人”(Homo Sapiens,也就是我們自己)。
在智人出現后,進化的速度大大提高,發展迅猛。如今,全球60、70億人通過經濟、科技聯系成了一個全球化的整體。
如果從今天的維度再向前看,因為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出現,我們這個物種仿佛正在形成一個集體的大腦,每一個個體正在演變成這個集體大腦中的一個神經元。這就是過去40億年生命在地球上發展的極簡史。
這部極簡史中最有意思的就是在智人出現后,我們在自然選擇之外又出現了另一種進化方式——也即通過個體、集體共同傳承的文化進化過程。然而,人類的文化進化也是通過人的大腦來進行,而這個大腦正是達爾文自然選擇設計的產物,所以這兩者帶有先天性的矛盾。
我想象2500年前,釋迦摩尼也可能是在極其偶然的情況下發現了冥修,發現通過冥修這種實踐可以讓人的文化意識去觀察、理解、從而最終征服人的生物意識。換句話說,冥修可以使作為人的一部分的大腦,超越人自身的動物性限制,去了解人的全部、了解與人相關的社會和宇宙。這一發現無論是在當時還是現在都堪稱偉大。
書中,Wright教授用大量現代、當代的腦科學、進化心理學的實驗和知識為這一發現提供科學印證。這里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自我認知。
自然選擇設計的大腦讓我們永遠處于一種不滿足的狀態,只有不滿足,才能讓我們更多產。但這種不滿足的狀態很難和人在文化進化上的追求相容,比如說對“幸福感”和“意義”的追求。這就是人永久性的不滿足,痛苦的來源,人身上“動物性”、“人性”和“神性”三者矛盾的來源。
與此相關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
理性的人總是希望能完全控制自己,自己做自己的CEO,但是現代科學告訴我們這其實是一種錯覺 (illusion)。當我們用理性思考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是在“理性化”。Rationality實際上是rationalization。
依據現代科學對大腦的認識,大腦其實是一個模塊化運行的系統(modular system),應對不同的環境有一套不同的方案,啟動這些不同模塊的方式是通過感情(feeling/emotion)。
所以當我們認為自己在理性思考時,實際上是通過感情在思考,也就是說人從根本上來說是感情動物。
啟動這些感情的是不同的生存狀態、不同的環境。這些感情的核心是“以自我為核心、以自身利益為核心來衡量其他一切”。
這種思維必然會化分敵我、零合,在文化進化的過程中有時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無窮的痛苦。
這些在佛學中都有很具體的闡述,現代科學也進一步印證了為什么人的思維是這樣設計的,核心在于大腦是自然選擇設計的機器。
做為自然設計的大物種,人,我們的大腦有幾億年進化歷史,非常發達。而同時人的社會屬性也非常發達,智人出現以后,我們開啟了文化進化,慢慢開始和我們自身與生俱來的生物進化發生了根本性的矛盾。
我們追求的不再止于欲望、享樂、傳代,而是更渴望一種持久的和平、持久的幸福,開始追求對他人、集體的責任,對道德、意義有了更多追求,和純生物的自我發生了根本性的矛盾。
人類集體進化的成果非常璀璨,但由于文化無法通過基因遺傳,所以個體在這種集體進化的過程中,一直很難和整體文明的成就建立起直接聯系,而要通過漫長的教育等方式。
但即使是漫長的教育到最后也僅知其一二,所以現代人常常有一種被巨大的歷史洪流裹脅著向前走的感覺,像一顆不能自己控制自己的小小螺絲釘。
馬克思把這種感覺定義為人的“異化 (Alienation)”。軸心時代所建立起來的“安身立命”的哲學在現代科學中逐漸被摧毀,所以我們在現代社會中對“意義”的追求一直沒有著落。
如今全球化的過程中,隨著人工智能的出現和發展,我們建設文明的“硬”能力越來越強大,但是對文明的內涵、意義的“軟”理解卻不匹配。
這就是為什么佛學的科學化對現代人尤其有意義,也是為什么我認為Wright教授的這本書特別有意義。
這本書用科學的方法印證了佛學中一些基本的洞見,某種程度上來說開啟了佛學的科學化和現代化。
過去的幾十年中,西方越來越多的學者、知識分子開始信奉佛學,這些人中大多數之前是一元宗教的信奉者,Robert Wright本人也曾是基督教信徒,其他還有一些猶太教信徒等。
正因為得到了科學的印證,佛學更有可能為現代文明塑造道德的基礎。
第一次和第二次人類認知的大躍進都指向了一些永恒的理念,即真、善和美。被現代科學所印證的佛學最早期的洞見指出了人的基本生存狀況的真相,在這個真相基礎之上提出來的道德主張就更有可能形成現代社會可靠的道德基礎,也即善。
有了真和善之后,我們對世界的美就會有全新的認識。這就是為什么這本書對現代人有特別的意義。
此外我還想提一下與本書相關的另兩本書,雖然沒有進入我的“年度書評”名單,但也是今年非常不錯的兩本書,且和佛學多少有些聯系。
其一是尤瓦爾 ? 赫拉利今年的新作《未來簡史》。
尤瓦爾本人是一位虔誠的冥修實踐者。我和他的交談過程中注意到他的隨行人員中有一位是他的冥修導師,而且是他身邊固定核心成員之一。
他有很長的冥修實踐歷史,而且每次冥修是長達一個月的靜修 (silent meditation) 。他告訴我這種冥修的實踐對他的思考和寫作幫助極大。
他的《未來簡史》和《人類簡史》都是從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的角度來闡述文化進化的歷史,從這一全新角度出發,這兩本書讀來都饒有趣味。佛學,尤其是科學化的佛學在他的思考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本書是橋水基金創建人Ray Dalio的Principle。
這本書主要是將他在過去40年建立橋水基金過程中形成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基本準則記錄下來,與讀者分享。Ray Dalio本人也有40多年的冥修實踐歷史,并在采訪中把冥修看作是他商業成功的最大推手。
這本書基本可以看做是科學化的佛學應用于宏觀投資、資產管理公司創建的一個實例。他的這些原則中充滿了科學化佛學對于人性根本認知的洞見。
二.《偉大的中國工業革命》
今年要推薦的第二本書是清華大學文一教授寫的《偉大的中國工業革命》。
眾所周知,工業革命帶來的變化是無與倫比的,但它的分布卻很不平衡,目前為止只發生在英國、西歐、美國和少數幾個亞洲國家。實現了工業革命和未實現工業革命的國家之間有天壤之別。
為什么有些國家實現了工業革命,有些國家沒有實現?如何在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引爆工業革命?
自鴉片戰爭以后,中國至少經歷了四次嘗試引爆工業革命的努力。第一次是洋務運動,第二次是辛亥革命,第三次是毛時代包括大躍進等一系列工業化運動,第四次是鄧小平開啟的改革開放。
前三次均以失敗告終,最后一次卻意外地引爆了持續四十年(到明年正好是四十年)的大規模工業革命,獲得了巨大成功。這一巨大的成功自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與疑問。如何能在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引爆工業革命?中國這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嘗試為什么能如此成功?中國以后的成功和崛起是否不可阻擋?中國的成功對其他國家有什么啟示?
回答這些問題,正是本書的核心要義。
解讀這些問題之所以困難,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們迄今為止對工業革命在其他國家的成功、對工業革命為什么首先發生于英國沒有一個共識。
正因為還無法真正解讀這些已經成功的案例,所以對新案例的解釋就更為無力和匱乏。現有的各種理論不足以解釋已經發生的歷史,也就更無法預測未來。
今天,無論在西方還是中國,對中國工業革命的成功仍存在著各種誤讀疑惑 (confusion),對中國未來的崛起也不太確定。
而這本書的意義在于,它從歷史的角度重新解讀了引爆英國工業革命的真正原因,再以英國的歷史對照中國工業革命的嘗試,以此來解讀為什么中國正在發生的工業革命事實上已成功且未來勢不可擋。這是此書最獨特的洞見和貢獻。
文一教授最有洞見的地方,是他把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的鄉鎮企業改革,和在英國持續了上百年的原始農村工業化相互對照。
中國下一步走的路和英國的工業革命一模一樣。
從改革,到開放,中國開始全方位介入全球經濟的運行。而讓中國工業騰飛的第一個產品和英國一樣,也是紡織品。
中國也是在紡織品上迅速進行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在已經有全國統一市場的基礎上,大量的農村剩余人口進入到工業領域,而且中國政府也和英國政府一樣,是重商型政府,傾盡一切能力來拓展國內和國際市場,把技術從國外引進,把工業在國內建立起來。
所以在改革開放第二個十年內,中國實現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結果也是一樣,很短時間內,中國就因為其體量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紡織品市場,也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紡織品出口國,而且從那以后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品制造、消費及出口國。
紡織品革命出現之后,又帶動了以紡織品為代表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發展自生自發的需求,即對于機器的需求、對于交通基礎設施的需求、對于基礎動力、重化工、煤炭、電力的需求,基于上述需求第二次工業革命由此開始。
因為這兩次工業革命,中國經濟開始進入自發的、循環的、不斷自我強化的增長過程,就像英美一樣,這一過程一旦開始,就無法停止,以此開啟了長達40年的高速、復合增長經濟奇跡。也因此讓中國具備了科技文明國家的基本經濟特征:持續、復合增長。
以此為基礎,作者同時也回答了幾個相關的問題,例如,為什么中國的前三次工業革命實踐沒有成功?另一個相關問題是為什么最早工業革命沒有在荷蘭發生,沒有在中國、印度發生?
但是無論以什么樣的產品進行行業引爆,工業革命發生最根本的前提是有一個足夠大的市場。
關于自由市場,他提出另外一個有洞見的看法,自由市場,其實既不自由也不免費,而是一個非常昂貴的公共品,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重商主義政府花大力氣、大代價去建設。
在此基礎上他也批評了今天西方關于工業革命的最主流的基本解讀,也就是“華盛頓共識”,認為現代工業的形成必須要有自由市場機制、非政府干預、民主和法治的保障,沒有掠奪性的腐敗制度等等。
而這些共識在他看來,都和英國的歷史實踐相悖,是一種因果倒置。這些都是西方后工業化社會發展到今天的結果,而非原因。按照這種理論來解讀中國,是西方一再對中國錯誤預判的主要原因。
文一教授通過對西方歷史的重新梳理,分析中國工業革命成功的原因,并據此預言中國未來持續的經濟發展不可阻擋,同時他認為中國經驗也同樣適用于其它希望引爆工業革命的發展中國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書具有原創洞見,意義非凡。
明年就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成績舉世驚嘆,但關于它的成因及未來發展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范圍內,都存有廣泛爭議。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外學者開始在這一領域耕耘,以我粗淺的非專業眼光看來,楊小凱、林毅夫、周其仁、許小年、史正富、文一等諸先生都有富有創見的貢獻,值得認真學習。
但這個題目實在是太大,對全球的影響也實在是太過深遠,因此全方位的解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一些感悟
最后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2017年的感悟,正好也與這兩本書中所談問題相關。
我從事投資到今年正好是第25年,我創立和管理的喜馬拉雅投資基金到2017年也剛好走完了第一個20周年。
投資行業是對于不確定的未來的預測,對真實的理解和追求,理性的思維和決策正是我工作中最核心的內涵。
也正因此,我在二十幾年的投資實踐中能更加深刻體會到人類認知的先天缺陷,自然選擇所設計的大腦本身,對于理解文化進化現實存在根本矛盾和局限。
我們認知上的很多問題,絕大部分是因為大腦是自然選擇設計出來的機器,而我們要理解的現實卻是文化進化的產物。這兩者的根本矛盾,造成了我們對世界認識的不清晰和看問題的模糊,進而導致我們一系列錯誤的決策。
在投資領域內,錯誤的決策常常會導致災難性的后果。因為這個原因,我對理性思維的重要性,以及獲得智慧的困難程度都有感同身受的體驗。
以對中國的看法為例,中國正在發生的事情是一場宏大的歷史運動,它既是近代五百年歷史,尤其是西方近代工業革命歷史的延續,又和其自身五千年的歷史契合。
其中的復雜性絕不是任何個人以一己之力能夠輕易理解的。置身其中,我們每個人實際上都如同瞎子摸象。
而且,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感情體驗動物,所以摸的部位不同,所觸摸出的結論,和對這些結論的確信程度又有不同。
加之中國近百年來一直在動蕩的大歷史中跌宕起伏,自然會給每一個觀察者都留下強烈的感情傾向。
把我們每一個個體的“瞎子”所得出的觸摸印象匯總到一起,應該能得出對大象更為客觀的看法。
但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因個人情感強烈地堅持自己的局部印象,不能跳出個人經驗而觀全局。以我為例,我一直能夠感覺到我早年的經歷、青年時代的經歷強烈地影響著我對中國的觀察和理解,拒絕他人視角,有時甚至到了畫地為牢的境地。
在現實中,我觀察到只有很少人能夠沖破個人經驗的藩籬而進行客觀理性的思考。
中國之于西方觀察者也同樣如此,對不了解的復雜事物,人們傾向套用意識形態和歷史經驗,而恰好西方的意識形態和歷史經驗都和中國不同,因此也很難真正客觀看待中國的現實。
自然選擇設計出的大腦,雖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能適應文化進化的成果,但是自然選擇也給我們留下了改進的空間。
2500年前,釋迦摩尼發現了冥修,孔子發現了理性思維,這些偉大的發現,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都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芒格先生認為獲取智慧是人類的道德責任,對此,我深以為然。以我個人經驗為例,如果不能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不斷學習進步,絕不會走到今天。
過去二十五年,我的投資從“撿煙屁股”的方法到投資偉大的公司,從投資北美到專注亞洲、中國,這中間的每一步都是不斷糾錯的結果。
今天我管理基金的資產從最初的幾百萬到現在已近一百億美元,收益增長五十多倍,這其中真正驅動投資回報復合增長的正是知識和思考力的復合增長。
只有思考力的增長速度超過資金增長速度,投資資金才會安全有效。希望我個人在這方面的經驗和努力,也能被那些致力于提升思考力的朋友,尤其是年輕朋友有所借鑒。
如是,我會深感欣慰。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新年伊始,金鷹基金現任總經理劉巖寫了一份新年寄語。開篇即道:“截至2017年末,金鷹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規模447.64億元...
2017年股市白馬牛市、債市持續波動洗禮,哪些基金公司脫穎而出?最近三年、最近五年哪些基金公司是最強王者?海通證券今...
3日,青島證監局向樂視基金銷售(青島)有限公司(簡稱樂視基金青島)出具警示函,其中揭露該公司將1900萬元實繳注冊2...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又稱PPP模式,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運作模式。在P...
近日,支付寶發布“2017年全民賬單”。數據顯示,2017年,支付寶平臺上移動支付筆數占比為82%,創下新高。分析人士指...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江蘇省等地明確2018年PPP工作計劃,將進一步強化PPP監管,堅持做規范的PPP項目。并適度強化獎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