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中國互聯網理財行業發展深度調研與投資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互聯網理財門檻低、操作靈活,幾塊錢、一部手機就能參與,可以滿足一部分人的理財需求。互聯網理財在金融監管整頓下,p2p網貸行業也將朝更健康的方向發展,p2p網貸風險會進一步擠出,也許很多人...
此次大會以“融合發展 協同共治——新時代 新征程 新動能”為主題,以推進新時代網絡強國建設為主線,觸發互聯網加速各行業融合升級,發展壯大新動能。
7月10日-12日,由中國互聯網協會主辦的2018(第十七屆)中國互聯網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此次大會以“融合發展 協同共治——新時代 新征程 新動能”為主題,以推進新時代網絡強國建設為主線,觸發互聯網加速各行業融合升級,發展壯大新動能。
騰訊靈鯤大數據金融安全平臺與天天P圖、微信智聆等產品一同亮相互聯網大會,重點展示騰訊公司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成果及產品,引發行業內外高度關注。騰訊安全大數據金融安全負責人章書受邀出席互聯網站發展論壇,并做了《大數據下的金融監管科技現狀和發展》的主題分享,揭秘靈鯤在監管科技領域的創新實踐,以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助力普惠金融發展 升級行業監管能力是關鍵
近年來,在建設“金融強國”政策導向的客觀推動下,金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全球的地位也在加速提升。根據畢馬威聯合H2 Ventures發布的《全球金融科技百強名單(2017)》顯示,中國入圍企業數量已達到9家,并以龐大的市場規模占據排行榜前10名中的5位。與此同時,中國在全球金融科技風險投資中大幅超過美國。
這意味著我國將面臨更加嚴峻的金融科技監管挑戰。章書表示,金融科技的創新帶來雙面影響:一方面推進了普惠金融效率、服務、質量提升,另一方面,金融黑產也趁機跟進提升技術。據介紹,如今的黑產鏈條已全面升級,在以往通過運營商和互聯網直接觸達用戶的基礎上,黑產團伙直接成立企業,欺詐手段開始向線上業務運營轉移,“防范普惠金融走向普惡金融,全面升級監管能力已成金融產業鏈的關鍵環節。”
另一方面,現有的監管技術和監管能力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章書表示,現有監管部門只具備局部而非全域數據,導致數據能力不足;人才投入受到編制限制的算法不足;大部分企業不會大規模部署監管措施的計算力不足。由于金融監管存在“識別與定性困難”、“風險預警困難”、“金融風險平臺處置難”三大瓶頸,無法實現對金融黑產“打小打早”。
靈鯤“大數據+AI”打通監管全流程 為金融安全提供全面保障
作為騰訊建立的大數據金融安全開放平臺,靈鯤在探索監管科技促進金融創新,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過程中提供了堅強保障。據章書介紹,靈鯤是以騰訊旗下七大實驗室在連接、系統、應用、信息、設備、云六大互聯網關鍵領域的核心能力為基礎,構建的國內首個全息金融安全大數據監管平臺。其充分發揮騰訊獨一無二AI優勢包括世界最大的黑產知識圖譜、世界一流的安全大數據團隊、靈鯤SAAS服務云計算能力,成功克服并解決了現有金融行業在“數據、算法、計算力”三個方向上暴露的金融安全瓶頸問題。
靈鯤構建了更體系化的金融安全服務產品矩陣,針對金融企業風險、金融業務風險的雙重量化標準,能較大提升非法集資等涉眾型金融犯罪“打早打小”的事前預警處置能力。同時基于金融犯罪樣本挖掘金融風險并進行數據化、可視化的方式方法,搭建了從數據源管理到風險展示的系統架構,并通過實時監測、實現止損、實時展示數據鏈接建立全時態、全流程的監管模式,讓善于藏匿的網絡黑產無處遁形,也憑借技術應用成果不斷收獲各界的認可。
同時,靈鯤針對政府、金融機構以及金融企業等不斷開放安全能力,助力安全監管和保護普通金融消費者。目前靈鯤已經與國家工商總局、北京金融局、廣東金融局、深圳金融辦展開合作,7月2日,深圳市金融辦與騰訊合作的靈鯤金融安全大數據平臺上線,并為金融安全監管科技實驗室揭牌。靈鯤接入了包括中國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京東金融等百在內的余家銀行、支付機構、互金機構、電商、O2O平臺,充分發揮大數據研判優勢,在金融風險防范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每天預警的欺詐事件達數百萬次,涉及資金規模超過10億元。
金融科技作用的兩面性決定了與黑產的較量注定是一場持久戰。秉承開放、連接、合作的態度,未來騰訊安全將繼續不遺余力地發展金融監管科技,打破信息孤島,推動AI等技術在防范金融風險領域的運用,為促進普惠金融健康發展、保障人民群眾財產安全貢獻更大的力量。
相關閱讀:中國互聯網大會聚焦“智慧體育” 大象科技創始人大象作深入解讀
7月10日至12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部門指導,中國互聯網協會主辦的2018(第十七屆)中國互聯網大會在北京舉行。本屆大會以“融合發展協同共治——新時代、新征程、新動能”為主題,共組織包括高層年會在內的高峰論壇25場,邀請國內外互聯網專家學者十余人,匯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國內外企業近300家,共議前沿科技為中國互聯網帶來的新格局與新發展。
作為本屆大會主會場分量最重的論壇,中國互聯網大會高層年會于7月11日上午召開,“智慧體育”、“區塊鏈”等關鍵詞成為本屆高層年會討論焦點,大象科技創始人大象受邀在年會上作《智慧體育在健康中國戰略中的重要地位》主題演講,對“智慧體育”在健康中國戰略下的重要地位與意義作深入分析解讀。
近年來,隨著國務院“46號文”、《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等利好政策相繼出臺,國民運動健身意識逐步提高,運動人口不斷增長,國民運動需求與體育消費潛能被進一步激發。與此同時,中國的互聯網規模不斷擴大,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網民數量于2017年已突破7億大關,居全球第一。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前沿科技賦能體育產業,提升體育服務效率與質量,滿足國民日益增長的運動健身需求與互聯網消費習慣,成為體育產業發展道路上的新課題,并衍生出“智慧體育”、“智慧健身”等創新解決方案。
國家《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亦明確提出:要強化全民健身科技創新,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全民健身相結合,建設全民健身管理資源庫、服務資源庫和公共服務信息平臺,使全民健身服務更加便捷、高效、精準。“智慧體育”已成為全民健身服務未來發展的重要形態。
大象在高層年會上表示:“‘智慧體育’是一種通過實施數據監測手段,致力于解決用戶關于‘我為什么要運動?我如何運動?我運動后有什么好處?’三大疑問,并形成數字化、可視化的整體運動訓練解決方案。”
據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國民身體素質正呈現下降趨勢,特別是我國慢性疾病的患病人數,相較30年前,已從原來的幾千萬人上升到2.6億,從貧窮型慢性疾病轉變為富貴型慢性疾病。大象指出:運動作為人類的一種主動性健康防御方式,是影響個體身體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運動的反人性化、運動缺乏科學性、現代人時間碎片化,已成為當前國民開展主動健康防御的三大痛點。
智慧體育通過將智能監測硬件、物聯網傳輸、數據處理和分析模型、多樣化運動處方庫、運動方案的線上和線下解決方案等前沿技術進行深度整合,形成從“人體檢測”到“運動方案生成”、“運動方案執行”、“運動方案學習優化”的完整閉環,構筑“個體+家庭+社區”逐級遞進的運動健康體系,最終實現為國民提供個性化科學運動指導,滿足居民“隨時隨地、科學運動”需求的目的。
大象表示,通過以上“數據采集、評估、干預、再優化”的完整閉環,智慧體育將完成指導群眾科學運動、改變群眾運動方式、快速增加運動場地、增加運動人口數量、減少醫療費用等重要使命,對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于近日印發了《智慧社區健身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體育總局將在七個省市組織開展智慧社區健身中心建設試點工作,并提出要通過引入市場機制,支持專業公司參與智慧社區健身中心建設和運營,引進社會力量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場所和設施。由此可見,智慧體育已成為國家推進群眾體育工作的重要抓手,社會力量將在智慧社區健身中心建設運營中充當重要角色。
據了解,大象科技在智慧體育領域提前謀劃,迅速布局,已先一步作為社會力量協助政府、高校、企業、物業等在全國開展全民健身服務,解決群眾身邊的健身難題。旗下小象運動智慧共享跑步機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根據用戶個體身體狀況生成個性化運動處方,讓用戶獲得科學運動指導。該跑步機自2017年9月上線以來,已迅速覆蓋全國數十個重要城市的社區、高校、企業園區,并在深圳市龍華區形成“龍華模式”,成為“政府引導、企業出資、居民受益”的全民健身服務新標桿,被國家體育總局趙勇副局長稱為“百姓身邊的幸福工程”、“要向全國推廣”。
與此同時,大象科技上線“無人值守智能運動館”項目,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科技,形成“無人值守、自動體測、智能教學、24小時營業”等核心優勢,讓用戶享受定制化運動體驗,并能自助實現進館、運動、離館等系列操作,打造了智慧社區運動健康的新模式。
“智慧體育”的發展,不僅滿足了國家提升運動人口,增加運動場地的戰略需要,也為退役運動員、體育院校師生為代表的體育人才帶來更多創業、就業機會。大象在高層年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大象科技持續通過科技賦能、資源聚合,幫助體育人才進行創新創業,并已實現了‘服務+產品+賽事’的全產業鏈布局,先后打造O2O私教服務、社群電商、全民健身服務等多樣化創業場景。而在智慧體育發展階段,以小象運動智慧共享跑步機、無人值守智能運動館等為代表的智慧體育項目,將繼續向體育人才開放,以前沿科技作驅動,為他們提供更多元,更先進的創業、就業平臺。”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7月10日,Cardi B在社交平臺宣布自己于今天生下了自己和老公Offset的寶寶,并給寶寶起名叫Kulture Kiari Cephus。C...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6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3661.0萬部,同比下降12.4%; 2018年1-6月,...
7月9日,兗煤澳洲公司(Yancoal Australia)表示,由于與監管機構間的糾紛,公司決定暫停半硬焦煤礦澳思達(Austar)...
中國鐵塔的上市之路進入了最后的沖刺階段。有消息稱,中國鐵塔最快于7月12日招股,7月26日在香港掛牌上市。而在7月4日...
江南都市報7月11日報道,隨著經濟的發展,有車一族越來越多,車位開始變得越來越緊俏,然而你買得起車,卻可能買不起7...
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新技術與人類生活和工作越來越緊密,如何將傳統的工業應用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對接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