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美國中期選舉的重要性堪比總統大選,對于本次選舉,共和黨的選情總體不差,但是從歷史來看,執政黨非常容易在中期選舉中失去席位,因此,對共和黨而言本次中期選舉仍然有危有機,是一場值得一爭的戰役,但是并非囊中之物,理解這一形勢更有助于我們理解特朗普的政策。在美國中期選舉中,11個搖擺州的選擇不確定性較高,從結果來看,4月以來特朗普的支持率有所上升,短期藍領支持特朗普的力量占據了主導。
站在中期選舉的政治視角下,我們建議一分為二地看待美國對華政策:一方面,特朗普所主導的強硬貿易政策,根本上是希望為美國爭取到更好的貿易條件,方式包括將多邊談判轉變為雙邊、推動中國加大開放等,近期美墨達成協議、特朗普推動歐美零關稅都顯示出這樣的傾向,那么隨著中期選舉告一段落,美國發起的關稅政策可能趨于穩定或告一段落,中美有可能再度開啟談判;另一方面,針對對中國經濟、制度的深層次指責,以及國會通過的限制中國的法令(如表4),代表了美國政界整體對中國的敵對態度,疊加當前中美競爭加劇的不可逆轉的發展階段,在經貿政策方面針對性地限制中國的大方向或將延續。
自美國單方面提起關稅制裁后,多國針對制裁向WTO提出了申訴,世貿組織曾于2003年推翻了美國提出的鋼鐵關稅,這一歷史可以作為WTO如何發揮作用的一個參考,最終小布什取消了鋼鐵關稅。而在美國質疑多邊貿易體制、挑起貿易戰、質疑中國的同時,時值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在政策上選擇了進一步加速開放作為應對。
以下為正文內容:
一、 中期選舉與“中美貿易戰”
1、快速了解中期選舉
一般而言,美國中期選舉時間為11月的第一個星期二,本次為11月6日,中期選舉是國會席位選舉,實質是民主黨和共和黨爭奪對國會的控制權,選舉每兩年舉行一次,其中一次與四年一度的總統選舉同時舉行,而另一次則在兩屆總統選舉之間舉行,因而被稱為“中期選舉”。
根據美國1787年憲法,國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構,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兩院議員都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員每州選2名,50個州共100名,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1/3。眾議院每兩年改選一次,各州根據人口比例來分配眾議員名額,大約50萬人選一名,共435名,任期2年,屆滿后全部改選。美國憲法規定,參議員候選人必須年滿30周歲,作為美國公民已滿9年,且為選出州的居民;眾議員必須年滿25周歲,作為美國公民已滿7年,且為選出州的居民。
2018年美國中期選舉將就下列5項議題進行投票:1、投票選出435個眾議院議席;2、改選參議院三分之一的席位,即改選100名參議員中的33名。參議員每州2個名額,可選連任;3、對于此前由于其它原因空出的參議員席位,通過特別選舉選出;4、37個州選舉新州長;5、地方各州、縣舉行的立法和行政機構選舉。
2、共和黨如何才能獲勝?
目前眾議院(The House)中共和黨議員占236席,民主黨占193席,6個席位空缺,總數435席,此次全部改選,共和黨需要贏得218席位及以上才能成為多數黨,較目前情況不能失去超過18席。
根據弗吉尼亞大學政治中心的大選預測網站“Sabato’s Crystal Ball”的分析顯示,民主黨有稍高于50%重奪國會的控制權,其預測是依照各州以往多次選舉中的政黨傾向進行預測。截至目前在眾議院的所有席位中,有200個傾斜于共和黨,199個傾斜于民主黨,而在剩余36個席位上兩黨勝負難分,這就意味誰爭取到了搖擺席位的一半以上(民主黨19/36,共和黨18/36),誰就能成為多數黨。分析認為,民主黨稍有優勢的原因在于,在一些共和黨在位的選區,民主黨競選表現非常有競爭力,這點從民主黨格外搶眼的政治籌款表現可以看出來。不僅如此,共和黨留出的空缺席位(open seats)非常多(自92年后最多),共和黨需要捍衛41席,而民主黨只需捍衛22席。一般而言空缺席更容易出現兩黨的更替,因此對于共和黨而言這些席位也格外容易受到損失。
目前參議院(The Senate)中共和黨占51席,民主黨47席,共100席;本次改選的35個席位(法定33席+特殊2席)中,原共和黨9席,原民主黨24席、獨立但偏民主黨2席,特殊選舉州為明尼蘇達州和密西西比州。共和黨要贏得參議院選舉,至少需要贏得35個席位中的8席,較目前情況不能失去超過1席。
在參議院選舉的改選州中,19個州在2018年的總統大選中都支持了特朗普;共和黨需改選的8個席位中,有7個都支持特朗普,而在民主黨的改選州中,有11個都支持特朗普,因此單純從這一視角看,參議院選舉中共和黨的勝算更大。眾議院(The House)則是民主黨更為占優。
因此,對共和黨而言本次中期選舉仍然有危有機,是一場值得一爭的戰役,但是并非囊中之物,理解這一形勢更有助于我們理解特朗普的政策。從歷史來看,執政黨非常容易在中期選舉中失去席位,自1938年以來的22次中期選舉中,歷任總統所屬的執政黨,都在中期選舉中落敗或減少議席,只有1998年及2002年除外。因此即便共和黨的“基本面”占優,這也只是決定了共和黨有機會贏得中期選舉,但難言勝算。我們了解美國的中期選舉,本質上也不是為了預測結果的走向,而是了解和認識特朗普政策選擇的一重背景。
3、從經貿結構看中期選舉
如大選一樣,在美國中期選舉中,11個搖擺州的選擇不確定性較高:科羅拉多、佛羅里達、艾奧瓦、密歇根、北卡羅來納、新罕布什爾、內華達、俄亥俄、賓夕法尼亞、弗吉尼亞、威斯康辛,搖擺州中包含了4個銹帶州;搖擺州中最為關鍵的4個高票州是俄亥俄、佛羅里達和北卡羅來納和賓夕法尼亞州,其中兩個為銹帶州。
而從搖擺州的產業結構中,我們可以看到貿易政策對大選形勢的影響存在著復雜性:一方面,許多州以農業、化工業、金屬為主要產業,這象征著農場主、藍領工人階層,在過去的全球化進程中,他們傾向于認為自己是被拋下、被傷害的一部分,因而本身就對貿易政策保持較高的關注度,并具有反全球化的傾向,特朗普的對外政策取向很可能有利于吸引他們的支持;但另一方面,農產品、汽車等又是許多州的主要出口產品,中國或其他國家對于美國關稅的反制措施又會對其產生負面影響。不過,貿易等層面的影響發酵需要時間,現階段顯然是前者更加占據主導地位,而通過補貼、和歐盟談判等形式,特朗普也在爭取彌補這一部分負面影響。從結果來看,4月以來特朗普的支持率有所上升,短期藍領支持特朗普的力量占據了主導。
二、 廣角鏡看“中美貿易摩擦”
1、“中美貿易摩擦”的特殊性
從事實來看,“貿易摩擦”的說法抹去了一些細節,模糊了中美問題的嚴峻性和廣泛性。從美國的官方說法來看,貿易、關稅都只是一種手段,是美國能夠對中國直接產生壓迫、逼迫中國做出改變的路徑,這與美國對于中國投資的限制是異曲同工的,削減貿易逆差從來不是目的本身。自2017年以來,美國在國防、軍事、政治、經濟層面的一系列報告,記錄了美國對中國認知和態度的全方位變化,而這似乎也不支持我們再把中美問題簡單化和短期化。
在美方的301調查報告等等官方報告中,對中國的諸多政策進行了非常細致的指責,主要涉及破壞國際秩序、非市場經濟行為、政府在經濟中發揮過多作用、外資限制、貿易壁壘、強制技術轉讓、政府支持的技術掠奪、
2、美國強硬對外貿易政策的廣泛性
2017年初,特朗普一上任即已正式宣布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今年以來,特朗普的對中、對外政策均十分強硬,2018年初特朗普提出的鋼鐵、鋁關稅廣泛針對了所有國家;此后中美貿易戰打響,特朗普宣布要對中國出口產品加征500億關稅;在短暫的“和解”后,6月15日,特朗普“撕毀”中美經貿聯合聲明,再次宣布將對中國500億商品征收關稅,而針對中國商務部發起的等量反制措施, 6月20日特朗普又提出將對2000億中國商品征收關稅予以報復,除此之外,美國與歐盟、加拿大、墨西哥、印度等貿易伙伴同樣是摩擦不斷,即使是在遭到對方政策反制的情形下也并沒有停止肆意征加關稅,美國與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國家的談判也在間歇進行著。
在這樣的時點,重新回顧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提出的貿易主張對于我們認識其政策也有一定指導意義:可以說特朗普較為完整地踐行了他在競選期間所提出的主張,除了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外,在其他主張上都已經有了相應的政策進展。因此,政策推行固然在時點上與政治事件不無關系,但特朗普重塑全球貿易規則、打擊中國、讓美國在其中受益、決心不可低估。
因此,我們建議一分為二地看待美國對華政策:一方面,特朗普所主導的強硬貿易政策,根本上是希望為美國爭取到更好的貿易條件,方式包括將多邊談判轉變為雙邊、推動中國加大開放等,近期美墨達成協議、特朗普推動歐美零關稅都顯示出這樣的傾向,那么隨著中期選舉告一段落,美國發起的關稅政策可能趨于穩定或告一段落,中美有可能再度開啟談判;另一方面,針對對中國經濟、制度的深層次指責,以及國會通過的限制中國的法令(如表4),代表了美國政界整體對中國的敵對態度,疊加當前中美競爭加劇的不可逆轉的發展階段,在經貿政策方面針對性地限制中國的大方向或將延續。
3、各國都是如何應對美國行動的?
自美國單方面提起關稅制裁后,多國針對制裁向WTO提出了申訴,但至今WTO仍未顯現出作用。
世貿組織曾于2003年推翻了美國提出的鋼鐵關稅,這一歷史可以作為WTO如何發揮作用的一個參考。2001年6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通過發起“201調查”,裁定85%經查的鋼鐵進口對本國產業造成嚴重損害,其中60%來自于歐盟,美國鋼鐵價格在當時處于20年最低,而且整個行業的30%(按產能)因累積虧損而面臨破產。隨后,布什于2002年3月5日宣布對10種進口鋼材在為期3年內征收最高達30%的關稅,受到關稅影響的主要是是歐盟、中國和日本。布什政府的舉措遭到了主要包括歐盟在內的多個貿易伙伴國的聯合強烈反對并向WTO發起訴訟,2003年11月,WTO裁定美國關稅違反了《關貿總協定》和《保障措施協議》,雖然美國鋼鐵行業被進口侵蝕,但是USITC的201調查存在漏洞和證據不足,且布什總統的征稅力度高于USITC所建議的合理稅率。WTO的報告表明美國的保護性關稅并非在進口激增時期實施,2001和2002年美國的鋼鐵進口甚至出現了小幅下滑。WTO對美國做出了20億美元的制裁,這是當時WTO對成員國實施的有史以來最大力度的懲罰,同時,歐盟開出了一個對美國出口品的貿易報復清單,清單內包括佛羅里達柑橘,路易斯安那大米,加州干果和北卡羅來納州睡衣,以及大量的鋼鐵產品,這些商品被特別針對的原因是這些產區是2004年美國大選的關鍵搖擺州。布什總統在2003年12月3日宣布取消鋼鐵保護性關稅,最終制裁沒有生效。
而在美國質疑多邊貿易體制、挑起貿易戰、質疑中國的同時,中國也在近期進一步加速開放作為應對:
貿易方面,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日前印發關于實施《〈亞洲-太平洋貿易協定〉第二修正案》協定稅率的通知,決定自2018年7月1日起,對原產于孟加拉國、印度、老撾、韓國、斯里蘭卡的進口貨物適用《〈亞洲-太平洋貿易協定〉第二修正案》協定稅率。其中,根據稅率表,7月1日起,大麥、大豆、油菜子等關稅將降為零稅率。
此外,中國政府發表《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白皮書,一方面是對于美國指責中國不遵守WTO規則的反駁,一方面也表示了“中國將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促進全球共同發展”。
投資方面,6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以第18號令,發布了《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自2018年7月28日起施行。該負面清單大幅度放寬了市場準入。其清單長度由63條減至48條,在金融、汽車、船舶、鐵路、農業、礦產、電網等領域推出22條開放措施,放松準入的領域主要包括:小麥、玉米之外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特殊和稀缺煤類勘查、開采;石墨勘查;稀土冶煉、分離;鎢冶煉;專用車、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商用車(2020年);乘用車(2022年);船舶(含分段)設計、制造與修理;干線、支線飛機設計、通用飛機設計、制造與維修等;武器彈藥制造;電網的建設、經營;鐵路干線路網的建設、經營;鐵路旅客運輸公司;國際海上運輸公司;國際船舶;稻谷、小麥、玉米收購、批發;連鎖加油站建設、經營;銀行、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測繪公司;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日前,貴州省機構改革詳細方案公布,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升格為省政府直屬機構。 近期全國多地紛紛組建新機構并且密集掛...
ofo回應員工撤離北京總部:租約到期據新京報報道,針對此前的ofo員工即將陸續搬離位于理想國際大廈的北京總部,從本周...
“一進服務廳,導稅員就問我需要辦理什么業務,了解到我要辦理打印車購稅完稅證明時,便指引我到‘簡事快辦窗口’,不...
11月2日,上海期貨交易所發布了紙漿期貨合約及相關規則。紙漿期貨合約及其相關業務規則上有兩點和其它期貨品種不同,1...
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法(征求意見稿)全文(附最新稅率表)財政部、稅務總局1日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法(征求1...
中國自2018年1月起開始禁止從國外進口24種“洋垃圾”,同時將不可回收物在可回收物中的占比降低至0.5%。中國的“洋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