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來,中國同138個國家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共同展開了2000多個合作項目,解決了成千上萬人的就業。此次疫情期間,“一帶一路”的許多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都為抗疫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0全國兩會進行時,5月24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王毅表示:7年來,中國同138個國家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共同展開了2000多個合作項目,解決了成千上萬人的就業。此次疫情期間,“一帶一路”的許多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都為抗疫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與各國攜手推進“一帶一路”的信心不減,決心未變,我們將繼續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努力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將“一帶一路”打造成一條發展之路、合作之路、健康之路。那么,到底一帶一路是什么?未來一帶一路之路該如何走?
一帶一路政策實施七年貿易累計總額超7.8萬億美元
7年來,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累計總額超過了7.8萬億美元,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了1100億美元。盡管遭到疫情沖擊,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投資逆勢增長11.7%,貿易額增長3.2%
疫情期間,在本地區大面積斷航停航情況下,中歐班列1-4月開行數和發貨量同比上升24%和27%,累計運送近8000噸抗疫物資,成為歐亞大陸之間名副其實的“生命之路”。
一帶一路是什么意思
“一帶一路”(縮寫B&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戰略意義是什么?
共建“一帶一路”戰略,以亞洲國家為重點方向,以陸上和海上經濟合作走廊為依托,以人文交流為紐帶,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建設中國同沿線各國經貿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
“一帶一路”是知古鑒今、面向未來的合作倡議,相融相近、相輔相成,洋溢著創新進取的時代精神,為沿線各國共謀發展、共同繁榮提供了新的重大契機,得到了國際社會特別是沿線各國的積極回應。
“一帶一路”倡議繼承了古絲綢之路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同時也被賦予了新的時代特質,其戰略意義深遠。
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有哪些
1、東亞:蒙古
東盟10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文萊和菲律賓。
2、西亞18國: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也門、阿曼、阿聯酋、卡塔爾、科威特、巴林、希臘、塞浦路斯和埃及的西奈半島。
3、南亞8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尼泊爾和不丹。
4、中亞5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
5、獨聯體7國: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和摩爾多瓦。
6、中東歐16國: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黑山、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馬其頓。
中國金融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工作進展
第一,資金支持體系不斷健全,融資支持日益市場化、多元化。據統計,中國金融機構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資金超過4400億美元。其中,金融機構自主開展的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規模超過3200億元人民幣。中國資本市場為相關企業提供股權融資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沿線國家和企業在中國境內發行熊貓債超過650億元人民幣。
第二,金融服務不斷完善。截至2018年底,11家中資銀行在28個沿線國家建立了76家一級機構,來自22個沿線國家的近50家銀行在華展業。金融產品不斷豐富,金融服務涵蓋信貸、擔保、債券承銷、并購重組、風險管理、支付清算等領域。
第三,國際合作全面深化。中國人民銀行與21個沿線國家央行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與國際金融公司、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泛美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等多邊開發機構開展的第三方合作不斷深化。亞洲金融合作協會加強金融機構交流和金融資源整合。“一帶一路”銀行常態化合作交流機制持續推動金融業合作發展。上合銀聯體、中國-中東歐銀聯體等合作機制不斷發展。
第四,綠色發展理念先行。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與英國倫敦金融城牽頭發起《“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推動“一帶一路”綠色化發展,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家金融機構簽署了該原則。
第五,能力建設深入推進。基金組織—中國能力建設中心已于去年啟動,一年來為近40個沿線國家的近400名學員開展培訓,內容涵蓋宏觀經濟、貨幣和財政政策、金融監管、包容性增長等宏觀經濟金融治理的重要領域。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0-2025年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2020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趨勢分析
2019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整體運行良好。2019年下游基建投資增量有望平滑房地產投資增速或有下滑的不利因素,拉動工程機械新增需求進一步增長;環保升級推動設備置換需求進一步釋放;行業進出口保持增長,上游鋼鐵價格震蕩下行,企業成本壓力適中,具備利潤空間。
行業政策層面,國家通過基建補短板、交通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等政策刺激工程機械下游需求;通過環保標準升級拉動工程機械更新需求。工程機械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倡導工程機械技術革新,逐步實現機械設備的高性能、多功能、高可靠化、人性化、環境適應性、能源多樣性并向機器人工程機械發展。
行業競爭層面,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在“去產能”背景下經歷了重新洗牌,兼并與擴張使得行業內“馬太效應”顯現,龍頭企業因規模、技術、營銷等方面優勢保持行業領先,行業集中度逐年加強。此外,工程機械行業進入壁壘較高,退出沉沒成本較大,對產品線單一的小型企業提出了較大挑戰。從國際競爭層面來看,我國部分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已初步具備了全球頂級工程機械制造商的實力,但較海外巨頭仍存在一定差距。
2019年前三季度工程機械行業高景氣度仍延續,各品類工程機械銷量持續增長,帶動行業整體營收快速上升。2019年前三季度納入統計的14家工程機械企業營收合計1843.09億元,同比增長27.52%;歸母凈利合計196.66億元,同比增長75.23%。此外,龍頭企業市占率進一步提升,且在經營質量優化背景下,盈利能力不斷增強。展望未來,隨著挖機銷量增長趨穩,以汽車起重機、混凝土機械等為代表的細分品種銷量增長接力,工程機械的景氣度正向產業鏈中后周期的起重機、塔吊、混凝土機械傳遞。工程機械龍頭全年業績繼續高增長無憂,且業績的現金含量極高。
工程機械行業發展前景如何
2016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供給量達80.78萬臺。預計到2022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供給量將達到121.23萬臺,比2016年增長約50%。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基建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實際增速或為15%左右。“十三五”期間國內各地軌道交通等項目不斷實施。從最近一段時間國內各地不斷出臺了軌道交通建設的相關項目方案來看,國家政策在提升工程機械需求,推動工程機械產業發展方面在努力,這勢必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工程機械產業。其次,最近國內各地不斷出臺了城市內部改造、城中村改造等相關方案,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工程機械產業。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積極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主動適應新常態,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創新驅動、提質增效、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為重點,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推進國際化進程,有效實施強國戰略,全行業形成了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新局面。未來“一帶一路”戰略下工程機械行業將如何發展?請關注中研研究院研究出版的《2020-2025年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趨勢分析報告》。
2020-2025年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趨勢分析報告
“一帶一路”助力發展“一帶一路”從倡議變為現實,6年來,中國已與100余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近12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涵蓋基礎設施、產能、投資、經貿、金融、科技、社會等合作領7...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2020建材機械制造行業深度調研及市場投資價值評估建材機械產業主要包括原材料產業(如鋁錠、金屬材料、專用泥土等)、...
家居建材市場供需情況如何?隨著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共同發布了2018年12月份全國建材家居景氣指B...
2020中醫藥產業發展前景及規模預測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從文化學的角度研究中...
2020高等教育行業全景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2018年8月28日,國家層面的高校“雙一流”建設行動指南,在千呼萬喚中正3...
五糧液市值沖破萬億隨著白酒三季報行情開啟,板塊連日大漲,五糧液股價不斷創新高。11月5日早盤,五糧液漲超2%,市值...
診斷試劑行業在國內為新興行業,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發展相對落后。目前國內診斷試劑行業生產企業約300-400家,其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