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終于要造車了?據汽車商業評論消息,小米汽車總部和首座工廠基本確定落戶北京。自3月底小米宣布造車后,總部及工廠選址就備受關注,據媒體報道,北京、上海、武漢、合肥、西安等地都在爭取小米造車項目。雷軍也在4個多月里頻繁走訪長安、廣汽、上汽通用五菱、長城、
小米終于要造車了?據汽車商業評論消息,小米汽車總部和首座工廠基本確定落戶北京。自3月底小米宣布造車后,總部及工廠選址就備受關注,據媒體報道,北京、上海、武漢、合肥、西安等地都在爭取小米造車項目。雷軍也在4個多月里頻繁走訪長安、廣汽、上汽通用五菱、長城、上汽、東風、博世、寧德時代等廠商,并發布大量招聘信息。此次確定總部和工廠落戶城市,也是小米造車前期籌備工作的一個重要節點。
數據顯示,2021年3月30日,小米集團在的公告中表示,首期投資為100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集團首席執行官雷軍先生將兼任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首席執行官。未來智能汽車市場行情如何?
智能網聯汽車在征求意見稿中被定義為,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并融合現代通信與網絡技術,實現車與 X(人、車、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換、共享,具備復雜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等功能,可實現安全、高效、舒適、節能行駛,并最終可實現替代人來操作的新一代汽車。通常也被稱為自動駕駛汽車。
按照國家“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的時候,智能汽車比例要達到20%,這是任何一家車企都需要考量的時間表。
數據顯示,2020年,上汽集團全年實現整車銷售560萬輛,同比下降10.2%。不過其新能源車銷售32萬輛,同比增長73.4%,成為了集團全年表現的一大亮點。
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規劃,2020年將初步形成智能網聯汽車自主創新體系,并且啟動智慧城市相關建設。駕駛輔助/部分自動駕駛車輛市場占有率將達到50%左右;到2025年,高度自動駕駛車輛市場份額將達到約15%;到2030年,基本建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與智慧交通體系,高度自動駕駛和完全自動駕駛新車裝備率達80%,其中智能汽車車輛市場份額接近10%。按照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中國實現汽車自動駕駛,共分為4個階段,至2025年或更長時間實現高度或完全自動駕駛。在行業利好政策的推動下,我國汽車自動駕駛行業得到快速的發展。
隨著互聯網+與移動終端智能手機的完美結合,車聯網在汽車制造業上得到了大規模的廣泛應用,不僅使智能交通成為現實,而且使自動駕駛也變成了可能。2017年,自動駕駛是當前全球汽車與交通出行領域智能化和網聯化發展的主要方向,已成為各國爭搶的戰略制高點。自動駕駛汽車被寄予厚望,其商業化將帶動汽車上中下游產業鏈尤其是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市場的發展,市場發展空間巨大。由于國內整車制造廠家對于自動輔助駕駛技術的需求迫切,自動輔助駕駛產業鏈極有可能在未來幾年爆發。“互聯網+”推動了我國自動駕駛汽車在智慧交通、車聯網等多領域的技術應用,為“中國制造2025”將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
其次,祖似杰指出,智能網聯是車企主要的競速賽道,其預期L2智能駕駛在2025年的普及率會相當高,也會有相當比例達到L2 PLUS。而上汽集團型陣列是最全的,這一意味著,推出的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需要適配所有車型。
2020年開始,智能汽車產業發展迎來政策支持黃金期,多部委全面出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政策,覆蓋戰略方向、落地引導及設施建設等各個層面。如2020年2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11部委聯合發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明確戰略定位,規劃產業發展方向;
更多行業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研究院報告《2020-2025年中國智能汽車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1-2026年中國汽車安全用品市場發展趨勢及投資策略分析報告
汽車用品(automobile accessories)是指應用于汽車改裝、汽車美容、汽車裝飾等汽車電子及零部件的相關產品。汽車用品按功能分類,可分為保養類、裝飾類、清潔類等。汽車是現代生活的必需品。...
查看詳情
我國鋼材產量同比減少6.6%近期,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我國鋼材產量為11100萬噸,同比減少6.6%;1—7月產量為80...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我國鋼材產量為11100萬噸,同比減少6.6%;1—7月產量為80902萬噸,同比增長10.5%。7月我國8...
抽油煙機又稱吸油煙機,是一種凈化廚房環境的廚房電器。它安裝在廚房爐灶上方,能將爐灶燃燒的廢物和烹飪過程中產生的...
介入治療是一種新型診斷與治療心血管疾病技術,經過穿刺體表血管,在數字減影的連續投照下,送入心臟導管,通過特定的...
河南秋糧預計受損200萬噸作為中國夏糧產出第一大省,河南用全國1/16的耕地生產了全國1/10的糧食。而今年夏季在經歷7...
上半年銀行理財募資高達62萬億2021年是資管新規落地實施的三周年,也是理財業務規范化轉型的收官之年。此外,隨著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