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綠色發展論壇10月19日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根據現在的初步研究,我國工業、電力、交通和建筑領域在2030年前會相繼達峰,能源活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望在2027年前后達峰,峰值較2020年增加5億至7億噸二氧化碳
北京城市副中心綠色發展論壇10月19日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根據現在的初步研究,我國工業、電力、交通和建筑領域在2030年前會相繼達峰,能源活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望在2027年前后達峰,峰值較2020年增加5億至7億噸二氧化碳,峰值范圍為105噸至110噸。“低碳會影響能源安全”的想法是一種誤解。低碳轉型是逐步減少碳排放,“十四五”期間,能源的總量還會增長2%左右,低碳轉型和能源安全并行不悖。
碳達峰不是沖高峰,碳達峰是瞄準碳中和的。他說,要把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和幾個2030年前要達到的指標統一理解。比如2030年碳排放強度要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這一條就決定了2030年前碳達峰不是沖高峰,必須要把碳排放強度一步步降低。如果碳達峰峰值低一點,碳中和的負擔和代價就會小一點。
他指出,中國煤炭消耗比例比較大,雖然國際上也是以化石能源為主,但主要是以油氣為主。我國在煤炭消耗量比較大的階段實施低碳轉型,可以使我國在能效方面獲益更多,因為煤炭的利用效率較低,約為30%-40%。
據了解, 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是2023年,,在中國提交的自主貢獻中,確定到2030年左右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另外爭取2030年的碳強度在2005年基礎上降低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達到20%左右。2030年達到碳排放峰值意味著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2021年是低碳經濟“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隨著中國宣布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推動低碳發展模式,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企業也紛紛行動,全力推動能源戰略轉型,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已成全球共識。
碳達峰碳中和對經濟考慮到多年來的工作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政策措施的促進,邊際效益在遞減,進一步降低能耗強度難度加大,需要行業技術進步、政策法規完善和制度創新,確定2021年降低3%的目標是符合客觀規律的。而13.5%的目標不是用3乘以5簡單得出的,而是通過年度降低比例關系折算得出的。
碳達峰碳中和對經濟的影響有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的目標中,涵蓋了節能、新能源、碳匯等方面的作用,是整合多方面數據得出的,碳達峰碳中和具體到地方指標也和經濟結構、能源結構、公眾消費等密切相關。這也提示我們,碳達峰碳中和對經濟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從能源結構調整、碳匯、二氧化碳利用等途徑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對經濟具體包括:發展氫能等新能源,發展碳匯產業,從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術(CCU)入手,延伸做強碳循環經濟等。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壓力仍然比較大。但同時也要看到,在推進碳達峰、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也會創造出新的需求、新的增長點,如節能環保行業,相關節能技術以及碳排放技術等。至于對于碳達峰碳中和對經濟增速的影響,還需要觀察。
碳達峰碳中和已成各國國家發展戰略重點。全球已經達成一致的行動目標。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指出,205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減少50%;《京都議定書》中規定,2008-2012年主要工業發達國家比1990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2%。其中,歐盟削減8%,美國削減7%,日本和加拿大削減6%;哥本哈根會議要求,2020年在1990年的基礎上再減少30%;而中國低碳經濟承諾在2010年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減少20%,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10%。
未來更多行業前景現狀分析,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報告《2021-2026年中國碳排放交易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1-2025年中國營養品市場深度調查研究報告
營養品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營養品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營養品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
查看詳情
數字中臺是更接近前端業務并被前端業務項目所集成的aPaaS。數據中臺是通過數據技術,對海量、多源、多樣的數據進行采?...
根據中國氣象局的預計,截至2021年6月底,我國風電裝機量達到2.92億千瓦(291.96GW),同比增長34.7%。其中,陸上風2...
“限電潮”柴油發電機廠家訂單爆滿國慶前后,有江蘇、湖南、浙江、廣東、云南等10余個省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限電措施。...
期權和期貨類似,他們都屬于金融衍生工具,期權分為場內期權和場外期權,期權交易即對將來權利的買賣行為,按照行權時...
智能投影行業發展規模分析近年來中國投影市場發展迅猛,特別是消費級投影儀領域。IDC數據顯示,2015~2020年消費級投5...
高比能動力電池研究進展隨著新量產技術的發展,高比能動力電池是提升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的重要技術手段,動力電池系統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