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施新造林補償“添增量”方面,省財政對新增造林每畝補助最高可達800元,對退化林修復、農田林網和見縫插綠工程每畝補助最高可達400元,調動各地造林綠化積極性,促進提高森林覆蓋率。
山東植樹造林每畝補助最高800元
碳中和背景下,各地林業部門為激勵各地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紛紛出臺政策。日前山東省財政廳、自然資源廳近日制定印發了《山東省森林生態補償辦法(試行)》,制定公益林補償“穩存量”、實施新造林補償“添增量”等措施,建立全省森林生態補償機制。
據介紹,在開展公益林補償“穩存量”方面,山東省財政對國家級、省級公益林每畝補助18元,以后年度逐步提高補助標準,增強公益林管護能力,穩定森林存量資源。
在實施新造林補償“添增量”方面,省財政對新增造林每畝補助最高可達800元,對退化林修復、農田林網和見縫插綠工程每畝補助最高可達400元,調動各地造林綠化積極性,促進提高森林覆蓋率。
在開展森林蓄積量補償“提質量”方面,對森林蓄積量增長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市,每高于0.01個百分點,山東省財政補償10萬元;反之,對森林蓄積量增長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市,每低于0.01個百分點,市級財政繳納10萬元,以督促各地提高森林質量,增強森林碳匯能力。
林業碳匯項目的實施是目前抵御部分工業溫室氣體排放,減輕我國減排壓力最有效的措施,也是未來我國實現碳中和的重點發展方向。
林業碳匯具有多重收益,除了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外,也能增加林區收益。以“青海省湟水規模化林場碳匯造林項目”為例,青海省林業碳匯服務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儀律北介紹,該項目總面積為58.4萬畝,約9億元資金全部來源于政府財政。500名生態管護員每年工資總支出約150萬元,預計整個項目計入期內(100年)碳匯總收益約10.8億元,投入產出比達到120%。
據測算,項目實施后,當地森林覆蓋率由2015年的30%提升至2020年的36%。項目還提供了3.5萬個工作機會,參與整地、栽種、澆水等造林工程的農民人均增收超過1.2萬元。
根據中研普華出版的《2022-2027年版林業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2020年9月,中國政府提出“雙碳”目標后,有兩個涉及碳中和的公式引發人們關注。
據國家能源咨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介紹,這兩個公式,一個是碳排放等于能源消耗乘以化石能源的占比,再乘以單位化石能源排放;另一個是碳匯,等于碳吸收加上CCUS(碳捕獲、利用與封存)碳移除。“碳排放與碳匯這兩項如果基本相等,即為碳中和。”杜祥琬說。
在國際上也有一個碳抵消機制的說法。可參與碳抵消機制的項目通常分為兩種:一種為采用化石能源替代等方式實現的碳減排,如風電、光伏、垃圾焚燒等可再生能源項目;另一種為通過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達到減排效果,如林業碳匯、CCUS等。
林業碳匯是指通過市場化手段參與林業資源交易,從而產生額外的經濟價值,包括森林經營性碳匯和造林碳匯兩個方面。
說起碳減排,多年來,人們將主要精力放在高碳行業的壓減、改造和提升上,比如壓減煤炭消費總量,淘汰鋼鐵、水泥、建材等產能,能源轉型和打造低碳產業上,而對于碳匯的關注度很少。
“實際上,森林、草原、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在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上,同樣能發揮重要作用。”
更多林業行業詳情,可點擊中研普華出版的《2022-2027年版林業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版林業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區域產業規劃是地方經濟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是各級政府部門發展相關產業的“路線圖”,對于區域發展規劃來說,就相當于一張藍圖對一個建筑物的重要性,有了這張“藍圖”,區域才能在有規劃有計...
查看詳情
奢侈品(Luxury),在國際上被定義為“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范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又...
國家能源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我國風電并網裝機容量突破3億千瓦,較2016年底實現翻番,是2020年底歐盟風電總裝機的1.4...
國家郵政局要求快遞行業反內卷12月3日,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主持召開快遞企業電話座談會。馬軍勝指出,當前郵政快遞R...
中國成全球電競產業最大單一市場近年來移動端游戲興起,直播和短視頻流行,讓電競游戲擁有了龐大的用戶基礎。2020年以...
醫保目錄“上新”國家醫保局近日公布2021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結果。本次調整中,共計74種藥品新增進入目錄,包括談...
貴州茅臺從業人數去年為42281人“貴州茅臺”發布茅臺集團2020社會責任報告。記者了解到,貴州茅臺集團2020年從業人數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