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的山東高端裝備制造科技成果展上,中國重汽聯合濰柴動力發布的國內首臺商業化氫內燃機重卡正式亮相。
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重型氫氣發動機作為商用車零碳動力的生力軍,是實現交通領域“雙碳”目標的核心途徑之一。
6月15日電,在今日的山東高端裝備制造科技成果展上,中國重汽聯合濰柴動力發布的國內首臺商業化氫內燃機重卡正式亮相。
該款車型為中國重汽全新一代黃河品牌重卡,可商業化應用于港口、城市、電廠、鋼廠、工業園區等特殊運輸工作場景。據悉,該車搭載了濰柴動力自主開發的13L氫內燃機,采用精準氫氣噴射控制技術,實現氫燃料靈活準確供給,使有效熱效率可達41.8%。
一汽解放堅決落實國家“雙碳”目標,堅持綠色發展,掌控氫氣分層超稀薄燃燒技術、米勒循環滾流氫氣混合技術、全狀態全模型能量最優控制技術、主動式通風防機油乳化技術等關鍵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發動機氣道結構和缸內結構,實現了氫燃料缸內直噴,兼容單獨氣道噴射、缸內與氣道聯合噴射、氨氫混合的復合燃料噴射技術,可靈活育成氫氣、氨氣等凈零碳燃料產品。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氫燃料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商用車產業鏈是山東重工業務版圖的重要部分,旗下中國重汽、中通客車等攜最新產品、最新技術集中亮相。風阻系數全球最低的中國重汽“黃河”重卡、中國首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重汽“黃河”氫燃料電池雪蠟車,成為全場耀眼的明珠。
中通客車全球首套移動疫情防控裝備,由核酸檢測車、CT醫療車、負壓轉運車、負壓救護車、保障車及應急指揮車組成,實現了疫情防控檢測、核查、轉運、救護、保障及指揮“六位一體”。其中中通核酸檢測車為全球最大通量移動核酸檢測車,防疫保障車為國內首臺多功能醫護保障車,CT醫療車為國內首臺三軸客車車載CT,負壓轉運車為國內首臺大運量一站式負壓轉運車。
近期,多地加速布局氫能產業鏈。6月份以來,深圳、河南、江西等地均出臺了氫能產業的鼓勵政策。
6月7日,又一地方政府加入了這一陣營,河北省唐山市人民政府印發 《唐山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成加氫站30座,氫燃料電池汽車運營數量力爭達到2500輛,構筑起涵蓋燃料電池汽車及車用氫能制、儲、運、加全產業鏈協同的自主研發產業體系,引進國內先進企業8-10家,氫能產業營業收入達到200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隨著3月份氫能 “頂層方案”的出臺,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山東、湖北、深圳、河南、寧夏、江西、成都等超30個省市發布涉及氫能的規劃和政策。
據悉,氫能使用過程無污染,熱值高達140MJ/kg,是石油的3倍、煤炭的4.5倍,預計至2025和2035年,氫能行業產值將分別達1萬億元和5萬億元規模。業內人士認為,由于氫能的戰略定位提升,從原本的交通領域提升到能源高度,在制氫、儲氫、運氫、加氫以及氫能的使用等環節都將迎來機會。
6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九部門又印發了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以下簡稱 《規劃》),再次加碼支持氫能發展,綠氫規模化應用正成為政策層面鼓勵的方向。 《規劃》提出,推進化工、煤礦、交通等重點領域綠氫替代。推廣燃料電池在工礦區、港區、船舶、重點產業園區等示范應用,統籌推進綠氫終端供應設施和能力建設,提高交通領域綠氫使用比例。
《2022-2027年中國氫燃料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版氫燃料產品入市調查研究報告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新產品層出不窮的今天,要開發一個新品并能迅速在市場上推廣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只有經過科學的市場分析、消費者分析、競爭對手的分析,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使企業開發的新...
查看詳情
中國楊梅60元一顆出口迪拜6月14日,臺州40箱東魁楊梅出口迪拜,價值1.2萬美元,折合人民幣8萬多元。據悉,一顆楊梅折6...
電商加速布局即時零售電商“618”大促仍在火熱進行中。其中,小時級、最快分鐘級送達的即時零售模式,讓消費者隨買隨5...
炒股軟件相關股票受追捧自6月6日以來,滬深兩市多個交易日成交額超萬億。今日(6月15日)上午,兩市成交額突破7000億3...
農用薄膜行業市場調研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農用薄膜累計產量為77.4萬噸,同比下降3.59%;2015-2020年中國農用薄膜產2...
中國十年培養700多萬名碩博研究生十年來,全國800多個研究生培養單位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輸送了60多萬名博士和650多1...
清潔能源體系加快構建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碳排放的最主要來源。實現“雙碳”目標,離不開能源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