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證報報道,糧食作物多年生化對于保障糧食安全和提高農業生產生態效益具有重要意義。據報道,云南大學的研究團隊培育出可用于實際生產的多年生水稻品種。研究團隊利用多年生野生水稻與一年生栽培水稻進行雜交,經過多次自交篩選培育出系列多年生水稻品系,最終3個水
據中證報報道,糧食作物多年生化對于保障糧食安全和提高農業生產生態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據報道,云南大學的研究團隊培育出可用于實際生產的多年生水稻品種。研究團隊利用多年生野生水稻與一年生栽培水稻進行雜交,經過多次自交篩選培育出系列多年生水稻品系,最終3個水稻品種通過國家審定。
多年生水稻可連續種植4年,每年收獲2季,并且平均畝產量略高于一年生水稻。多年生水稻可省略育秧和栽種等耕作環節,總體上能夠節約50%左右的生產投入。
中證報報道,十幾億人口要吃飯,這是我國最大的國情。種子是糧食生產的根本和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一個品種可以成就一個產業。
良種在促進糧食增產方面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我國已出臺多項政策措施,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過去以人力和畜力為代表的傳統農業,無論是生產方式還是銷售渠道,都比較狹隘。在該階段,農業經濟只限于“小農經濟”模式,農民除自給自足以外,難以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脫貧與致富也難得到保障。
現在主要以機械化為主的小型規模化農業,除生產方式得到很大改進以外,銷售渠道也不斷拓寬。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及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商務+農產品”的模式逐漸流行,通過新電子商務,實現了“小農經濟”的迅速集中。
目前,農業種植行業受相關政策持續推進利好,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加快推進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收集,強化精準鑒定評價。
年報顯示,2021年,農發種業實現營業收入37.64億元,同比增長2.78%,歸母凈利潤為3631.10萬元,同比增長34.02%。在去年二、三季度虧損的情況下,得益于第四季度歸母凈利潤的大幅增長至4109萬元,全年收益得以回正。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2-2027年農業種植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報告》分析:
農作物供種保障能力增強。種業是農業發展的“芯片”,只有保障了種業安全,糧食安全的“根基”才有可能穩固。現在,在水稻、小麥、大豆、油菜等大宗作物用種上,中國已經全部實現了品種自主選育,玉米自主品種的面積占到90%以上,蔬菜生產自主品種的市場份額占80%以上。
主要農作物種子質量合格率穩定保持在98%以上,良種覆蓋率超過97%,中國農作物供種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對農業增產的貢獻率達到45%。
我國種業自主創新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有些品種單產水平還有較大提升空間,核心技術原創不足、商業化育種體系不健全,這些都是制約種子的一些“卡脖子”問題。
未來方向是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為主的智慧化、自動化農業,除種植、養殖將得到管理一體化,其采銷也將納入數據采集全鏈路,農產品可追溯,用戶足不出戶即可吃到安全放心的農副產品。
未來玉米仍將是我國第一大作物,也是保持糧食安全、飼料安全的主要作物,我國年需求玉米量在2.2億噸以上,這就需要我國玉米種植面積保持在5.3億畝以上。將來生產和市場最為需求的依然是多抗廣適、中早熟、高產穩產型品種,適合全程機械化的玉米品種和糧飼通用型玉米品種,發展前景廣闊。
想要了解更多農業種植行業的發展前景,請查閱《2022-2027年農業種植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農業種植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報告
植物栽培業。栽培各種農作物以及取得植物性產品的農業生產部門,種植業是農業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利用植物的生活機能,通過人工培育以取得糧食、副食品、飼料和工業原料的社會生產部門。包括各...
查看詳情
電子測量儀器市場規模受益于中國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下游新產業的快速發展,中國電子測量儀器市場在近幾年高速增長,電子...
科技中介服務屬于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是中國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中介服務作為資源與市場的紐帶、買方與賣方的...
全球IGBT行業發展及我國IGBT產量分析隨著近年來全球IGBT行業發展向好,其市場規模也隨之逐年遞增。據資料顯示,2021年...
全國首個新能源汽車檢測站投用近日,全國首個新能源汽車檢測站在重慶正式投用。該新能源汽車檢測站構建了新能源汽車安...
動物保健品主要分為獸用化學藥品、獸用生物制品和藥物飼料添加劑三類。其中獸用生物制品以動物疫苗和病毒性疫苗為主;...
除螨儀品牌發展現狀如何如今中國本土除螨儀品牌的發展速度高于外資品牌,但在高端市場層面,外資品牌市場份額占比較高...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