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服裝零售企業網絡渠道的完善,以及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的快速發展,推進了中國服裝網絡零售市場的有效發展。縱觀國內外服飾零售市場,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普及,消費者生活方式發生變化,服裝企業的經營策略也隨之發生一系列變化,越來越多的服裝企業開
防疫邊際優化,終端銷售有望改善。2022年國內疫情多點頻發導致服裝零售表現不佳,目前全行業庫存高企,近期國內疫情防控政策有所優化,后續服裝零售有望逐步轉好。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收入的增加及其消費觀念的轉變,一方面中國服裝零售行業整體發展態勢起伏不定,另一方面數字化時代消費者的購物方式、交流方式的轉變引發了服裝零售業態變革,服裝零售線下線下融合趨勢愈加明顯。
因低成本、銷售廣等優勢,服裝企業紛紛加強網路銷售渠道布局。大型服裝企業不僅在電商品臺開發自己的品牌銷售渠道還會在網絡上創立了自己的門戶網站,并提供全系列商品的售賣,包括耐克、阿迪、H&M、優衣庫和ZARA,國內企業也有歐時力、拉夏貝爾等也先后搭建了各自的門戶網站。而其他相對規模較小的服裝品牌在國內主要以入駐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開發其品牌旗艦店為主。另外一些獨立設計師小批量的服裝零售則以門檻較低的淘寶、微店等電商平臺進行服裝零售業務。
隨著服裝零售企業網絡渠道的完善,以及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的快速發展,推進了中國服裝網絡零售市場的有效發展。縱觀國內外服飾零售市場,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普及,消費者生活方式發生變化,服裝企業的經營策略也隨之發生一系列變化,越來越多的服裝企業開始將線上線下融合,真正實現O2O。
服裝零售企業的O2O變革,改變了傳統電商環境中線上和線下的敵對局面,不僅開辟了服裝電商企業線下銷售的新途徑,更重要的是,給那些仍未電商轉型或轉型不太理想的傳統服裝零售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所以未來線上線下融合是未來服裝零售行業一個很明顯的發展趨勢。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服裝零售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顯示:
隨著電商渠道興起給國貨品牌帶來了彎道超車的機會,以及海外品牌本土化不足的弊端,海外時尚品牌在中國逐漸式微。在今年,國際品牌們更是頹勢明顯,Zara的三個姐妹品牌——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us同時撤回中國市場。
而留下的品牌也紛紛開始瘦身。就連ZARA、H&M、GAP這些頭部品牌撤城閉店都是常見的事情。單單就在今年一季度,H&M就在中國關閉了40家門店。而GAP最新數據在中國只有110家門店,與巔峰期相比,門店數量縮水了一半,在今年11月份GAP的中國區業務甚至已經被寶尊電商收購。
與大部分海外品牌的落寞相比,優衣庫在中國顯得春風得意。
3000家店鋪是優衣庫在中國的“最低目標”。應該怎么理解柳井正的最低目標?當前優衣庫在華門店總數只有900家,3000家店鋪是當前門店數的3倍還多。
在華業績優異,是優衣庫門店擴張的底氣。按照優衣庫最新一季財報數據(今年6-8月),優衣庫大中華地區營收同比增長27%。要知道,同期國內服裝零售額同比增速只有7.1%。
如果與海外服裝品牌相比,優衣庫的業績更是獨樹一幟。H&M曾在2021年三季度和2022年一季度電話會議中,回答投資人提問時提到過中國區的業績。該品牌在21年三季度,中國地區的銷售額同比下滑40%,在今年一季度,銷售額同比下降10%。
H&M在這兩個季度的糟糕表現,固然有疫情的影響。但即使在同一時期,優衣庫中國業務的營收也只是同比下降了1%。表現依然要明顯好于H&M10%-40%的業績下滑。
近日,服裝電商上市公司南極電商(002127.SZ)、酷特智能(300840.SZ)、戎美股份(301088.SZ)接連發布三季度財報,它們會有何表現?
南極電商三季度營收8.22億元,凈利潤7411萬元
10月28日,服裝電商南極電商(002127)發布2022年三季報。截至本報告期末,公司營業總收入25.77億元,同比下降7.14%,按本報告期單季度數據看,本季度營業總收入8.22億元,同比下降26.12%。
截至本報告期末,公司歸母凈利潤2.49億元,同比下降38.27%。三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7411.11萬元,同比下降52.81%。
本次財報公布的各項數據指標表現一般。其中,毛利率16.45%,同比減24.81%,凈利率9.73%,同比減33.09%,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總計6917.69萬元,三費占營收比2.68%,同比減41.77%,每股凈資產2.01元,同比增2.91%,每股經營性現金流-0.04元,同比增63.24%,每股收益0.11元,同比減37.68%。
酷特智能三季度營收1.47 億元,凈利潤1503萬元
10月27日晚,酷特智能公布了 2022 年三季度財報,報告顯示,公司主營收入4.52億元,同比上升5.22%。其中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單季度主營收入1.47 億元,同比上升6.85%。
前三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6084.47萬元,同比上升46.01%;扣非凈利潤4763.21萬元,同比上升59.31%。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1503.09萬元,同比上升66.3%;單季度扣非凈利潤1176.83萬元,同比上升114.79%。
酷特智能主營業務是個性化定制服裝的生產與銷售,并向國內相關傳統制造企業提供數字化定制工廠的整體改造方案及技術咨詢服務。2022 年 1 至 6 月份,公司營業收入構成為:紡織服裝和服飾業占比 97.71%,防疫物資占比 1.58%,商務服務類占比 0.71%。
酷特智能在財報中表示,成績背后得益于其在服裝 C2M 產業互聯網平臺上持續深耕,以及依托數字化治理體系培育的極具競爭活力的企業文化。報告顯示,酷特智能前三季度研發費用 2920.78 萬元,同期增長 180.41%。
戎美股份三季度營收2.27億元,凈利潤3678萬元
10月27日,戎美股份發布2022年三季報,財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主營收入6.14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同比上升 12.08%v;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單季度主營收入2.27億元,同比上升72.17%。
前三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1.12億元,同比下降1.99%;扣非凈利潤1.02億元,同比下降 4.81%;單季度歸母凈利潤 3677.77 萬元,同比上升 74.19%;單季度扣非凈利潤 3422.58 萬元,同比上升 62.1%;負債率 4.29%,投資收益 2754.69 萬元,財務費用 -570.88 萬元,毛利率 41.45%。
三季度戎美股份毛利率 40.37%,同比減少5.67pct; 費控整體向好,期間費率同比減少6.22pct至 19.30%,歸母凈利率 16.17%,同比增加0.19pct。公司繼續依托電子商務平臺,打通產品企劃、供應鏈管理和互聯網零售各環節,提升客戶服務能力,形成品牌心智。
服裝電商增長如何維持?
三家服裝電商上市公司三季報表現不一,數據有增有減。從營收上看,南極電商體量最大,三季度營收達8.224億元,超酷特智能及戎美股份營收之和。不過,在三家上市公司中,南極電商是唯一營收增速為負的公司,可見大體量公司想要保持營收增長還是有挑戰性的。
從營收增速上來看,戎美股份最高,達到72.17%。“淘系女裝第一股”戎美股份還是有潛力的,自去年上市至今,戎美股份在淘寶平臺積累的客戶群體逐漸穩定,頭部效應顯現,雖營收體量不大,但增速驚人。
從凈利潤來看,三家服裝電商都處于盈利狀態,不過南極電商的凈利潤有所下滑,酷特智能和戎美股份都呈現增長態勢。三季度,酷特智能在服裝C2M產業互聯網平臺上持續深耕,其研發費用達到1007萬元,為三家公司之最。
其C2M產業互聯網平臺目前在服裝智能定制賽道已形成核心競爭力,順應消費者主權時代的要求。戎美股份凈利潤增速最快,這與其自身品牌離不開關系。戎美股份產品主打性價比,在消費平替趨勢下,能激活更多購買力,且其純線上銷售模式也能夠緩沖未來潛在風險。
與線下銷售渠道的傳統服裝企業相比,服裝電商發展迅速,多平臺布局也已成為趨勢。尤其是在直播電商、內容電商興起之后,“廣撒網”更成為大勢所趨。正如南極電商被外界所熟知的“賣吊牌”生意,使其知名度暴漲,其旗下的各類品牌在各大電商平臺上銷量均位于前列。
《2022-2027年中國服裝零售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服裝零售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收入的增加及其消費觀念的轉變,一方面中國服裝零售行業整體發展態勢起伏不定,另一方面數字化時代消費者的購物方式、交流方式的轉變引發了服裝零售業態變革,服裝零售線下線...
查看詳情
山姆北京第四店開業 全國門店數量達42家12月23日,山姆會員商店宣布北京第四家門店大興店正式開業。截至目前,山姆在...
快遞包裝污染問題日益凸顯。面對資源約束和環境壓力,可循環使用的快遞包裝應運而生,契合了循環經濟和新消費理念。國家...
2022年12月12日,根據京東超市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21日至12月10日,金桔干等果干類、電解質水、果蔬汁、潤喉糖、以黃...
茅臺冰淇淋開通數字人民幣支付數字人民幣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就是實體人民幣數字化,即電子版...
國內棉紡織市場最新調查11月,國內棉花資源充足,紡織企業淡季特征明顯,新增訂單不足,對皮棉原料需求保持隨用隨買,疊加,...
白糖消費以工業消費為主,用于食品加工等行業的白糖工業消費占比為64%;用于居民和餐飲行業直接食用等領域的白糖民用...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