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采用了大量新技術、新材料,使我國三代核電自主化能力全面提升。同時,也為我國核電裝備和關鍵材料的升級換代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
1月10日20時29分,我國西部地區首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中廣核廣西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首次并網成功,標志著該機組具備發電能力,向著商業運行目標又邁出了關鍵一步。
防城港核電站一期工程兩臺機組已于2016年投入商業運營,已累計上網清潔能源電量超1000億千瓦時;二期工程3、4號機組采用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正在有序推進建設。
廣西防城港核電3號機組于2015年底開工建設。在建設過程中,所有核心零部件均已實現國產,華龍一號帶動上下游產業鏈5000多家企業,共同突破了400多臺核心裝備的國產化,極大帶動國內核電裝備制造行業技術能力的提升。
“華龍一號”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核電技術之一。“華龍一號”采用177組堆芯燃料組件、雙層安全殼、能動與非能動相結合等多項設計特征,滿足世界最高安全要求和最新技術標準。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廣核牽頭推進的“華龍一號”技術方案歐洲用戶要求認證(EUR)以及英國通用設計審查(GDA)均已順利通過。
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采用了大量新技術、新材料,使我國三代核電自主化能力全面提升。同時,也為我國核電裝備和關鍵材料的升級換代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
華龍一號在研發建造過程中,研制團隊攻克了主管道鍛造、主泵制造、數字化儀控系統研發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形成了三代核電設計、建造、材料、焊接等一系列技術規范。實現了我國核電從技術到產業的跨越,標志著我國已全面掌握第三代核電的核心技術。
中廣核防城港核電項目規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6臺機組全面建成后,預計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480億千瓦時,與同等規模的燃煤電站相比,每年可減少標煤消耗143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3974萬噸,相當于種植了10.8萬公頃森林。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2-2027年核電裝備制造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顯示:
核能作為清潔、安全、高效的能源,已成為全球攜手推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選項,經過30余年的發展,中國核電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
目前,全球和我國還是以煤、石油、天然氣為主。根據BP(英國石油公司)數據,2021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量為595.15艾焦。按照燃料類型劃分,煤炭為160.10艾焦、石油為184.21艾焦、天然氣為145.35艾焦、核能為25.31艾焦、水電為40.26艾焦、非水可再生能源為39.9艾焦。煤炭、石油、天然氣的消費占總能源消費的82.3%,核電、水電和非水可再生能源占比為17.7%。全球一次能源人均年消費為75.6吉焦/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為33884.1百萬噸。
我國大陸一次能源消費更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為主。2021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為157.65艾焦。按照燃料類型劃分,煤炭為86.17艾焦、石油為30.60艾焦、天然氣為13.63艾焦、核電為3.68艾焦、水電為12.25艾焦、非水可再生能源為11.32艾焦。
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消費量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82.7%,核電、水電、非水可再生能源占比為17.3%。2021年,我國一次能源人均消費為109.1吉焦/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0523.0百萬噸。
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我國清潔能源消費總量要低于全球清潔能源消費總量6.5個百分點,而碳排放接近全球的1/3。
11月我國核能發電量373.6億千瓦時
國家統計局國家數據網發布數據,經電纜網整理,2022年11月份,我國規模以上核能發電量(下文簡稱核能發電量)373.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1%。
按六大常規地區劃分,我國僅東北、華東、中南地區的部分省市有核電站,按發電量由高到低依次為:華東地區201.7億千瓦時;中南地區126億千瓦時;東北地區45.9億千瓦時。
根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在《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中預計,到2025年中國在運核電裝機達到7000萬千瓦,在建核電裝機達到3000萬千瓦;到2035年在運和在建核電裝機容量合計將達到2億千瓦。
隨著國內核電技術得到突破,十四五期間核電產業發展步伐有望加快,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核電的發展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中國核電發布公告顯示,2022年全年公司累計商運發電量1992.87億千瓦時,比2021年同期增加發電量166.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12%;累計上網電量1870.3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35%。其中,核電機組發電量累計1852.39億千瓦時,比2021年同期增長7.0%,上網電量累計為1732.16億千瓦時,比2021年同期增長約7.1%;新能源發電量累計140.48億千瓦時,較2021年同期增長47.66%,上網電量138.23億千瓦時,較2021年同期增長48.43%。
公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國核電控股核電在運機組25臺,裝機容量2375.00萬千瓦;控股在建機組8臺,裝機容量887.80萬千瓦;控股核準待建設機組3臺,裝機容量367.50萬千瓦;核電裝機容量合計3630.30萬千瓦。公司控股新能源在運裝機容量1253.07萬千瓦,包括風電420.74萬千瓦、光伏832.33萬千瓦,另控股獨立儲能電站21.1萬千瓦;控股新能源在建項目572.60萬千瓦,其中風電155.50萬千瓦、光伏417.10萬千瓦。
公告稱,2023年,公司全年發電量目標為2050億千瓦時,其中,核電計劃發電量為1835億千瓦時,新能源計劃發電量為215億千瓦時。公司將采取加強電力營銷力度,做好上下游溝通合作,爭取更大的上網電量空間;加強廠網協調,優化機組停運檢修窗口,減少電量損失;強化運維管理、設備可靠性管理和績效提升工作,保證核電機組及新能源裝機安全穩定運行;加強在建核電機組及新能源項目的四大控制,力爭早日投產等措施保證全年任務完成。
《2022-2027年核電裝備制造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核電裝備制造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核電裝備制造行業研究報告就是為了解行情、分析環境提供依據,是企業了解市場和把握發展方向的重要手段,是輔助企業...
查看詳情
信創,即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它是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的基礎,也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信創涉及到的行業包括IT基...
服務器是計算機的一種,它比普通計算機運行更快、負載更高、價格更貴。服務器在網絡中為其它客戶機(如PC機、智能手機...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特別是近期受疫情的影響,人們對環境衛生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隨...
2023年上海gdp預測:2023年上海生產總值增長5.5%以上1月11日,上海市第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在世博中心開幕。上海市市長...
蘋果計劃在明年啟用自研屏幕 OLED標準升級為MicroLED技術蘋果計劃最早在2024年開始在移動設備上使用自研定制顯示屏,...
數字人民幣無網無電支付功能正式上線1月11日,數字人民幣無網無電支付功能正式上線,在部分安卓手機用戶中,數字人民A...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