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已經有24個省份公布了“五一”節假期的旅游數據。其中,河南以5518萬人次位列旅游人數榜首,浙江以369.7億元位列旅游收入榜首,北京以1474.4元位列人均消費榜首。
24省份五一旅游數據出爐
截至目前,已經有24個省份公布了“五一”節假期的旅游數據。其中,河南以5518萬人次位列旅游人數榜首,浙江以369.7億元位列旅游收入榜首,北京以1474.4元位列人均消費榜首。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國旅游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統計分析顯示:
景區摩肩接踵、夜市人潮涌動、文博場館觀眾爆滿……今年“五一”假期,居民外出、消費熱情高漲,客流帶動消費市場迅速升溫,文化和旅游行業復蘇勢頭強勁。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74億人次,同比增長70.83%;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480.56億元,同比增長128.90%。
今年全球旅游總人次恢復至疫情前六至八成
5月9日至11日,2023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長沙香山旅游峰會將在長沙舉辦,主題為“凝聚城市力量重振世界旅游”。峰會期間,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將共同發布重要學術研究成果《世界旅游經濟趨勢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全面生動地反映2022年世界旅游經濟的復蘇情況,并結合旅游業發展趨勢,對2023年世界旅游經濟發展進行預測,分析世界旅游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和新格局。
2022年,各國相繼出臺促進旅游復蘇的政策措施,全球旅游經濟呈現穩步恢復態勢,國際旅游收入增速遠高于全球貿易增速。未來如何創造和把握機遇,不斷推出振興世界旅游業的新理念、新舉措,為全球旅游發展注入強勁動能,需要各國政府、相關城市、旅游行業等凝聚共識,科學決策,團結協作。
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介紹,即將發布的《報告》結合最新時代背景,從全球、區域、國別、城市等多個視角出發,圍繞全球旅游經濟發展年度特征、五大區域發展格局變化、重要國家和城市突出特征、核心行業發展趨勢等方面,對世界旅游經濟發展趨勢進行了全景式分析。值得一提的是,《報告》釋放出一個積極信號:2023年,全球旅游總人次預計將恢復至疫情前2019年的六至八成,全球旅游總收入預計將恢復至疫情前2019年的七至九成。
預計今年全球旅行和旅游行業將接近恢復至疫情前規模
世界旅行和旅游理事會(WTTC)表示,預計今年全球旅行和旅游行業將接近恢復至疫情前規模。今年這一市場的規模預計將達到9.5萬億美元,對全球GDP的貢獻與2019年相比僅差5%。預計2024年全球旅游業將全面復蘇,超過2019年。報告稱,截至去年年底,在WTTC分析的185個國家中,有34個國家的旅游業對GDP的貢獻恢復到了疫情前。到今年年底,至少還有50多個國家將達到這一目標,或者達到目標的95%以上。
2023年“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行業復蘇勢頭強勁,全國假日市場平穩有序。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74億人次,同比增長70.83%,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480.56億元,同比增長128.90%,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文化和旅游融合特征更加明顯
“五一”假期,文博看展、文化演藝、國風國潮熱成為旅游新風尚,“旅行+演藝”“旅行+看展”“旅行+刷博物館”受到市場青睞,各地相繼推出看展式社交、國風漢服、圍爐煮茶、音樂雅集等活動,演唱會、音樂節所在地周邊的酒店預訂量同比升高,旅游在周邊消費場景的溢出效應愈發明顯。中國國家博物館、敦煌博物院等文化地標熱度不減。煙臺迷笛音樂節、北京草莓音樂節門票基本售罄。麗江舉辦簡單假日生活節,打造“音樂+文旅+生活方式”的全新范本。武夷山推出閩越王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考古探源線等10條精品旅游線路。哈爾濱極地公園吸引1000多名小學生參與沉浸式海洋課堂。成都沉浸式大熊貓義工研學體驗、三星堆考古研學、川劇變臉非遺研學、青島海洋軍事展覽館愛國主義研學、天津海洋博物館科普研學、西溪濕地農業研學等項目豐富多彩。
跨省中長線游、周邊游和熱點景區高位運行
“五一”假期,全國旅游出游人次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出行距離和消費活躍度創下歷史新高,游客出游半徑和目的地游憩半徑雙提升,300公里以上的跨市、跨省游熱度明顯走高。國內傳統熱點旅游目的地城市北京、杭州、大理、廈門熱度不減,重慶、長沙、淄博等網紅城市,長興、仙居等小眾目的地備受關注,親子玩樂、非遺、休閑度假、鄉村旅游等受到青睞。根據數據監測,4月28日18時至5月3日6時,243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夜間客流量7768.6萬人次,平均每個集聚區每夜6.39萬人次,較2022年同期增長114.5%。其中,上海南京西路、南京秦淮河—夫子廟片區、泰安泰山秀城、長沙五一商圈、成都春熙路大慈坊、南寧三街兩巷、西安城墻景區等多個集聚區“五一”假期累計夜間客流量均已超100萬人次。
文化和旅游產品供給豐富
“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部啟動“5·19中國旅游日”主題月活動,推出各類文化和旅游公益惠民措施。開展以“春暖花開 我要旅游”為主題的全國文化和旅游消費周活動,滿足大家假期多層次消費需求。全國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繼續免費開放,積極探索打造新型文化空間,開展沉浸式體驗等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全國共舉辦廣場舞、群眾歌詠、“村晚”等群眾文化活動約4.75萬場,參與人數約1.66億人次。全國1.28萬家A級旅游景區正常開放,占A級旅游景區總數的86%,除北方部分省份因季節性原因外,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旅游景區實現“應開盡開”。全國共舉辦營業性演出3.11萬場次,票房收入15.19億元,觀演人數約865.49萬人次。各地也加大了假日文化和旅游產品供給力度,北京舉辦首屆博物館活動月,廣東舉辦166項重點文化旅游活動,貴州黔南州荔波漳江景區推出“民族服飾+山水”創意展演,上海中共四大紀念館舉辦“人民總理周恩來”展覽,山西太原和晉中共同發布“錦繡太原 家國晉中”六大主題12條精品旅游線路,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館開啟實景科普劇本游“山海秘境”。
惠民措施助燃文化和旅游消費
各地結合“5·19中國旅游日”主題月活動,相繼推出文化和旅游系列惠民活動,實行景區門票減免或打折,發放文化和旅游消費券等措施。江蘇開展“蘇新消費·夏夜生活”夏季購物節活動,發放1.7億元惠民消費券及55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重慶舉辦第八屆重慶文化旅游惠民消費季,攜手平臺推出文化和旅游消費券。同時,各地積極營造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提升游客滿意度和獲得感。山東淄博推出燒烤專列、免費停車等優惠措施,吸引游客到訪。北京八達嶺長城景區采取提前開園、常態化開放夜長城等舉措,迎接客流高峰。福建武夷山在各景點加派專人疏導秩序,加強觀光車調度管理,優化游客出行體驗。蘇州、鄭州、上海、北京、成都、重慶等熱門城市為留住游客也各顯身手,推出本地市民讓橋讓路、打卡點配置充電寶、軌道交通延時收班、行李儲存柜、志愿者服務亭等溫馨服務,讓游客充分感受假日出行的美好。
連日數據表明:國內外旅游業大熱回歸。
然而在對“熱度”的討論之外,更多產業劇變值得關注——
如何滿足旅游新需求,推進旅游消費轉型升級?全球旅游從業者都在探索,新技術融入,新功能疊加,在歐洲和亞洲等地,諸多創新旅游產品助旅游業真正迎來春天。
當下,旅游業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一大成熟產業,規模逐步擴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能級不斷提升,同時,旅游業中的各種新型業態也大量涌現。它們在傳統旅游業態的基礎上不斷發展、演變、融合、創新,為“大旅游”拓展了邊界。
未來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和投資機會在哪?欲了解更多關于行業具體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報告《2023-2028年中國旅游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旅游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旅游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旅游行業的國內外發展概況、行業的發展環境、市場分析(市場規模、市場結構、市場特點等)、競爭分析(行業集中度、競爭格局、競爭組群、競爭因素等)、產品價格分析...
查看詳情
上市險企一季度投資業績公布根據相關數據統計,五大A股上市險企一季度的年化總投資收益率同比上升了0.3~1.9個百分點5...
榴蓮價格腰斬多少錢一斤四月初身價仍在每公斤百元的榴蓮,“五一”小長假結束后迎來價格“腰斬”。多地網友表示,水果...
外匯局:4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048億美元5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公布2023年4月末外匯儲備規模2...
全球央行持續增持黃金2023年一季度全球黃金需求總量分析世界黃金協會最新發布的《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多國央...
20世紀初,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問世,打破了材料工業以金屬、天然橡膠、木材等天然材料為主的格局。伴隨著科學技術的迅...
市場需求使得中國精釀啤酒的發展成為一種必然。隨著大眾啤酒市場的飽和,工業啤酒產品同質化、口味單一等缺陷逐漸暴露...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