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經濟發展中內生動力不強、需求不足的問題,山東、吉林、遼寧等地近日密集部署新舉措,在促進消費增長、擴大有效投資、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發力,進一步增強經濟內生動力。
地方多箭齊發擴需求 增強經濟內生動力
針對經濟發展中內生動力不強、需求不足的問題,山東、吉林、遼寧等地近日密集部署新舉措,在促進消費增長、擴大有效投資、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發力,進一步增強經濟內生動力。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蘊認為,擴大有效投資,在短期內有助于擴大內需,長期看有利于提高有效供給能力、提升供給質量,進而引領和創造新的需求,推動形成供需良性循環,增強國內大循環的內生動力和可靠性。
聚焦實體經濟提升制造業
增強經濟內生動力還需聚焦實體經濟。多地抓牢制造業“定盤星” ,多項舉措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為何消費對中國經濟格外重要
2023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再次下調2023年世界經濟增長水平至2.8%,同時上調2023年通脹水平0.4個百分點至7%,并認為歐美銀行業引發的金融系統動蕩、持續高位運行的物價水平以及緊張的地緣政治格局將給全球經濟復蘇帶來不確定性。而中國經濟復蘇作為2023年“滯脹”格局下少數確定事件之一,將有望成為支撐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對于中國經濟而言,消費、投資誰將扮演核心驅動角色?這是金融市場和政策選擇都格外關注的問題。我們通過構建計量模型發現,近些年消費增長對于中國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高于投資增加,表現為“規模大、效率高”的雙重特征:一方面,消費占GDP比重大且高于投資占比,每一個百分點的消費增加可以驅動更大規模的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在剔除規模的絕對影響之后,無論是實證結果還是學術理論都表明消費拉動經濟的效率更高。因此,現階段把恢復和擴大內需擺在優先位置具有重要意義,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和轉型的正面效應日益凸顯,多渠道推動居民收入增長和多維度增強消費信心將是消費筑基的重中之重,并對中國經濟可持續復蘇起到關鍵支撐作用。
我國31個省區市已經全部公布各自省份一季度的經濟運行數據。從數據來看,各地經濟發展呈現回升向好態勢,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
23個省份GDP增速超全國平均水平,從GDP增速來看,31個省區市中有23個省份跑贏全國一季度GDP平均增速4.5%,多個省份的一季度GDP增速已超過各自在年初設立的全年GDP增速目標。從地區GDP總量看,有12個省份超1萬億,廣東超過了3萬億。
從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來看,一季度,上海、北京、浙江、天津、廣東、江蘇、福建、重慶、湖南等9省份居民人均消費支出超全國。
從投資看,水利管理業、道路運輸業、公共設施管理業等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均增長20%以上。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國區域經濟行業深度發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統計分析顯示:
今年是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經濟恢復的關鍵之年,開局決定全局,起步決定后勢,一季度經濟數據成績如何,備受各界關注。
根據國家統計局4月18日發布的數據,全國一季度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84997億元,同比增長4.5%。在31省份的經濟總量上,粵蘇魯浙主要經濟大省繼續穩居前列;經濟增速上,23個省份跑贏全國平均水平。
23省份增速超全國
粵蘇龍頭之爭依然精彩
從經濟總量上看,一季度,廣東首次站上3萬億元臺階。江蘇、山東超2萬億元,浙江、河南、四川、福建、湖北、湖南、安徽、上海、河北均超過1萬億元。
從經濟增速上看,一季度有14個省份增速超過或持平5.0%,分別是吉林(8.2%),西藏(8.2%),寧夏(7.5%),海南(6.8%),甘肅(6.7%),內蒙古(5.6%),天津(5.5%),陜西(5.3%),湖北(5.1%),河北(5.1%),黑龍江(5.1%),青海(5.1%),河南(5.0%),山西(5.0%)。
有9個省份增速超過全國4.5%的經濟增速,
分別是浙江(4.9%),廣西(4.9%),新疆(4.9%),安徽(4.8%),云南(4.8%),江蘇(4.7%),山東(4.7%),重慶(4.7%),遼寧(4.7%)。
粵蘇兩省的龍頭之爭,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地方經濟錦標賽的焦點話題。
一季度,“粵老大”繼續穩坐第一,GDP總量30178.23,同比增長4%。2022年,廣東GDP增長1.9%。相比之下,今年一季度廣東經濟提速明顯。但值得關注的是,一季度廣東第二產業增速僅增長2.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
再看“蘇大強”。一季度,江蘇GDP達29401.7億元,增長4.7%,進一步拉近與廣東的差距,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2570.3億元,同比增長4.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5%,高出全國平均數據2.5個百分點,在東部經濟大省中排名第二,僅次于山東。
一季度,江蘇新能源產業引領增長,鋰離子電池制造、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新能源車整車制造增加值分別增長31.8%、36%、59.2%;充電樁、光伏電池、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增長1.6倍、48%、50.2%。
2021年,江蘇制造業增加值首次超越廣東,如果未來江蘇能在經濟總量上實現反超,很大可能得益于第二產業的優勢。
報告指出,2023年對全球經濟來說是充滿挑戰的一年。盡管外部需求減弱、貨幣政策收緊,但亞太地區的內部需求依然強勁,來自中國的消費激增正在推動整個地區的增長。報告預計,今年亞太地區的經濟增速將從2022年的3.8%上升至4.6%,比2022年10月份的預測上調了0.3個百分點,這意味著該地區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達到約70%。報告顯示,中國經濟正在復蘇,印度的經濟增長也呈現出韌性,二者為亞洲的經濟活力提供了主要動力。
此外,報告還預測亞洲其他經濟體將于2023年觸底回升,與其他地區的情況一致。具體來看,報告預測2023年亞太地區發達經濟體經濟將增長1.6%,其中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經濟分別增長1.6%、1.3%和1.5%。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將增長5.3%,其中印度、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經濟分別增長5.9%、5.2%、5%、4.5%。
對于今年中國經濟的增長,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曾在北京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時稱:“中國經濟的強勁反彈意味著其將在2023年貢獻全球經濟增長的約三分之一,這將為世界經濟帶來可喜的拉動作用。”她表示,除了直接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外,IMF的分析還顯示,中國GDP增速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會使其他亞洲經濟體的平均GDP增速提高0.3個百分點。此外,IMF經濟顧問兼研究部主任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日前也表示,中國優化調整防疫政策將助力中國經濟強勁反彈,這對全球經濟來說是重大利好,中國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
當地時間5月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經濟展望》報告顯示,在中國和印度的樂觀前景推動下,亞太地區將成為2023年世界最具活力的主要地區。其中,中國經濟有望增長5.2%,中國將為亞太和全球經濟復蘇提供巨大動力。
未來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和投資機會在哪?欲了解更多關于行業具體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報告《2022-2027年中國區域經濟行業深度發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區域經濟行業深度發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
未來30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將歷經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為邁進新時代的第一個...
查看詳情
24省份五一旅游數據出爐截至目前,已經有24個省份公布了“五一”節假期的旅游數據。其中,河南以5518萬人次位列旅游人...
上市險企一季度投資業績公布根據相關數據統計,五大A股上市險企一季度的年化總投資收益率同比上升了0.3~1.9個百分點5...
榴蓮價格腰斬多少錢一斤四月初身價仍在每公斤百元的榴蓮,“五一”小長假結束后迎來價格“腰斬”。多地網友表示,水果...
外匯局:4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048億美元5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公布2023年4月末外匯儲備規模2...
全球央行持續增持黃金2023年一季度全球黃金需求總量分析世界黃金協會最新發布的《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多國央...
20世紀初,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問世,打破了材料工業以金屬、天然橡膠、木材等天然材料為主的格局。伴隨著科學技術的迅...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