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是指一種合約,源于十八世紀后期的美國和歐洲市場,該合約賦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日期或該日之前的任何時間以固定價格購進或售出一種資產的權利。
一、期權的定義
期權,是指一種合約,源于十八世紀后期的美國和歐洲市場,該合約賦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日期或該日之前的任何時間以固定價格購進或售出一種資產的權利。
期權定義的要點如下:1、期權是一種權利。期權合約至少涉及買家和出售人兩方。持有人享有權利但不承擔相應的義務。2、期權的標志物。期權的標志物是指選擇購買或出售的資產。它包括股票、政府債券、貨幣、股票指數、商品期貨等。期權是這些標的物“衍生”的,因此稱衍生金融工具。值得注意的是,期權出售人不一定擁有標的資產。期權是可以“賣空”的。期權購買人也不一定真的想購買資產標志物。因此,期權到期時雙方不一定進行標的物的實物交割,而只需按價差補足價款即可。3、到期日。雙方約定的期權到期的那一天稱為“到期日”,如果該期權只能在到期日執行,則稱為歐式期權;如果該期權可以在到期日及之前的任何時間執行,則稱為美式期權。4、期權的執行。依據期權合約購進或售出標的資產的行為稱為“執行”。在期權合約中約定的、期權持有人據以購進或售出標的資產的固定價格,稱為“執行價格”。
期權基金是以期權為主要投資對象的投資基金。期權也是一種合約,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按約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一定數量的某種投資標的的權利。自2015年8月底,中國金融交易所陸續對滬深300、上證5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交易規則作出“提保、限倉”等重大改動。2016年全國股指期貨成交量大幅下滑,2016年11月股指期貨成交量已經降至2010年4月上市以來最低點。
期權交易是指在未來一定時期可以買賣的權利,是買方向賣方支付一定數量的權利金后擁有的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或未來某一特定日期以事先商定的價格向賣方購買或出售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權利,但不負有必須買進或賣出的義務。期權按照行權方式分為歐式期權和美式期權。
從2016年年中以來,各界一直在呼吁松綁股指期貨。經過一年多時間,各方對于股指期貨的認識趨于理性,股市逐步恢復正常,已經沒有任何理由再去限制股指期貨正常發揮功能,應盡快松綁股指期貨。在市場逐步修復的背景下,眼下時機已經成熟,松綁股指期貨對于國內金融市場而言意義重大。有業內人士分析,一旦股指期貨重新放開,量化對沖基金有望為股市帶來千億以上資金,市場流動性將得到大幅改善。對國內資產管理行業而言,股指期貨重新放開將豐富市場投資策略,降低機構委外投資風險。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6年中國期權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
中國正在加速進入大資管時代,中國居民財富的增長使得財富管理行業加速成長,成為化解高儲蓄率、促進直接投資市場發展的中堅力量。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3月31日,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53.47萬億元,比2015年底的20.5萬億增長了一倍多。2017基金走勢來自數據顯示,截至最新交易日(2月21日),上證綜指從年初以來大漲了4.82%,上證基金指數的漲幅也達2.07%。就在最近幾個交易日,上證綜指時隔幾個月后重新站上3200點并呈現出良好的勢頭。在基金漲幅排行榜上,除去一些特殊情況導致凈值飆升的特例,年初至今回報率在10%左右的基金比比皆是。
數據顯示,截止到2017年一季度,全球主權投資的資產規模將近75000億美元,多數來自石油天然氣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目前在世界十大主權基金中,中國占據三家,包括中投、外儲和社保基金,中國主權基金逐漸呈現出多元化運作的趨勢。目前,國際社會已逐步確定了主權投資在資本結構、風險管理和問責方面加強透明度的最佳做法,本質上就是要求主權基金必須以市場化的方式運作。
2021年,全球期貨和期權成交達到創紀錄的625.85億手,較2020年增長了157.69億手,年增幅為33.7%,略低于2020年的增速,但遠高于過去5年來的平均增速,這是連續4年全球成交持續創紀錄。中國較2020年增長了22.1%成為推動全球成交創歷史新高的主要動力之一。2021年中國期權市場成交總量24521.69萬手,較2020年增長11950.1萬手。
2021年,中國內地4家期貨交易所表現良好。鄭商所、上期所、大商所和中金所在全球交易所期貨和期權成交量排名中分別位列第7、第8、第9和第27。鄭商所、上期所排名較2020年分別提升了5位和1位,大商所下降了2位,中金所排名沒有變化。2021年中國鄭州商品交易所期權市場成交總量8217.59萬手,較2020年增長4203.78手;大連商品交易所期權市場成交總量10238.98萬手,較2020年增長4506.87手;上海期貨交易所期權市場成交總量2884.71萬手,較2020年增長1733.32手;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期權市場成交總量3024.15萬手,較2020年增長1349.87手;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期權市場成交總量156.25萬手。
數據顯示,2023年1-3月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成交量為1086萬手,相比2022年同期增長了223.17萬手,同比增長25.87%;成交金額為585.45億元,相比2022年同期減少了1.94億元,同比下降0.33%。2023年1-3月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期權成交金額占全國期權市場份額的35.97%,2022年同期期權成交金額占全國期權市場份額的40.53%,市場占有率同比下降11.24%。分品種來看,2023年1-3月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期權滬深300股指成交金額為279.65億元,占全國期權市場17.18%,所占份額同比下降57.61%;中證1000股指成交金額為238.55億元,占全國期權市場14.66%,上證50股指成交金額為67.26億元,占全國期權市場4.13%。
2023年3月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期權成交量為423.25萬手,相比2022年同期增長了32.36萬手,同比增長8.28%;成交金額為230.68億元,相比2022年同期減少了66.6億元,同比下降22.4%;其中:2023年3月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期權成交均價為0.55萬元/手,相比2022年同期減少了0.21萬元/手。
2023年1-3月上海期貨交易所成交量為2816.94萬手,相比2022年同期增長了2039.46萬手,同比增長262.32%;成交金額為299.18億元,相比2022年同期增長了126.32億元,同比增長73.07%。2023年1-3月上海期貨交易所期權成交金額占全國期權市場份額的18.38%,2022年同期期權成交金額占全國期權市場份額的11.93%,市場占有率同比增長54.12%。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6年中國期權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6年中國期權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期權市場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和挑戰。在市場競爭方面,期權企業數量越來越多,市場正面臨著供給與需求的不對稱,期權行業有進一步洗牌的強烈要求,但是在一些期權細分市場仍有...
查看詳情
車燈是車輛夜間行駛在道路照明的工具,也是發出各種車輛行駛信號的提示工具。車燈一般分為前照燈、尾燈、轉向燈等。組...
隨著數字經濟理念的不斷深入,數字化、智能化的產業鏈精準招商模式受到各區域地方政府及園區的熱捧與青睞。目前,各級...
我國是世界上利用珍珠最早的國家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尚書禹貢》中就有河蚌能產珠的記載,《詩經》、《山海經》、...
AI教育行業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重要驅動力量,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工作和教育學習方式。近年...
牦牛行業發展怎么樣?牦牛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毗鄰地區的一種獨特的牛種,牦牛生活的地區具有海拔高、氣溫低、晝夜溫2...
電影行業市場前景如何?截至5月7日,據貓眼數據顯示,中國院線全年電影票房已突破200億元。電影市場的頭部聚集效應仍在...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