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背景下,我國的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一方面鋼鐵、石化、發電等行業受到了較大的挑戰,對于自身的發展有著更高要求,被倒逼轉型。而另一方面雙碳又激發了新的需求,給金融、環保、新能源等行業提供新的發展機遇。
在雙碳背景下,我國的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一方面鋼鐵、石化、發電等行業受到了較大的挑戰,對于自身的發展有著更高要求,被倒逼轉型。而另一方面雙碳又激發了新的需求,給金融、環保、新能源等行業提供新的發展機遇。
碳中和簡述
2020年9月,習近平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提出30·60目標,即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其中碳達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經歷平臺期后持續下降的過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而碳達峰這是指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然后通過植物造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碳中和的提出,根本旨在謀求發展的基礎上節能減排,為此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由為關鍵,必須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如此才能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六大領域四大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已基本形成
根據初步核算,2022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2年下降36.7%,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17.5%,比2012年提升7.8個百分點。碳排放強度下降的同時,森林覆蓋率也獲得較大提升。目前,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森林蓄積量194.93億立方米,已超額完成2025年目標。這些看得見的變化,離不開頂層設計的逐漸完善。
過去十年來,我們印發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出臺了《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和行動保障體系已經基本形成。
目前我國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減污降碳等六大領域以及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等四大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已基本形成。此外,綠色消費、財政、金融、科技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也在逐步完善。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碳中和戰略深度調研及發展預測報告》顯示:
“雙碳”目標下,氣候領域投資需求愈發凸顯。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測算,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到2060年,我國新增氣候領域投資需求將達約139萬億元。
中國生活消費已經成為碳排放的重要領域。統計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居民家庭生活消費產生的碳排放量占總量的53%。有專家認為,隨著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居民家庭生活消費所產生的碳排放量進一步呈現高消費、高能耗、高排放、高增長態勢。
在產業領域的更大層面上,金融投資空間也十分巨大。為達成碳中和目標,2060年前僅中國在脫碳進程中就需進行高達127萬億—192萬億元人民幣的投資。
當前資本市場關注較為集中的四大領域:交通、能源和相關行業的脫碳與數字化技術投資;綠色數字基礎設施和跨境互聯互通;可再生能源和廢物轉化利用、物流、數字基礎設施和交通基礎設施;商業化儲能技術研發與示范。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
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我國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國家戰略,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系統觀念貫穿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全過程,加強頂層設計。
目前,我國已建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1”由《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兩個文件共同構成,“N”是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實施方案及相關支撐保障方案。同時,各省區市均已制定了本地區碳達峰實施方案。總體上已構建起目標明確、分工合理、措施有力、銜接有序的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
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印發《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的通知,明確了大力推進非化石能源標準化、加強新型電力系統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完善新型儲能技術標準、加快完善氫能技術標準、進一步提升能效相關標準、健全完善能源產業鏈碳減排標準六項重點任務。
《行動計劃》指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起較為完善、可有力支撐和引領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能源標準體系,能源標準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標準組織體系進一步完善,能源標準與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良好互動,有效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節能降碳、技術創新、產業鏈碳減排。
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經濟信息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信部、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多種相關報紙雜志的基礎信息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和數據,客觀、多角度地對中國碳排放市場進行了分析研究。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碳中和戰略深度調研及發展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碳中和戰略深度調研及發展預測報告
2020年9月,習近平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提出30?60目標,即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其中碳達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經歷平臺期后持續下降的過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
查看詳情
今年夏季,高溫天明顯增多,帶火了空調租賃市場。在北京朝陽區的一個會議中心,工人們正在拆除戶外活動的設備,這里的...
2019年,氫能首次寫進了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推動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這表明國家將更加重視氫能發展。...
目前,國內外的一些研究者越來越多的開展對水系鈉離子電池的探索了。水系鈉離子電池的研究是新電池體系的一個優化和前...
全球氣溫升高趨勢明顯,帶來防曬產品的持續熱銷。“一度經濟學”這樣一個氣象經濟學專業術語也被慢慢普及,指的是氣溫...
在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工作推進方面,市場監管總局對涉及安全、健康、環保的家用電器、手機、汽車、玩具、建材等16大類94...
《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 商務部改造傳統商業載體商務部等13部門研究制定了2...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