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旬銀行理財規模已增長1.07萬億,顯示出積極復蘇趨勢。此前,多家券商分析師也預測,在7月第一周,銀行理財規模已恢復增長超過8000億元。
今年以來,銀行理財收益回暖明顯,產品競爭也愈發激烈。近一個月來,招銀理財、光大理財、華夏理財、興銀理財、中銀理財等至少10家理財公司相繼調降費率,且調降力度不小,部分理財公司甚至階段性搞出“零費率”。例如,光大理財陽光碧樂活21號產品A類份額,自7月6日起銷售服務費為0%。
7月上旬銀行理財規模已增長1.07萬億,顯示出積極復蘇趨勢。此前,多家券商分析師也預測,在7月第一周,銀行理財規模已恢復增長超過8000億元。
具體來看,7月上旬銀行理財規模增長超萬億,中金公司認為主要來自兩方面: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規模增長7741億元,主要源自二季度末商業銀行“存款沖量”后的理財資金回流;固收類理財產品規模增長2986億元,增量主要為1個月以內的短期限產品。
今年一季度,在金融市場波動未完全消除的情況下,銀行理財市場延續規模下降的趨勢。二季度,隨著債市行情好轉,4月、5月連續兩個月理財規模出現回升。數據顯示,4月、5月銀行理財規模分別環比增加1.3萬億和0.4萬億。
伴隨著理財規?;厣耐瑫r,銀行存款出現同比少增。央行數據顯示,4月人民幣存款減少4609億元,同比多減5524億元;5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46萬億,同比少增1.58萬億。
在今年4月觸底反彈后,6月理財規模出現超萬億縮水,再次引發市場關于贖回潮擔憂。但從背后原因來看,季節性因素占主導,但進入7月理財市場已經明顯回溫。
多家機構統計數據顯示,6月理財規模出現大幅下降,但其中多半為現金理財的壓降。這一現象符合季節性規律,主要由于理財子母行季末考核、理財產品到期設置等因素,次月往往會出現較大幅度回升。對比來看,由于存款端壓力較小,今年6月理財規模的環比降幅低于往年同期跨季表現。
進入7月,據廣發證券統計,首周理財存量規模就回升超過8000億元,已超過6月同口徑縮水規模,其中短期限產品仍是新增主力。反映在資產端,理財機構對短債和一年期以上利率債及信用債的配置均有明顯增長。機構普遍預測,在理財沖量、費率讓利、存款利率下行等背景下,下半年理財規模有望持續回升。
不過從市場反應來看,居民存款向理財市場的轉移趨勢還有待觀察。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銀行理財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6月理財規模環比減少了1.19萬億元,降至25.34萬億元,降幅達4.49%。
自去年四季度債市大幅波動進而引發破凈潮、贖回潮以來,投資者信心受到較大沖擊,理財市場長期處于前期的負面影響當中。據明明團隊測算,去年11月至今年3月的5個月左右時間中,理財市場規模降低了約6.58萬億元,直至4月觸底反彈。
加上6月以來部分投資者發現自己購買的理財產品凈值波動加劇,市場對理財市場剛剛有了2個月的回暖跡象就再次縮水,重新陷入擔憂。
不過,從歷史數據來看,季末月份理財規模下降已是行業規律。明明分析稱,由于母行季末考核、理財產品到期設置等因素,歷史上季末理財規模多為環比下降,且下降幅度較大,這一現象在母行存款壓力較大的3月和6月尤其明顯。
今年6月理財縮水幅度較往年明顯更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反映了銀行表內存款壓力較小,或更有利于接下來理財規模的恢復。歷史數據也表明,季末結束后的月份,理財規模多數會明顯增長。
下半年有望恢復至29萬億以上
理財再現大規模贖回潮的可能性不大,且按照下半年沖量發力的慣例,預計下半年理財整體規模有可能恢復到29萬億元以上的水平。
多數機構觀點也指出,下半年理財規模大概率會持續回升,歷史規律也表明理財市場增量更多發生在下半年。背后除了沖量壓力,一方面,存款利率下行帶來的居民資產配置策略變化,會讓前期的超額儲蓄逐漸向理財轉移;另一方面,理財產品降費率覆蓋面逐漸擴大,將進一步增加理財吸引力。
但短期來看,相比波動的理財收益,投資者對理財費率調整的敏感性并不強。有分析指出,存款向理財轉移的趨勢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說到銀行理財產品,不少投資人仍心有余悸。受到資管新規的影響,去年銀行理財產品的“破凈潮”,給投資者帶來深刻的教育,投資操作風格仍然偏保守。“下調費率,對投資者來說投資成本有所降低,等于變相增加投資的收益?!睖刂菀患夜煞葶y行理財經理表示,當下特定階段的讓費,主要是希望在震蕩市場中重振投資者信心,鼓勵投資者長期持有。費率降低,投資者承擔的投資成本也隨之降低,投資體驗會好一些。
除了銀行理財產品,公募基金的費率也在跟進下降。打開手機app會看到,很多基金產品會標注費率打折信息,不少產品的費率直接從1%降低至0.1%。萬得數據顯示,6月份以來,已有十余家公募基金公司宣布下調旗下基金產品的各項費率,多只產品費率下調達五成以上。日前,公募基金費率改革日前正式啟動。自7月8日起,新注冊產品管理費率、托管費率將分別不超過1.2%、0.2%;部分頭部機構已公告旗下存量產品管理費率、托管費率分別降至1.2%、0.2%以下;其余存量產品管理費率、托管費率將爭取于2023年底前分別降至1.2%、0.2%以下。
業內人士表示,短期來看,費率調整直接讓利于投資者,包括公募、銀行理財、券商資管等財富管理機構短期業績或將受一定影響;但長期來看,這一舉措有助于促進相關行業與投資者利益協調一致,利于行業整體的健康發展。
投資者仍需擦亮眼睛
目前,理財產品費用主要涉及投資管理費、托管費、銷售服務費、產品贖回費等。從理財產品“受人之托、代客理財”的本質屬性看,收費具有合理性。那么,銀行理財產品降費對投資者有何影響?對投資者來說,銀行打響理財產品費率“價格戰”,無疑會增加理財產品的吸引力。但現實中,大多數投資者在選購理財產品時,并非將費率作為關鍵的考量因素,投資者往往更關注產品的最終收益率。因此,購買理財產品要綜合考察銀行理財產品特征,進一步了解產品的風險等級、投資期限、投資方向等關鍵要素。
從市場影響來看,目前個別銀行理財產品費率調整對整體市場影響不大。目前市場對今年理財收益預期相對樂觀,理財市場回暖也對費率調降形成支撐;但未來理財產品收益率是否會持續回升并不確定,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市場動向,謹慎選擇產品,理性投資。
《2023-2028年中國銀行理財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銀行理財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銀行理財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并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
查看詳情
專線業務創造巨大的社會價值,同時也為運營商贏得競爭優勢。專線市場空間廣闊,可保證的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硬隔離...
一產往后延、二產兩頭連、三產優質量,跳出田間地頭,鄉村產業大有可為。各地以農產品加工業為重點打造農業全產業鏈,...
得益于晶體管的出現,才有了如今電子產品的昌盛。因此,晶體管也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發明,它的出現為集成電路、微處理...
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市場前景如何?配方乳粉是嬰幼兒的“口糧”,是關系億萬家庭幸福和國家民族未來的特殊食品。記者從7...
證券行業規模持續突破!隨著我國證券事業的發展,網絡證券投資已經成為一般投資者的主要選擇,同時網上炒股的股民數目2...
我國水果行業市場到底怎樣?比如,隨著國內藍莓產業化栽培,藍莓鮮果從南到北、從溫棚到大田漸次成熟,上市時間從3月一...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