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期貨公司總體及分轄區經營情況 上半年全國期貨市場成交量同比增長29.71%中期協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全國共有150家期貨公司,分布在29個轄區。2023年6月交易額46.59萬億元,交易量8.13億手,營業收入38.30億元,凈利潤12.59億元。
2023年6月期貨公司總體及分轄區經營情況 上半年全國期貨市場成交量同比增長29.71%
中期協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全國共有150家期貨公司,分布在29個轄區。2023年6月交易額46.59萬億元,交易量8.13億手,營業收入38.30億元,凈利潤12.59億元。
上半年全國期貨市場成交量同比增長29.71%
中國期貨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1—6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39.51億手,累計成交額為262.1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71%和1.80%。
中期協數據顯示,最近一個業務年度的保費覆蓋貨值559.85億元,同比增長32.67%。從貨值和增長結構看,商業性項目(無期貨交易所支持項目)規模為290.45億元,同比增長36.3%,繼續保持高于期貨交易所支持項目規模(269.4億元)和增速(28.97%)的發展態勢。項目覆蓋品種數量、縣域數量、農戶數量均實現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新增菜籽油、油菜籽、尿素3個涉農品種,覆蓋農產品數量達到18個;覆蓋縣域數量由703個增至832個;惠及農戶數量由163.77萬戶次增至178.56萬戶次。
2022年,國內期貨市場成交67.68億手和534.9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9.93%和7.96%。全球期貨市場成交838.48億手,國內期貨市場成交量占全球總成交量的8.07%,較2021年占比12%下降了約4個百分點。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16.63億手,同比增長8.47%。2023年1-5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31.61億手,累計成交額為215.4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77%和2.80%。期貨市場成交規模穩步提升,彰顯經濟復蘇活力。
數據顯示,2023年1-5月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成交量為4370.06萬手,相比2022年同期增長了250.92萬手,同比增長6.09%;成交金額為515900.31億元,相比2022年同期增長了34675.64億元,同比增長7.21%。2023年1-5月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期貨成交金額占全國期貨市場份額的23.98%,2022年同期期貨成交金額占全國期貨市場份額的22.99%,市場占有率同比增長4.33%。
中國期貨資本市場不斷完善
隨著期貨市場和期貨行業改革的深入推進,期貨行業將進入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機遇期。短期內,隨著市場擴容和市場效率提升,期貨行業將有望迎來業績拐點;從長期來看,隨著業務創新的全面鋪開,期貨行業將打開持續。
中國已有73家期貨公司累計開展“保險+期貨”項目5299個,為大豆、玉米、生豬等18個品種提供了風險管理服務,累計承保貨值1346.04億元,涉及現貨數量共計2749.65萬噸。項目開展地點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224個縣,惠及農戶538.7萬戶次,農民專業合作社3101個、家庭農場1488個、涉農企業2349個。
(2022年5月1日-2023年4月30日),67家期貨公司開展“保險+期貨”項目2357個,為大豆、玉米、生豬等18個農業產業品種提供價格風險保障,累計承保貨值559.85億元。項目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832個縣,惠及農戶178.56萬戶次。
隨著參保意識的不斷增強,項目保費“多元共擔”的結構逐步形成。23.43億元項目總保費中,財政補貼保費8.75億元,參保主體自繳保費7.55億元,期貨交易所和期貨公司支持保費合計6.55億元,其他外部資金支持保費0.58億元。財政補貼保費占比達37.35%,已逐步成為“保險+期貨”項目實施的重要推動力量。
數據顯示,在項目落地的832個縣域中,涉及原國家級貧困縣中的245個,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43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42個,參保主體實際賠付率(總賠付金額/自繳保費金額)為198.28%。
此外,“保險+期貨”也為農業生產經營帶來了新變化:云南怒江州的生豬養殖戶不再擔心生豬價格變化,安心專攻飼養技術;陜西省延長縣的果農開始參考蘋果期貨價格指引,主動和果商議價;新疆博州的176戶玉米種植大戶,學會主動利用期貨市場,管理所種植的9.81萬畝玉米價格風險;新疆麥蓋提以紅棗“保險+期貨”為切入點,在保障棗農種植收益的基礎上,通過普及期貨管理理念、設立期貨交割庫等舉措,逐步推動該縣紅棗產業走上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的中國式農業現代化之路。
積極引導推動行業機構優化“保險+期貨”,為加快農業強國建設、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持續貢獻期貨力量。
一是堅持規范為先。通過制定業務指引明確業務流程、標準以及規范性要求,完善業務評價方案更好發揮評價機制的“指揮棒”作用,適時召開行業總結交流會議,引導培育可持續的業務發展理念。
二是推動政策支持。推動出臺“保險+期貨”專門的政策引導和支持文件,探索建立健全跨行業合作監管制度。推動建立常態化財政補貼機制,形成地方政府主導驅動、農戶積極響應、行業支持激勵、中介服務到位、金融保障有力的常態化、機制化業務發展生態。
三是強化培訓宣傳。更加注重培訓宣傳工作質效,堅持做到客觀真實,倡導正確的期貨和衍生品風險管理理念。根據認知程度不同,開展針對性、差異化的推廣普及工作。四是加強跨界合作。深化期貨與其他金融行業、實體產業的合作,實現專業、人才、資金、產業等優勢互補,提升“保險+期貨”質效、打造金融服務“三農”示范區,助力構建農業全產業鏈金融服務體系。
中國期貨市場正經歷著從量變到質變、加速提檔的過程,隨著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推進,資本市場不斷完善、金融市場開放不斷擴大是長期趨勢,期貨品類擴容與雙向開放并舉,特定品種國際化路徑逐步成型,期貨交易所場外平臺建設提速,期現結合日益緊密,“保險+期貨”進一步擴大規模助力脫貧攻堅,期貨市場監管的科技化智能化水平逐步提升,法律法規體系日趨完善,中國期貨市場整體服務質量和能力不斷提升。
更多消息,請點擊查看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7年中國期貨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健康保險行業并購重組機會及投融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的步伐加快,企業競爭日趨激烈,企業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資本擴張無疑十分必要。在快速的資本積聚中,企業兼并重組是一條可選擇的道路。在國際化的企業兼并...
查看詳情
全面實現綠色轉型發展鋼鐵、焦化、水泥、玻璃等七個重點行業,是河北工業轉型升級和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新形勢下,如...
綠色農業行業發展建議建設美麗鄉村,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是一項重要工作。有專家認為,目前的治理難點在于如何構建制...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牽引車市場的需求數量也在持續增加。如今,國內多家造車廠均擁有豐富的型號,產品從普通的貨車到...
全國健身會員達到7513萬人,相比2020年增長了6.89%,健身人口滲透率也從2017年的3.46%增長至2021年的5.37%,健身會...
國家醫保局:及時將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從國家醫保局獲悉,及時將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
核電概念股震蕩反彈 融發核電漲停2023年7月24日,融發核電漲停,中核科技漲超5%,國瑞科技、江蘇神通、盾安環境、蘭...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