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開市以來,科創板引導資本投向科技創新領域的效應凸顯。上交所統計顯示,截至6月30日,科創板已上市的542家企業首發融資額共8477億元,占同期境內A股融資總額的四成以上,平均每家融資超15億元;共有180家次科創板公司推出再融資方案,合計擬募集超2600億元。
自2019年7月22日開市,科創板市場已運行滿四年。聚焦服務“硬科技”企業,科創板融資規模不斷擴大,有效吸引更多資本流向科技創新領域。
上海證券交易所數據顯示,截至7月21日,科創板共有上市公司546家,總市值6.41萬億元。
自開市以來,科創板引導資本投向科技創新領域的效應凸顯。上交所統計顯示,截至6月30日,科創板已上市的542家企業首發融資額共8477億元,占同期境內A股融資總額的四成以上,平均每家融資超15億元;共有180家次科創板公司推出再融資方案,合計擬募集超2600億元。
從行業上看,這些上市公司均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占同期新上市公司數量的32%。其中,集成電路領域上市101家,占A股同類上市公司的六成;生物醫藥領域上市111家。在光伏、動力電池等新能源領域,碳纖維、超導材料等新材料領域,以及工業機器人、軌道交通設備等高端裝備領域,也集聚了一批特色企業。
統計顯示,96%的科創板企業上市前獲得創投資本支持,合計超6000億元。借助科創板首發前股份詢價轉讓制度,41家科創板公司的71批股東完成詢價轉讓,總成交額約373億元。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科技創新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顯示:
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主要是指科技創新支撐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能力。近現代世界歷史表明,科技創新是現代化的發動機,是一個國家的進步和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重大原始性科技創新及其引發的技術革命和進步成為產業革命的源頭,科技創新能力強盛的國家在世界經濟的發展中發揮著主導作用。
我國進入全球研發前2500強企業數達到597家,是2012年的6.4倍,總數穩居世界第二位;中國入選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合計已占全球入選企業的近1/6。隨著“雙創”不斷升級,廣大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快速提升,2013—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R&D經費年均增長14.5%,增速遠超大型企業。
近年來,我國已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4萬多家,“小巨人”企業4762家,單項冠軍企業848家,通過創新合作成為產業鏈補鏈強鏈的生力軍。
2021年,全社會研發投入約2.7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全社會研發投入與GDP之比為2.44%;基礎研究經費比上年增長15.6%,占全社會研發投入的比重為6.09%,技術合同成交額預計超過3.7萬億元,國家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
2016年,黨中央、國務院發布《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錨定科技創新發展戰略目標。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歷次全會對科技創新工作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科技計劃管理體制、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機制、財政科研經費管理、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等重磅改革全面推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強化創新主體融通合作、暢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具體措施落實落地。
隨著新型舉國體制加快構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不斷完善,我國科技創新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科技創新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
隨著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順利實施,多個重點領域核心技術、關鍵共性技術實現突破,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步伐逐步加快。三代核電、5G產業化、新能源汽車、超級計算、高速鐵路、大飛機等諸多領域成果豐碩;集成電路、關鍵元器件和基礎軟件研發取得積極進展。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從2012年的6012億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9796億美元。
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深入推進,躋身全球科技創新集群前10位,不斷提升創新能級和國際化水平;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安徽合肥、大灣區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雄安新區建設各具特色,打造引領未來發展的基礎科學平臺。作為區域科技創新資源的聚集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加快推動數字化技術創新,加強前沿技術研發和數字化轉型,搶占數字領域科技創新制高點。例如,近年來美國出臺《國家網絡戰略》《國家人工智能研發戰略規劃》,歐盟發布《歐盟人工智能戰略》《歐洲數據戰略》等一系列政策,把發展數字技術提升到國家發展的戰略核心層面。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經濟規模超45萬億元,躍居世界第二,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能力大幅提升,逐步進入科技創新引領發展的新階段。
科技自主創新成為促進國家發展的主導戰略,創新綜合指數明顯高于其他國家,科技進步貢獻率大約都在70%以上,對外技術的依存度都在30%以下(我國的對外技術依存度達50%以上)。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經濟全球化的加速,國際競爭更加激烈,為了在競爭中贏得主動,依靠科技創新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建立國家創新體系,走創新型國家發展之路,成為世界許多國家政府的共同選擇。
從世界科技發展大勢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茖W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科學技術以其基礎性、先導性和強滲透性,已成為大國國力競爭的關鍵性因素。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科技創新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科技創新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主要是指科技創新支撐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能力。近現代世界歷史表明,科技創新是現代化的發動機,是一個國家的進步和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重大原始性科技創新及其引發的技術革...
查看詳情
現代網絡教育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大趨勢。為了解決教育資源的匱乏,實現資源的共享,許多國家的政府都把發展現代網...
上半年廣東省金融運行形勢:上半年廣東民營企業貸款余額7.4萬億元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舉行2023年上半年廣東省金融運行形勢...
2023年第二季度國內AR消費級市場銷量為5.2萬臺,同比增長251%,環比增長19%,AR行業迎來了快速成長期。憑借本土化和...
近年來,隨著我國消費金融業的迅速發展,金融服務外包市場規模迅速上漲,市場競爭加劇。目前,市場上主要從事金融服務...
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大環境下,中國的GDP持續飆高、快速增長,社會財富亦由此而得到迅速積累。“智能投顧”是投資理財行2...
我國味精市場中產品同質化嚴重,行業發展仍需技術創新。在市場消費不斷升級的背景下,我國味精行業升級轉型需求增加,...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