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我國科技創新綜合指數明顯高于其他國家,科技進步貢獻率大約都在70%以上,對外技術的依存度都在30%以下(我國的對外技術依存度達50%以上)。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33萬家,上交稅額由2012年的0.8萬億元增加到2.3萬億元。
據了解,我國科技創新綜合指數明顯高于其他國家,科技進步貢獻率大約都在70%以上,對外技術的依存度都在30%以下(我國的對外技術依存度達50%以上)。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33萬家,上交稅額由2012年的0.8萬億元增加到2.3萬億元。
從科技創新區域分布來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5370家集中在東部地區,占比約60%;2068家分布在中部地區,占比約23%;1167家分布在西部地區,占比約13%;392家分布在東北地區,占比約4%。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全國分布與工業增加值全國分布基本保持一致。
科技創新市場導向分析
未來,科技創新堅持市場導向,不斷優化科研體系,全面激發創新活力,集團所屬5家企業入選國企“科改示范行動”試點企業,1家入選“創建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為國有企業探索建立科技創新機制、樹立科技創新標桿作出積極貢獻。
在基本薪酬、績效薪酬之外,打造出超額業務獎勵、重大客戶變化激勵獎,重大項目貢獻獎勵等“組合拳”,通過建立多元化的收入組成,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科技創新營造出“努力拼搏”的氛圍,建立一系列以業績目標為導向,多元化激勵措施,充分激發公司核心管理團隊的創新創效能力,全員自我加壓、自我驅動的意識和主動性顯著提升。
瞄準科技創新行業發展趨勢,創新引領科技前沿。中國中檢所屬中國汽研以標準為核心,圍繞“安全、綠色、體驗”三大技術領域,構建起從政策研究、產品研發到成果轉化的科技研發創新體系。
瞄準汽車技術發展趨勢,科技創新在汽車指數風險測評領域、汽車測試裝備開發、軌道交通領域、汽車動力系統開發等方面不斷取得突出成績。在智能網聯、網絡安全、通信與軟件等新興領域更是靠前布局,取得核心技術突破,科技創新助力我國汽車行業高速健康發展。
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科技創新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顯示
2023科技創新行業深度調研分析
科技創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方面,科技創新產業基礎再造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安排133億元、增加44億元,著力支持集成電路等關鍵產業發展。落實稅收、政府采購、首臺(套)保險補償等支持政策,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科技創新成為促進國家發展的主導戰略,創新綜合指數明顯高于其他國家,科技進步貢獻率大約都在70%以上,對外技術的依存度都在30%以下(我國的對外技術依存度達50%以上)。因此,科技自主創新方能體現出國家的創新能力,只有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才能使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不斷邁上新的臺階,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機械工業掛牌運行和批準建設的創新平臺達260家,其中工程研究中心130家、重點實驗室121家、創新中心9家,基本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及高校為支撐,輻射面較廣、研究實力較為雄厚、功能比較完備的行業科技創新體系。
今年,重慶市啟動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行動計劃,1—6月新增科技型企業5849家、已通過審核的高新技術企業845家,分別完成全年目標的82.8%、76.9%。截至6月底,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48838家、6401家。
四大科創高地建設實現突破。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快打造數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綠色低碳四大科創高地,推動人工智能等16個戰略領域技術創新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每億元研發投入發明專利產出達到17件,年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1300億元。
高能級創新平臺集聚成勢。西部(重慶)科學城、兩江協同創新區輻射帶動作用更加凸顯,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集聚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校、科研機構和科技領軍企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實現零的突破,新增國家科技創新基地8個。
過去五年,中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1.42萬億元增長到2.21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2.06%增長到2.23%,科技進步貢獻率從55.3%提升到59.5%,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升至第14位……一系列數據顯示,中國科技創新量質齊升,確立了全球創新領先者的地位。
到2025年,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5萬億元;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達到20家,國家技術轉移區域中心達到15家,國家技術轉移機構達到500家,國際技術轉移中心超過60家,技術經理人數量突破3萬名。
未來科技創新市場展望
立足國家所需、產業所趨、產業鏈供應鏈所困,把科技創新擺在“頭號工程”的重要位置,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鍛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全力突破引領行業發展的原創性、前沿性技術,全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全力突破科技創新投入不足、效率不高、產出不夠、轉化不暢等制約瓶頸。
發揮中央企業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
“三個作用”相互貫通、各有側重。科技創新是根本,決定著產業控制和安全支撐作用的發揮,必須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努力成為原始創新和核心技術的需求提出者、創新組織者、技術供給者、市場應用者;
產業控制是關鍵,必須積極培育產業鏈龍頭企業,加快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全面提升我國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安全支撐是底線,必須聚焦重點領域,提升產業鏈“韌性”、釋放科技創新“活力”,筑牢“防”的底線、打造“攻”的實力,在國防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資源安全、產業安全等方面發揮兜底托底作用,提升國家戰略安全保障能力,推動國資央企真正成為堪當時代重任的大國重器、強國基石。
未來科技創新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科技創新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科技創新行業報告由中研普華行業分析專家領銜撰寫,主要分析了行業的市場規模、發展現狀與投資前景,同時對行業的未來發展做出科學的趨勢預測和專業的行業數據分析,幫助客戶評估科技創新行業投資價值。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服務外包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服務外包是服務提供商根據企業、政府、社團等組織委托、授權或雙方合作,完成組織內部服務活動或服務流程,共同創造價值、提升價值的一種生產性經濟活動。服務外包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服務外...
查看詳情
2030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15.2億千瓦發展清潔能源已經成為我國的一大戰略,如今更是已經上升到了生態環保的高度上。...
《十四五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指出要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十四五”...
近年來,倉儲業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比例和倉儲占GDP的比重都隨著倉儲業的發展而不斷的上升,倉儲業在整個經濟運行中的3...
今年以來,多家銀行均表示將把綠色金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發展,并提出了具體發展計劃。專家認為,當前,我國的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防災減災救災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是衡量執政黨領導力、檢驗政府執行力、評判...
資管行業如何高質量發展?資管行業一端連接著居民的財富管理需求,另一端則連接著實體經濟和產業的投融資需求,因此,2...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