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上午10點,海關總署召開記者通報會,圍繞海關推動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綜合改革23條措施進行情況介紹。海關總署近日印發了《推動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8月16日)上午10點,海關總署召開記者通報會,圍繞海關推動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綜合改革23條措施進行情況介紹。海關總署近日印發了《推動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以綜合保稅區為主體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以下簡稱“特殊區域”)作為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在擴大對外貿易、吸引外商投資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2022年,全國特殊區域進出口值8.4萬億元,同比增長7.4%,占同期全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19.9%,以不到十萬分之五的國土面積,貢獻了全國近五分之一的外貿進出口值。
截至目前,全國共有綜合保稅區161個,分布在31個省市自治區。
《方案》首先聚焦改革業務運行架構和優化全流程監管,推動綜保區由原來的“兩頭在外”為主,轉變為對內對外雙向開放并重的經濟功能區,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
在促進貿易便利化方面,將借助智慧化、智能化的監管手段,建立更加貼合企業實際的監管體系。
海關總署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司司長 陳振沖:優化“一票多車”貨物進出區流程,允許特定類型貨物整報分送、單車進出區;優化分類監管貨物管理,企業完成報關手續后,直接完成底賬核增核減操作,不再要求貨物實際進出卡口。
據介紹,2019年以來,全國已有62個綜保區開展保稅研發業務,進出口貨值56.9億元?!斗桨浮分赋?,將加快建立適應高端制造業和研發維修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和營商環境,推動保稅新業態發展。
海關總署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司司長 陳振沖:推動動態調整保稅維修產品目錄,解決維修目錄范圍較窄,調整機制響應不及時的問題,支持開展保稅培訓新業態,滿足國內市場高端培訓需求。
另外,允許免稅店貨物由綜保區從境外進口,支持免稅保稅銜接發展。
從貿易方式看,產業鏈更長、附加值更高的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速快于整體,占進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1.2個百分點,達到65.5%,貿易自主發展能力穩步增強;
從區域布局看,中西部地區、東北三省開放發展步伐加快,上半年進出口分別增長2.8%、4.5%,分別高出整體增速0.7個和2.4個百分點,合計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至21%,區域發展更趨平衡。
對于下半年的外貿走勢,呂大良表示,既感到壓力也有信心。當前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脹仍處于高位,地緣政治沖突持續,短期外需回暖,動力不足,我國外貿穩增長仍面臨較大的壓力,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的韌性強,潛力大,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
隨著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持續發力,有信心有基礎也有條件實現進出口促穩提質的目標。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保稅區行業投資潛力及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保稅區,也稱保稅倉庫區,級別低于綜合保稅區。這是一國海關設置的或經海關批準注冊、受海關監督和管理的可以較長時間存儲商品的區域。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海關實施特殊監管的經濟區域。
保稅區的功能定位為“保稅倉儲、出口加工、轉口貿易”三大功能。保稅區具有進出口加工、國際貿易、保稅倉儲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證、免稅、保稅”政策,實行“境內關外”運作方式,是中國對外開放程度最高、運作機制最便捷、政策最優惠的經濟區域之一。
1998年,海關總署從國家制度層面確立了加工貿易保稅制度。2012年起,國務院整合優化現有保稅區,并新增特殊監管區域統一命名為“綜合保稅區”;
2015年開始,國家政策逐漸偏向于在原有的基礎上拓展保稅區的出口功能;2019年以來,我國政策逐漸將重點放在推動綜合保稅區的發展上。
保稅區可分為一般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跨境工業區、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截至2022年10月,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共168個,其中,一般保稅區8個、出口加工區1個、跨境工業區1個、保稅港區2個、綜合保稅區156個、保稅物流園區0個。
從省市分布情況來看,保稅區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尤其分布在江蘇、廣東、山東和浙江這些省份。截至2022年10月,江蘇省共有保稅區21個、廣東省共有保稅區16個、山東省共有保稅區14個、浙江省共有保稅區12個。
從中國保稅區進出口總額來看,2022年1-10月,排名前十名的保稅區分別為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深圳福田保稅區、昆山綜合保稅區、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松江綜合保稅區、深圳前海綜合保稅區、蘇州工業園綜合保稅區、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其中,上海外高橋保稅區進出口總額遙遙領先,超過7000億元。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9〕3號),賦予綜合保稅區改革開放新使命。
綜合保稅區作為開放型經濟建設的重要平臺,對發展對外貿易、吸引外商投資、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把綜合保稅區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發設計中心、物流分撥中心、檢測維修中心、銷售服務中心,必須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引進適合入區的項目,禁止自動化程度低、工藝裝備落后等本質安全水平低的項目入區,禁止引進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以及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商品的加工貿易業務。
自2023年7月3日封關運行以來,河南開封綜合保稅區完成進出口總貨值1.19億元,主要商品為農用機械、化妝品及精煉銅等。
其中一線進出口貨值9041.84萬元,二線進出口貨值2896.81萬元;監管總貨運量1490.37噸,實際征收稅款6.74萬元;首次開展跨境電商“1210”模式,進口商品為化妝品,貨值3008.47萬元。
開封綜合保稅區作為開封對外開放的新平臺,助力轄區外貿業務平穩增長,經濟社會效應初步顯現。
2022年特殊區域進出口總值達到8.4萬億元人民幣,占我國對外貿易總值的20%。我國特殊區域以不到十萬分之五的國土面積貢獻了全國五分之一的對外貿易進口值。
其中,2022年保稅維修進出口總值達到1984億元,同比增長32.7%。三是區域發展更加協調。特殊區域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帶動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態勢明顯。
其中,四川、重慶、河南、陜西等省(市)特殊區域進出口總值占當地外貿進出口總值的比重超過50%甚至60%。
進入“十四五”時期,國際形勢深刻變化,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成為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對綜合保稅區的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即從傳統的“國際要素接口”向“開放經濟樞紐”轉型。
未來,如何著眼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國際創新要素競爭,聚焦特色定位和稟賦優勢,主動謀劃戰略升級,建設成為開放度更高、綜合營商成本更低、國際創新要素吸引力更強、輻射帶動更廣的開放型經濟樞紐,已成為全國各地保稅區亟待思考的問題。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保稅區行業投資潛力及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保稅區行業投資潛力及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保稅區(Bonded Area ;the low-tax; tariff-free zone ;tax-protected zone),也稱保稅倉庫區,級別低于綜合保稅區。這是一國海關設置的或經海關批準注冊、受海關監督和管理的可以較...
查看詳情
我國生活垃圾年產量為4億噸左右,并以大約每年8%的速度遞增。按照正常工作量算,人工分揀垃圾每人每天也只能處理1503...
8月16日,騰訊發布2023年第二季度及中期業績,二季度實現營收1492億元,同比增長11%,凈利潤375億元,同比增長33%;...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已投運電力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70.2GW(含抽水蓄能、熔融鹽儲熱、新型儲能),同比增長44%。4...
鋰被譽為“白色石油”,隨著新能源汽車、儲能產業的蓬勃發展,其戰略地位與日俱增。2022年我國出口到美國的鋰電池金額...
以綜保區為主體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以下簡稱“特殊區域”)作為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在擴大對外貿易、吸引外商投資和...
快遞行業競爭狀況如何?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超600億件,同比增長超17%;快遞業務收入有望超550...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