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加快建設信息網絡基礎設施。伴隨著一系列政策及利好漸次落地,“新基建”運行穩中向好,相關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改善明顯。
無論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算力設施、集成電路,還是城市的智慧交通、智慧物流、工業互聯網,抑或是安全可靠的新能源、熱力電網,這些新型基礎設施(以下簡稱“新基建”)是國民經濟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引領性的重要布局,也是北京高質量發展的“基石”。
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支撐,以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及衛星通信為代表的新基建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2022年,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加快建設信息網絡基礎設施。伴隨著一系列政策及利好漸次落地,“新基建”運行穩中向好,相關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改善明顯。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推進城鎮化建設,對于解決“三農”問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等具有重大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部署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推動我國城鎮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貫徹落實好這一重要部署,將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實支撐。
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實現城鎮化,在人類發展史上沒有先例。國外實踐證明:粗放擴張、人地失衡、舉債度日、破壞環境的老路不能再走了,也走不通了。新時代十年來,我國探索走出一條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這條目標正確、方向對頭的城鎮化新路,有利于釋放內需巨大潛力,提高勞動生產率,破解城鄉二元結構,促進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經濟和生態環境也能從中受益。
城市是現代化建設的“火車頭”,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為經濟社會發展賦能,必須不斷優化城鎮化空間布局和形態。既要發揮城市群、都市圈在增強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輻射帶動區域發展的重要作用;也要分類引導小城鎮發展,發展縣域經濟,破解“大城市病”。時下,我國城鎮化已經進入“下半場”,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中后期向成熟期過渡的關鍵階段。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構成了未來城鎮化工作的重要方向,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行業市場前瞻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規劃報告》顯示:
近年來,各地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高效治理、精細治理打造城市名片。城鎮化建設既要有“外延式擴張”,也要有“內涵式發展”;既要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也要滿足不同群體的多樣化需求。修復城市生態空間,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完善公共衛生體系,讓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營造創業良好環境,讓人才如魚得水……每一項工作都呼喚提升城市規劃、建設、治理的水平。只有苦練內功、下足繡花功夫,才能讓人們享有更多高品質的城市生活。
新型城鎮化核心是人的城鎮化。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實現市民化,是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已累計實現1.3億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持續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工作,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讓他們“進得來”;也要完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讓他們“留得住”;還要提高勞動素質與就業技能,讓他們“有發展”。適應生活空間的轉移、戶籍身份的轉化,實現職業狀態的轉換、生活方式的轉變,農業轉移人口就可以真正融入新環境、開啟新生活。
這樣的變化意味深長:新中國成立初期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僅10.6%,到2022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增長到65.2%。曾經的“鄉土中國”正在加速走向“城鎮中國”,這一歷史大跨越成為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有力寫照。
我國新市民這一群體約有3億人,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問題”。服務好新市民,對于進一步提升消費恢復動力、盡快穩定房地產市場、協同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均具有重要意義。
鄉城轉移人口、城際轉移人口和落戶不滿三年的人口分別約有1.72億、8200萬和4600萬。服務好占新市民主體的1.72億鄉城轉移人口,有助于推進鄉村振興,而服務好8200萬的城際轉移人口,對于推進新型城鎮化有積極影響,因此服務新市民、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是相互促進的。
一季度基建投資增速或達10%
2月份我國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全國各類工程機械設備平均開工率為53.77%,繼續保持加速態勢。其中挖掘機作為項目開工信號,一直處于高開工狀態,2月份挖掘機單月平均開工率為57.47%,超過今年1月的54.79%。在業界看來,這表明我國新一批重大基建項目陸續展開。
在資金方面,財政支持的力度加大。日前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1.2%,增速較去年底明顯回落,但支出明顯加快、“前置發力”特征顯著,基建是主要發力方向。
在業界專家看來,今年穩增長動能在于消費與基建。當前基建投資在2022年高增速的基礎上繼續保持高增長,這與建筑業PMI(采購經理指數)指數回升以及挖掘機指數等上升相匹配。考慮到當前基建的資金端和項目端情況均表現良好,預計今年一季度基建投資增速有望達到10%左右。
在建筑業PMI指數方面,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月份各地工程項目集中開復工,建筑業施工進度加快,商務活動指數為60.2%,高于上月3.8個百分點。從企業用工看,從業人員指數升至58.6%,高于上月5.5個百分點,建筑業企業用工量明顯增加。
《2022-2027年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行業市場前瞻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規劃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行業市場前瞻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規劃報告
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經濟信息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海關總署、全國商業信息...
查看詳情
高標準農田是適應綠色生產、可持續發展新要求,全面加強、穩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立與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相適...
《湖北省危險廢物分級分類管理辦法(試行)》,組織2023年危險廢物經營單位圍繞規范化環境管理座談。各地生態環境分局...
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盡管過去相對滯后,這個復雜而龐大的行業正逐漸意識到數...
有色金屬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材料,航空、航天、汽車、機械制造、電力、通訊、建筑、家電等絕大部分行業都以有色金屬...
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數量持續增長。我國從事知識產權服務的機構...
河北省現有66家危險廢物經營企業,核準規模達到了268.87萬噸/年,增加了27.2萬噸/年。金屬資源化核準規模63.48萬噸4...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