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底,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二是質量提升。在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同時,推進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治理部分區域退化耕地,配套排灌設施。這對糧食產能提升和生產穩定發展提供了堅強的設施保障。
高標準農田是糧食生產的基礎,也是國家糧食安全的保障。我國將從規劃引領、投入機制、整建制試點、管護機制等四方面發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在會上介紹說,多年來,中央高度重視,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創新投融資機制,提高建設標準,大范圍、大力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
這些進展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規模擴大。截至2022年底,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二是質量提升。在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同時,推進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治理部分區域退化耕地,配套排灌設施。這對糧食產能提升和生產穩定發展提供了堅強的設施保障。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
曾衍德表示,農業農村部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重要措施,加大投入、加快建設,提升糧食產能。重點抓好以下四個方面:
加強規劃引領。農業農村部正抓緊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建設思路、區域布局、重點內容和進度安排及保障措施。今年將新建4500萬畝、改造提升3500萬畝,目前任務已與各省份對接落實。
創新投入機制。以中央財政投入為引導,推行政府投資與金融信貸投貸聯動,指導地方用足用好土地出讓收益、新增耕地指標調劑收益、專項債券等,引導金融、社會資本投入。
開展整建制試點。選擇糧食主產區的部分地市、縣開展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探索有效工作機制、投入模式和技術路徑。目前已在山東德州市等20個地區開展試點。
健全管護機制。制定完善建后管護制度,指導地方落實管護資金,明確管護主體,壓實管護責任。探索引入保險機制、購買第三方服務、委托專業化機構等市場化方式,因地制宜建立管用有效管護機制。
農田水利建設投資助力鄉村振興
從水利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一季度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良好開局,新開工重大水利工程11項,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898億元,落實水利建設投資4071億元。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農田水利工程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水利部副部長王道席表示,2023年開年以來,水利部抓住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歷史機遇,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推動,抓早抓實,強化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水利投資落實和工程建設會商調度,水利系統上下聯動,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全面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一季度實現良好開局,為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作出了水利貢獻。
據介紹,一季度,新開工湖北姚家平水利樞紐、安徽鳳凰山水庫、寧夏賀蘭山東麓防洪治理工程、四川三壩水庫、云南騰沖灌區等11項重大水利工程,總投資規模476億元,較去年同期多6項、多增投資規模252億元。
一季度,全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898億元,同比增加76.2%。其中,廣東、云南、河北、福建、浙江、四川等6個省份完成投資均超過了100億元。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云南滇中引水、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設,湖北碾盤山、江西花橋水利樞紐工程實現下閘蓄水。
一季度,全國落實水利建設投資4071億元,同比增加548億元,增幅15.6%,其中,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銀行貸款、社會資本落實規模明顯好于去年同期。一季度,全國新開工水利項目7239個,較去年同期多1948項;新增投資規模3206億元,較去年同期多562億元。
高標準農田建設讓“糧田”變“良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耕地保護建設,明確指出,保耕地不僅要保數量,更要提質量,建設高標準農田是一個重要抓手,要堅定不移抓下去;強調要加強耕地用途管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在2018年機構改革中,為統籌實施好高標準農田建設,把原來分散在有關部門的農田建設項目管理職責統一歸并到農業農村部,構建集中統一高效的農田建設管理新體制,優化建設布局、完善建設內容、明確建設標準、強化項目管理。2021年出臺的《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等原則,把全國分為東北、黃淮海、長江中下游、東南、西南、西北、青藏七大區域,每個區域再區分平原、山地丘陵、水田旱地等分類確定建設內容和建設標準,并明確了建設重點區域、限制區域(如水土流失易發區等)和禁止區域(如退耕還林區等),嚴禁毀林開山造田,防止破壞生態環境。
截至2022年底,全國已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能夠穩定保障1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規劃》提出,到2030年建成12億畝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2.8億畝高標準農田,以此穩定保障1.2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黨的二十大立足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作出了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的戰略部署,目標令人鼓舞,任務十分艱巨。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現在已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僅占耕地總量一半左右,不到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的2/3。而且,按照先易后難建設,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我國現狀耕地中,旱地約占一半,水田和水澆地各占約1/4,剩余要建設的耕地約2/3分布在丘陵山區,多數是旱地,建設難度大、成本高,要完成任務必須付出艱苦努力。但我們相信,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有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各地的共同行動,建設目標一定能如期實現,人均擁有1畝高標準農田,糧食安全根基將更為牢靠。
近年來,我們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以構建務實管用的農田建設制度框架體系為切入點,促進農田建設事業持續健康發展。一是加強頂層設計。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 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明確了此后一個時期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政策要求,提出了“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群眾參與”的工作機制。2021年國務院批復了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明確了此后十年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點方向和具體目標任務;各地先后印發本地區規劃,形成了中央、省、市、縣四級規劃體系。二是構建制度標準體系。緊扣項目管理全流程、全生命周期,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先后出臺了農田建設項目管理、資金管理、質量管理、竣工驗收、調度統計、工作紀律、評價激勵等多方面制度辦法,制修訂了《高標準農田建設 通則》《耕地質量等級》等國家標準,各地根據本地實際制定細化了相應制度標準,初步建立了耕地質量建設保護制度標準體系。三是完善法律政策體系。推動出臺《黑土地保護法》,加快《糧食安全保障法》《耕地保護法》立法進程,強化高標準農田建設法律保障。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年度任務落實、建設布局、資金籌措、質量監督、上圖入庫、建后管護等政策,指導各地有序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四是健全管理體系。2018年機構改革后,形成了農業農村部門牽頭抓總、各部門分工協作的項目和資金管理新機制,構建了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建設標準、統一組織實施、統一驗收考核、統一上圖入庫的“五統一”農田建設管理新格局。
《2023-2028年中國農田水利工程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農田水利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農田水利工程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農田水利工程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農田水利工程行業的市場規模、農田水利工程市場供需求狀況、農田水利工程市場競爭狀況和農田水利工程主要企業經營情況,同時對農田水利工程行業的未來發展做...
查看詳情
國內首條智慧高速公路應用今年以來,各地先后出臺多項政策推進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發展,而國內首條智慧高速的落地加速了...
辣椒別名辣茄、海椒,是重要的蔬菜品種。辣椒營養豐富、風味多樣、生長性強,可鮮食,也可加工成辣椒醬、干辣椒和辣椒...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有力武器和擴大內需的重中之重,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在假期期間呈現出良好的復蘇勢頭,成為市場亮...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鋼鐵生產國,粗鋼產量占世界總量一半以上,但高端特殊鋼與特種合金的品質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其中生...
軍用氫燃料電池已從發展階段進入成熟應用階段,發展勢頭強勁。報告指出,近年來,軍用氫燃料電池已經開始應用于國內外...
磷酸鐵的生產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人工成本、設備維護成本等。其中,原材料成本是磷酸鐵生產的主要成本...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