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護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規范保險銷售行為,統一保險銷售行為監管要求,金融監管總局近日發布《保險銷售行為管理辦法》(以下簡稱《銷售辦法》),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為保護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規范保險銷售行為,統一保險銷售行為監管要求,金融監管總局近日發布《保險銷售行為管理辦法》(以下簡稱《銷售辦法》),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銷售辦法》要求,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及其保險銷售人員不得使用強制搭售、信息系統或者網頁默認勾選等方式與投保人訂立保險合同。
保險銷售行為直接影響保險消費者權益,近年來監管部門收到了大量因保險銷售不規范導致的糾紛投訴。為此,《銷售辦法》將保險銷售行為分為保險銷售前行為、保險銷售中行為和保險銷售后行為三個階段,區分不同階段特點,分別加以規制。
一是:保險銷售前行為管理,對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業務范圍、信息化系統、條款術語、信息披露、產品分類分級、銷售人員分級、銷售宣傳等進行規制。
二是:保險銷售中行為管理,要求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了解客戶并適當銷售,禁止強制搭售和默認勾選,在銷售時告知身份、相關事項,提示責任減輕和免除說明等。
三是:保險銷售后行為管理,對保單送達、回訪、長期險人員變更通知、人員變更后禁止行為、退保等提出要求。
金融監管總局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保險銷售行為是保險公司為了實現與投保人訂立保險合同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是具有時間跨度的連續性行為而非時點性行為。
保險銷售前行為是指保險公司及受其委托的保險中介機構、其他機構為訂立保險合同創造環境、準備條件、招攬保險合同相對人的行為;保險銷售中行為是指保險公司及受其委托的保險中介機構、其他機構與特定相對人為訂立保險合同就合同內容進行溝通、商談,作出要約和承諾的行為;
保險銷售后行為是指保險公司及受其委托的保險中介機構、其他機構履行基于保險合同訂立而產生的保單送達、回訪、信息通知、檔案管理等附隨義務的行為。
其中,保險銷售前行為與保險銷售中行為區分的關鍵點是:保險銷售行為的相對人是否特定化,以及保險銷售行為是否已進入就保險合同的具體內容進行溝通、商談,作出要約和承諾的階段。
“《銷售辦法》是金融監管總局提升保險消費者獲得感的重要舉措,是完善行為監管制度體系、構建保險銷售行為監管框架的基礎環節。”
該負責人表示,《銷售辦法》的出臺,體現了金融監管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有助于提升保險行業銷售行為規范性,有效增強保險消費者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保險科技市場的第一大參與主體,是相對傳統的保險公司以及保險經紀公司,比如人保、國壽、平安、太保、太平,大童、明亞、泛華等等。
第二大主體是互聯網保險公司,典型的包括眾安、泰康在線、易安和安心四大家,其業務模式、經營理念、科技投入與傳統的保險公司有相當大的差別,在保險科技領域有更多的突破和發展。
第二大主體是互聯網保險公司,典型的包括眾安、泰康在線、易安和安心四大家,其業務模式、經營理念、科技投入與傳統的保險公司有相當大的差別,在保險科技領域有更多的突破和發展。中研研究院出版的保險科技典型業務創新案例
《上半年互聯網財產保險市場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互聯網財產保險市場累計實現保費收入472億元,同比增長27%。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滲透率由2020年的5.9%上升至6.4%,與2019年持平。
此次《報告》以中保協面向70余家財產保險公司開展的市場調研和月度監測數據為基礎。根據《報告》,截至2021年6月末,互聯網財產保險行業保費前三家保險公司所占市場份額為44%,較2020年年底提升3個百分點。
按照上半年互聯網財產保險保費規模排名,前三名為眾安保險、泰康在線和人保財險,市場占有率分別為21%、12%和11%。
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國保險科技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中國銀保監會印發《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全面推進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和滿足人民群眾需要。隨著保險科技的應用,以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助力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已日漸成為業內共識。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互聯網與移動技術、虛擬現實和基因技術的快速發展,保險業主動加入科技隊伍中,將科技與保險相結合,提出保險科技。
當前保險科技在營銷、理賠、數據分析、客服、用戶追蹤、產品推廣和風險評定等領域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十九大提出的加強創建創新型國家以及一帶一路、供給側改革等政策更是給保險業的變革提供了新的契機。
保險科技區塊鏈實現“去信任”靠的是在每個區塊上保留所有的交易信息,以供系統交叉驗證。由于每個區塊保留所有交易信息,隨著越來越多信息的加入,必然導致交易信息的爆發式增長,必然會帶來信息存儲成本的急劇上升。同時信息量越大,交叉驗證所需的時間越長,效率也會越低下。
保險科技系統升級修復機制不完善。傳統“中心化”系統可以在服務空閑期關閉系統后進行系統升級及漏洞修補。而在“去中心化”模式下,由于節點數量龐大,參與者身份匿名,不可能關閉系統集中進行升級。
中國保險科技行業市場規模為965.59億元,2026年中國保險科技行業市場規模為1673.6億元,預測2021-2026年期間中國保險科技行業市場規模復合增長率為11.63%。
保險科技行業專利分析
從保險科技行業專利數得分角度來看,專利數得分處于50至60之間的企業高達152家,占比高達91%,這表明中國保險行業的專利發明步調較為一致,而專利得分高于60分的企業僅有15家,說明不論是財險公司還是壽險公司,專利數多集中于大型保險企業,其余保險企業多依賴科技的引入。
保險與科技的融合發展日益呈現出三大發展趨勢,包括:科技持續賦能保險業態新基建與保險生態的升級、保險產品服務日益數字化和線上化、科技賦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進一步提升。
保險業的另外兩大趨勢則是目前業內更為常見的產品服務日益數字化和線上化、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更加智能化。
針對前者,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的升級,將助力保險機構在大數據風控、反欺詐、精準營銷和智能客服等方面構筑更強運營能力,實現從獲客、到售后服務的全流程線上化與卓越服務體驗。
比如陽光保險重點部署產品設計、客戶營銷、風控管理、理賠服務等核心業務環節,在科技創新能力對保險業務全流程賦能方面卓有成效。
其為營銷展業專門自研智能保顧產品“陽光小智”,支持173種算法,可以計算客戶保障缺口,推薦個性化的保險產品組合。
保險科技其自主研發的“客服機器人”能夠為客戶提供智能語音業務辦理和在線自助業務辦理服務,智能語音客服和智能文本客服的業務辦理準確率分別達到94.9%和87.2%,有效解決客戶在業務辦理過程中所遇問題。
針對后者提及的風險防范化解,陽光同樣走在了業內前端。在提升風控能力方面,陽光利用大數據建模和機器學習等技術,持續提升風險識別與定價、理賠與反欺詐、反洗錢等業務流程的風險防控水平。
如人身險方面,陽光研發的“壽險智能核保大腦”是包括智能核保引擎、智能核保機器人、智能核保AI、天網系統等的數字化核保體系,能夠有效控制承保風險。
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AI帶來的變化也發生在保險科技業。從前端銷售、產品定價,到風險控制、理賠服務,整個保險產業的價值鏈正在被重構。
中國保險科技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公司資深研究團隊對市場各類資訊進行整理分析,行業研究報告可以幫助投資者合理分析保險科技行業的市場現狀,為投資者進行投資作出行業前景預判,挖掘投資價值,同時提出行業投資策略和營銷策略等方面的建議。
中國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保險科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
據了解,該行業發展空間極大,未來保險科技市場現狀如何呢?請查看,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國保險科技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保險科技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保險科技,一般而言指信息革命后,推進保險行業的轉型升級所涉及的一系列的新技術和現代科技。這些新技術的應用方向包括保險產品的創新,營銷升級,保險公司內部管理效率的提升等等。隨著保險科...
查看詳情
城鎮供水也稱城市供水。城鎮供水是現代城鎮的基礎設施,是城鎮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任務是保證城鎮居民、工商企業...
量子計算技術作為一項面向未來的科技,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量子模擬器和在線工具等方式去了解這個新興發展方向。...
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國際化的趨勢也在不斷加強,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
目前,國管局在河北雄安新區召開新能源汽車推廣現場會暨全國公務用車管理工作座談會。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水路運輸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為船舶、集裝箱等運輸設備制造行業,燃油、電力等能源物資及港口運輸設施;中游為水路運輸...
一直以來,關于中國究竟有多少房子,目前,我國房屋空置率究竟有多少呢?近些年來,不少機構都發布了相關的研究報告,2...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