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加工是用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的方法,將農業的主、副產品制成各種食品或其他用品的一種生產活動。是農產品由生產領域進入消費領域的一個重要環節。
近些年來,鄉村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超過19萬億元,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52︰1。休閑農業營業收入超過7000億元,農產品網絡零售額超過5300億元。
央財政累計支持建設18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30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和1509個農業產業強鎮,各地也建設了一批不同規模的產業園區和加工園區,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業集合的態勢加快形成。四是品牌影響不斷增強。累計認定綠色農產品、有機食品6.8萬個,培育3000多個區域公用品牌,發布144個農業精品品牌,創響一大批小而精、特而美的優勢特色農業品牌。
農產品加工是用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的方法,將農業的主、副產品制成各種食品或其他用品的一種生產活動。是農產品由生產領域進入消費領域的一個重要環節。主要包括糧食加工、飼料加工、榨油、釀造、制糖、制茶、烤煙、纖維加工以及果品、蔬菜、畜產品、水產品等的加工。農產品加工過程及采用方法因產品種類及消費要求的不同而定。農產品加工可以縮減農產品的體積和重量,便于運輸,可以使易腐的農產品變得不易腐爛,保證品質不變,保證市場供應;還可以使農產品得到綜合利用,增加價值,提高農民收入。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關系到國計民生。作為提供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農業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進程。據農業農村部監測,2021年,中國農林牧漁業增加值8.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27%。隨著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保供穩價和助企紓困等政策措施的有力推進,2021年,農產品加工業穩定恢復。2021年,中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完成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2.1%。從1-12月來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呈下降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加強了農產品加工研發力度, 取得了一大批有影響、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并得到應用。隨著農業技術的進步, 農產品質量普遍提高, 一方面, 推廣良種和先進實用技術, 農產品優質率大幅提高, 另一方面, 農業機械化全面提速, 農民生產效率得到提高。農產品加工機械是指把各類農產品加工成供直接消費的成品、生產用的種子和工業原料的機械設備。廣義的農產品加工機械還包括加工各種畜產品、林產品和水產品的機械和設備。
盡管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在技術應用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績, 但與經濟發達國家相比, 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總體水平還有較大的差距。發達同家農產品加工業的產值一般為農業產值的2~4倍, 而中國只有l倍左右;發達國家初級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80%以上, 而中國只有30%;發達國家加工品占食物消費總量的80%以上, 而中國還不到30%;發達國家的種植業、養殖業產品加工成食品的比例都在30%以上, 而我國僅為2%~6%。農產品加工能力低下與人們日益豐富的消費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已成為現階段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農產品加工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2021年,中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實現利潤總額比上年下降1.6%。從1-12月來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率呈下降趨勢。2021年5月,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印發《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2021年)》,明確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13個重點產業和領域方面,該《指引》還明確表示推動設立政府資金引導、金融機構大力支持、社會資本廣泛參與、市場化運作的鄉村振興基金。2021年中國農產品加工獲得投融資7起,獲得融資金額15.6億元,全部為國內投資。
中國農產品加工國內融資熱度最高,達到18起,融資金額為9.67億元,2017-2021年期間,國內農產品加工融資熱度較2016年有所下降,但是平均融資金額有所提升。2015-2020年中國農產品加工獲得海外投融資事件分別為1起、1起、2起、3起、2起、4起,融資金額分別為0.065億元、0.001億元、0.156億元、0.775億元、0.605億元、12.719億元。2020年的融資金額、融資數量均為2015年以來的最高值。從融資輪次來看,2021年中國農產品加工獲得獲得1次Pre-A輪融資,融資金額為0.3億元;獲得1次A輪融資,融資金額為0.3;獲得1次B+輪融資,融資金額為8;獲得1次E輪融資,融資金額為3;獲得2次戰略投資融資,融資金額為3。
從國家層面出臺政策,探索地方建設用地指標按一定比例采取定向劃歸方式提供給農產品加工企業使用。將廢棄和閑置的建設用地優先安排給農產品加工企業使用,簡化審批手續。探索和試點小微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廠房臨時用地保障機制。將農產品加工企業所需人才納入當地人才引進計劃,對加盟大學生和專業人才由財政出資提供薪酬補助,為農產品加工企業留住人才創造條件。在外資控制力較強的農產品加工行業,重點支持和培養一批本土戰略性名牌企業,增強國內農產品加工企業抗衡外資企業的能力。建立及時、準確、有效的加工農產品網絡信息平臺,加大加工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體系建設力度。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負責人劉涵表示,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采取有力措施,確保未來一段時期,特別是元旦、春節期間“菜籃子”市場平穩運行。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抓好生產保供。持續抓好冬春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確保生豬等畜禽產能總體穩定。落實落細各項防災減災措施,守好老百姓的“菜籃子”和“果盤子”。二是加強產銷對接。加強市場監測預警,組織開展產銷對接活動,引導生產經營主體做好鮮活農產品的儲藏保鮮,促進“菜籃子”產品均衡有序上市。三是強化責任落實。開展“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督促指導大中城市做好極端天氣“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預案,確保重點品種不脫銷、不斷檔。
農產品加工向深度、精度及專用化方向發展。隨著農產品直接消費需求的下降, 加工制品的比重上升, 農產品加工業的產品結構開始向多樣化的方向發展, 產品附加值不斷提高, 主要農產品深加工或二次以上加工的比例達到30%以上。開發出各種等級的專用面粉、玉米粉、變性淀粉、各種專用油、系列植物蛋白, 研制成功具有高附加值的低酚棉籽蛋白發泡粉和乳化劑。新技術在農產品加工業中逐步應用, 例如微波技術、速凍技術、真空壓力技術、膜分離技術、擠壓膨化技術、超微粉碎技術、微膠囊技術以及電子技術等與自身相比技術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農產品加工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農產品加工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農產品加工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農產品加工行業的國內外發展概況、行業的發展環境、市場分析(市場規模、市場結構、市場特點等)、競爭分析(行業集中度、競爭格局、競爭組群、競爭因素等)、...
查看詳情
肉罐頭市場前景如何?未來肉罐頭市場潛力怎么樣?肉罐頭的表現可能會更加明顯,可能會擔心這類產品的原料不新鮮、配料不...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負責人陳光華表示,下一步,將重點抓好三項工作,促進生豬生產穩定發展。一是:穩定產能。調整優...
創可貼的概念、行業概況創可貼中,最常用的是苯扎氯銨貼,所含藥物為陽離子表面活性劑,有一定殺菌功效。它是我們生活...
水產品作為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等營養物質,關系到我國居民健康,是重要的食品來源,特別...
未來,隨著國產軟件企業深耕行業,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國產軟件的功能和性能都將逐漸趕上國外軟件。工業設計領域的CADC...
地毯是世界范圍內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工藝美術品類之一,不管是住宅、賓館,還是商場、寫字樓,地毯都無處不在,具有減...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