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2019-2022年中國雞蛋產量(萬噸)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禽蛋產量為3456.38萬噸,同比增長1.4%。其中,據整理結果顯示,河南、山東和河北分別以456.2萬噸、438.10萬噸和398.40萬噸的數據占據我國各省禽蛋產量前三位,相應的占比為13.20%、12.68%和11.53%。西藏禽蛋產量最少,不足1萬噸。禽蛋產量高的基本是農業比較發達的省份,例如河南、山東、河北、湖北、安徽等。
2023年中國雞蛋行業供給特點分析
中國雞蛋生產特點:
1.遺傳多樣性
得益于廣袤的土地、地理和生態多樣性、獨特的生活習性和長期的馴化傳統,中國擁有114個獨特而多樣的土雞品種,如烏骨雞、東鄉藍殼雞和藏雞。這些品種適應不同的環境,產各種蛋,但與商業雜交品種相比,通常在生長速度和產蛋量方面表現較差。這些遺傳資源為遺傳和基因組研究提供了豐富而不可或缺的育種材料。此外,科學家和育種專家正在積極改進這些品種,并將其納入現代育種計劃,以提高性能和效率。
2.產品多樣性
中國市場的鮮蛋結構比其他任何國家都更加多樣化。鮮蛋主要有四種,即棕色(55%)、粉紅色(43%)、白色(1%)和藍色殼(1%)蛋。雖然棕色雞蛋是餐桌上的大多數雞蛋,但粉紅色雞蛋(淺棕色雞蛋)由于與本土雞蛋相似而越來越受中國消費者的歡迎。粉紅色的蛋主要由棕色蛋和白色蛋雜交產生。與粉紅色雞蛋相比,較小的雞蛋(40–55克)價格更高,因為蛋黃比例更高,味道更好。
3.生產多樣性
在過去的40年里,中國的蛋雞產業逐漸從傳統的后院養殖轉向各種規模的蛋雞養殖場。飼養家禽有許多不同的方式。這些生產系統是從小型村級家禽養殖場到大型公司控制生產和營銷鏈所有方面的現代綜合集約經營。人們可以發現,大部分地區都存在著多種多樣的生產體系,從農民居住的同一個院子里的數百只籠養蛋雞到實行數百萬蛋雞工業化生產的現代農場。2010年,中國原農業部啟動了一項全國性項目,以促進蛋雞養殖場的標準化和擴建,對蛋雞的生產結構產生了重大影響。
圖表:2019-2022年中國雞蛋消費量(萬噸)
2020年國內雞蛋的消費量2947.8萬噸,全球排名第一,人均296枚,全球排名第三。2022年消費量為2906.5萬噸。2023年消費者雞蛋需求比2022年稍有上升,由于目前居民休閑運動意識的增強,中國正在加大飲食文化的重視程度,雞蛋作為高營養的調味品越來越受青睞,成為人們更健康的調味品準備,加上廉價的價格,讓雞蛋成為消費者應用量更大的食品之一,可預計消費者的對雞蛋的需求仍將保持較高水平,尤其是在春夏季節。
2023年,全國雞蛋市場供需情況將較穩定。由于政府部門的合理投入和合理管理,雞蛋供應量將保持較高水平,雖然不足以完全滿足市場需求,但可以穩定滿足市場需求,而雞蛋消費量也處于較高水平,由于雞蛋價格較低,仍然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因此雞蛋供求狀況總體較為穩定。
國內雞蛋產品市場的三大瓶頸
現代蛋雞產業面臨三大“卡脖子”難題,一是糧食安全,二是良種問題,三是復雜疾病。既要看到近年來國內蛋雞生產總體向好,也要看到國內蛋雞產業可持續發展,仍然面臨包括疾病防控形勢嚴峻、新增養殖用地難、雞蛋產品增值潛力尚未全部挖掘等諸多挑戰。
至于良種,中國蛋雞業的“良種夢”,應該做到“四個適應”——高密度養殖、高強度免疫、頻繁應激、生產模式。在國內,缺的不是能育種的人,而是實實在在搞育種的人;缺的不是中國品種,而是與國內疾病復雜環境適應性強的“抗病良種”。
尤其是疾病。現代養殖最大困惑是“流氓”病毒,它們千方百計逃避人類所采取的生物安全舉措,導致“癥”難對、“藥”難下,并持續“偷走”蛋雞生產力。
現代蛋雞產業的發展歷程,與其說是伴隨著科技發展在不斷進步,倒不如說是與病毒不斷賽跑、博弈的艱巨歷程。現代蛋雞業最大、最現實的威脅,仍然是病毒。
蛋雞產業的自主育種能力也明顯提升。國內商品蛋雞產蛋性能總體上與發達國家相當,我國自主培育的高產蛋雞品種和地方特色蛋雞品種,已占全國市場的半壁江山。
然而,蛋雞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仍然面臨不少挑戰。
比如,疾病防控形勢嚴峻。目前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持續多發、多種病毒共存。在全球8條候鳥遷徙路線中,途經我國的就有3條。境外禽流感疫病傳入風險極大。
歷史教訓警示我們,禽流感疫情是可能影響家禽業可持續發展最大的不確定因素,而且帶來的損失十分巨大。此外,禽白血病等垂直傳染疫病對家禽業生產的影響也非常大。
再比如,新增養殖用地難。隨著國家對耕地用途管制越來越緊,新建蛋雞養殖場用地審批難上加難。
此外,雞蛋產品增值潛力尚未全部挖掘。我國禽蛋消費以鮮食為主,深加工比重較低,產品單一,附加值低。據行業測算,雞蛋深加工比重約為2%,遠低于發達國家20%左右的水平。
不能過度依賴疫苗:
現代養雞業的重要特征是規模化、集約化養殖。這種現代超大規模養殖模式本身就意味著風險,比如,高密度容易導致風險持續疊加、不同批次飼養容易導致風險繼代循環、容易出現說不清具體原因的“綜合征”等。
在面對病毒的現實威脅時,養雞業首先考慮的是采用疫苗進行免疫。畢竟疫苗是成本最低、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對保障家禽生產有著特殊意義。然而在生產實踐中,高強度免疫與家禽健康卻呈現“膠著狀態”。一方面,疫苗難下手。現代養雞生產成為一個整體系統,家禽疾病一病多因、一因多病,相互交織,“病毒、病因、病癥”很難理清線條關系;另一方面,疫苗下手后也難。比如,養殖者使用了很多防呼吸道疫病的疫苗,反倒使呼吸道問題越來越復雜。
由于現代養殖生產中的“軟刀子”難題太多,“硬貨”的疫苗不好下手,而養雞實踐中最為頭痛的疑難癥,也很難從疫苗免疫中找到答案。建議現代養殖模式必須突破“疫苗免疫依賴癥”。
這主要是基于五個方面的考慮。一是疫苗免疫管不了病毒變異。疫苗免疫在“彎道”上防住了病毒,但在“直道”上永遠只會跟著病毒跑,永遠有“免疫空檔期”。從這個意義講,容易變異的病毒最不適合傳統的疫苗免疫。
在產業實踐中,最大困惑是疫苗毒株“不對型號”、交叉保護力弱,導致野毒和疫苗毒混存于家禽體內,是免疫最大的失敗和潛在風險。
二是免疫沒有殺滅病毒,沒有消除性免疫。不能實現消除性免疫的疫苗免疫,意味著病毒不斷復制蔓延,從而引發蛋雞“疫苗免疫依賴癥”的生物安全風險。
三是疫苗免疫后產生的抗體是另類“抗生素”。疫苗免疫產生的中和抗體,具有逐漸擺脫病毒的“耐抗性”特征。疫苗免疫后,與其說是病毒的免疫逃逸,倒不如說疫苗免疫產生的抗體也逐漸產生了逃避病毒的特性。
四是頻繁免疫的刺激,導致家禽免疫抑制或免疫麻痹,負效應復雜。目前,免疫應激具有趕不走、頻繁、持續的“三難”特征,這已經成為現代養雞最難消除的疾病發生誘因。
五是現代養殖成為一個全新系統,會“馴化”或“設計”出新的病毒或者病毒特性來“逃避”疫苗免疫。這是因為現代生產系統會“馴化”病毒,好惹的病毒會逐漸退化,而不好惹的病毒會持續進化。而且針對有些疾病,疫苗雖然解決了病毒問題,卻解決不了病癥問題。
因此,中國養雞業要想實現健康養殖,必須關注疫苗免疫本身。雖然不可能永遠沿著歷史軌跡,無休止增加免疫強度和頻次,不但“禽體”有限,家禽的免疫力更有限,不可能被“無限的疫苗免疫增長速度”所裹挾。
養雞業既不能養成“疫苗免疫依賴癥”,更不能把疫苗免疫推向家禽健康保障“第一線”。其實,免疫減負本身就是生物安全提升的系統工程,其核心是蛋雞整體免疫力提升,降低對疫苗免疫的依賴,絕對不是“少打幾針”那么簡單,而是要特別關注“免疫池”綜合免疫力的培育。現代化、集約化養雞的本質,就是要培育與維護免疫力,強化蛋雞的“三種實力”——綜合抗病能力、機體代謝能力、持續高產體質耐力。
綜上所述,2023年全國雞蛋市場平均價格和消費供需格局將處于較穩定狀態,雞蛋價格將略有走勢,但不會有太大變化,供應量仍低于市場需求,但仍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消費量相對穩定增長,整體情況將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
欲了解更多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家禽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4-2029年中國家禽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中國的蛋品產業是涉農產業,又是關乎老百姓菜籃子質量的民生工程;如何推動養雞業從傳統、簡單的生產方式,向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的蛋品產業過渡,促進蛋品產業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
查看詳情
家具是指人類維持正常生活、從事生產實踐和開展社會活動必不可少的器具設施大類。家具也跟隨時代的腳步不斷發展創新,...
1、低速場地車行業發展現狀低速場地車是指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車、觀光車、高爾夫球車、物業電動掃地車等,主要是應用2...
1月16日,央視財經挖掘機指數發布最新一期報告。2023年,全國工程機械開工率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基本態勢。新年1...
科技服務是通過社會組織或者成員提供相互方便的一種活動類型。其用理論將自然界事實與現象之間聯系起來,由此便于科學...
在江蘇南京,各大餐飲企業的“年夜飯”預訂火爆,不少餐企還推出了“年菜禮盒”“年夜飯外賣大禮包”等,供消費者選擇...
工信部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光伏壓延玻璃產業總體呈現“產量增長,成本上漲、價格低位”的運行態勢。產量方面,1-12...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