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全球經濟結構調整與金融科技革命的雙重驅動下,資產證券化作為盤活存量資產、優化資源配置的核心金融工具,正成為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2025年,中國資產證券化市場進入“政策紅利釋放期”與“技術創新深化期”的疊加階段,市場規模突破15萬億美元,亞太地區占比超40%。
一、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政策驅動與市場擴容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5-2030年版資產證券化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顯示:中國資產證券化市場歷經試點探索、制度突破與規范化發展三個階段,已形成信貸資產證券化(CLO)、企業資產證券化(ABS)和資產支持票據(ABN)三大產品體系。2025年,政策紅利進一步釋放:基礎設施公募REITs試點擴圍至消費、新能源等領域,綠色資產證券化納入金融機構考核指標,跨境證券化“深港雙SPV”結構降低境外融資成本。政策從“規模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強調穿透式監管與信息披露,推動市場從主體信用驅動轉向資產信用驅動。
(二)技術創新與效率提升
金融科技深度融入資產證券化全流程:區塊鏈技術實現基礎資產穿透式管理,縮短發行周期;人工智能提升現金流預測與風險定價精度;大數據平臺整合工商、稅務等15個政府部門數據源,構建風險預警體系。技術驅動下,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發行、交易與結算線上化率顯著提升,運營成本降低,市場透明度增強。
(三)區域協同與差異化發展
區域經濟協同成為資產證券化發展的重要特征。東部地區依托金融資源優勢,探索新興產業資產證券化;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整合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資產;西部地區結合特色農業與文化旅游,發展生態資產證券化。區域性交易平臺打破行政壁壘,促進資產跨區域流通,提升市場流動性。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整理)
二、政府戰略規劃分析
(一)從“監管者”到“賦能者”的角色轉變
政府通過政策引導、制度創新與基礎設施建設,為資產證券化市場創造良好環境。一方面,完善法律法規,加強信息披露監管,保障市場規范運行;另一方面,設立專項基金、提供稅收優惠,鼓勵企業參與資產證券化。例如,財政部將保障性租賃住房ABS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貼息范圍,銀保監會推行“分層分類”監管機制,壓縮優質項目審核時限。
(二)戰略目標與實施路徑
政府戰略聚焦三大目標:一是擴大市場規模,推動基礎設施、綠色金融、科技創新等領域資產證券化;二是優化市場結構,提升機構投資者占比,降低市場風險;三是促進區域協同,打破行政壁壘,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實施路徑包括: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動跨境證券化合作;建立ESG評估體系,引導資金流向環保、節能領域;加強金融科技應用,提升市場效率與透明度。
三、政府戰略實施分析
(一)政策工具的創新與協同
政府通過“政策組合拳”推動資產證券化發展。例如,央行“穿透式管理”與交易所“負面清單+白名單”雙軌制并行,強化基礎資產質量與信息披露;新《證券法》修訂明確SPV破產隔離法律效力,降低法律風險;跨境理財互通政策拓寬資金渠道,吸引國際資本參與。政策工具的協同效應顯著提升市場活力。
(二)風險防控與市場穩定
政府構建“事前預防、事中監測、事后處置”的全鏈條風險防控體系。事前,建立動態壓力測試機制,提升基礎資產現金流覆蓋率;事中,開發智能監測系統,實現異常交易實時預警;事后,完善投資者保護機制,強化信息披露與責任追究。例如,交易商協會建立的壓力測試模型顯示,在極端情景下,企業ABS整體違約率可控,但需重點關注商業地產CMBS風險敞口。
(三)區域協同的機制創新
政府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的機制創新包括:建立區域性資產證券化交易平臺,實現資產信息共享與交易對接;設立跨區域產業基金,支持特色產業資產證券化;開展“飛地經濟”合作,推動東部地區資金、技術與中西部地區資源、市場的深度融合。例如,粵港澳大灣區聚焦跨境證券化創新,前海管理局聯合港交所推出“深港雙SPV”結構,降低境外融資成本。
四、重點案例分析
(一)張江高科REITs:產業園區資產證券化的標桿
張江高科將上海張江兩個生物醫藥產業園打包,發行公募REITs募資14.95億元。該項目成功要素包括:政策紅利(基礎設施公募REITs試點)、優質資產(穩定租金收益)、專業團隊(券商、會計所、律所協同)。項目實施后,張江高科用募集資金擴建新園區,租金年化收益率超4.5%,形成“資產證券化—資金回籠—再投資”的良性循環。
(二)蘇州工業園區ABS:快速回款模式的典范
蘇州工業園區以未來5年廠房租金為抵押,發行ABS融資8億元,利率僅3.8%,低于銀行信貸利率。該項目核心邏輯在于:通過資產證券化降低融資成本,釋放資金用于園區升級。政策支撐包括:證監會鼓勵“產業園區ABS”,審核周期縮短;地方政府提供財政補貼。項目實施后,園區每年節省利息近1000萬元,資產運營效率顯著提升。
(一)產品創新與多元化
未來五年,資產證券化產品將呈現三大創新方向:一是綠色資產證券化,新能源電站收費權、碳減排項目收益權等創新基礎資產占比提升;二是知識產權證券化,支持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三是跨境資產證券化,粵港澳大灣區建成離岸人民幣資產證券化中心,支持境外機構認購境內ABS。
(二)技術驅動與智能化
金融科技將持續重塑資產證券化行業:區塊鏈智能合約實現全流程上鏈,降低運營成本;人工智能優化風險定價與交易撮合;大數據平臺提升存續期管理效率。技術驅動下,資產證券化市場將向智能化、數字化方向加速轉型。
(三)區域協同與全球化
區域協同發展將進一步深化:東部地區發揮創新優勢,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西部地區發展特色資產證券化。同時,中國將通過共建“一帶一路”證券化走廊,推動沿線國家基礎設施資產跨境證券化,提升全球市場話語權。
如需了解更多資產證券化行業報告的具體情況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5-2030年版資產證券化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