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在“雙碳”戰略、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的協同推動下,中國建材行業正經歷從傳統高耗能模式向綠色低碳、智能化方向轉型的關鍵階段。建材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其競爭格局正被政策導向、技術革新、市場需求及全球化浪潮深刻重塑。
二、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政策驅動:綠色轉型與產業升級
“雙碳”目標對建材行業提出明確要求:新建生產線需滿足“單位產品碳排放強度下降20%”的硬性門檻,鼓勵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循環經濟模式實現低碳生產。近期發布的《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指出,到2025年,綠色建材認證產品占比需達30%以上,水泥、玻璃等重點行業需實現超低排放改造。與此同時,環保督察力度持續加大,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企業面臨淘汰,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二)需求結構:存量市場與新興場景雙輪驅動
城鎮化率突破65%后,傳統基建需求增速放緩,但城市更新、鄉村振興、工業園區改造等存量市場成為新增長點。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新興領域對高性能建材的需求快速增長,推動行業向定制化、場景化方向發展。例如,核電專用建材、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材料、3D打印建材等高端產品需求旺盛,農村市場因“以工代賑”政策推動,對低成本、高性價比建材的需求亦顯著增加。
(三)技術迭代:低碳化與智能化雙線并進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建材行業競爭格局分析與未來趨勢預測報告》顯示:低碳技術(如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生物質燃料替代)、智能化技術(如AI配料系統、窯爐智能控制、能耗在線監測)的突破,正在重構行業技術路線。以水泥行業為例,生物炭復合技術通過將生物質燃料與原料共磨,使碳排放降低20%以上;玻璃行業通過全氧燃燒技術,實現能耗降低15%。智能化方面,數字化工廠、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應用,推動行業從“粗放管理”向“精益生產”轉型,生產效率提升、能耗降低成為行業共識。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整理)
三、競爭格局分析
(一)頭部企業:全產業鏈布局與全球化擴張
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龍頭企業通過并購整合、技術輸出等方式鞏固市場地位。例如,海螺水泥、中國建材等企業通過“水泥+”戰略,延伸產業鏈至骨料、商混、新材料等領域;北新建材提出“一體兩翼”戰略,聚焦石膏板主業,拓展防水、涂料業務。頭部企業憑借技術、品牌及資金優勢,構建“技術+品牌+生態”三維壁壘,中小機構生存空間進一步壓縮。
(二)中小機構:專業化與輕資產突圍
中小機構通過“專業化+輕資產”模式,在細分市場形成技術壁壘。部分企業聚焦核電專用建材、光伏玻璃等高端產品,或深耕農村市場,通過低成本建材滿足“以工代賑”政策需求。此外,中小機構與科研院所合作,加速技術成果轉化,在特定場景中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三)跨界競爭:能源企業與科技公司入局
能源企業、科技公司等跨界玩家的加入,為行業帶來新變量。能源企業(如國家能源集團)利用碳捕集技術生產低碳建材,出口溢價顯著;科技公司(如華為、騰訊)推出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建材企業數字化轉型。跨界競爭推動行業技術邊界拓展,加速傳統企業轉型升級。
四、重點企業分析
(一)中國建材:全產業鏈整合與國際化戰略
中國建材以“材料創造美好世界”為使命,通過并購整合區域企業,優化產能布局。公司聚焦水泥、玻璃、新材料三大主業,推動“水泥+”戰略落地,同時加大低碳技術研發力度,生物炭復合技術、CCUS技術等已進入中試階段。此外,中國建材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布局生產線,深化全球化戰略,鞏固行業領先地位。
(二)海螺水泥:技術引領與綠色轉型
海螺水泥以“一基五業”戰略為核心,推進水泥制造與新能源、新材料、環保產業協同發展。公司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AI配料系統、窯爐智能控制等應用已覆蓋主要生產線。同時,海螺水泥通過光伏發電、儲能項目等,推動“零碳工廠”建設,引領行業綠色轉型。
(三)北新建材:專業化深耕與品牌升級
北新建材以“一體兩翼”戰略為指引,聚焦石膏板主業,拓展防水、涂料業務。公司通過技術升級,推出高強石膏板、凈醛石膏板等高端產品,滿足綠色建筑需求。同時,北新建材加大品牌建設力度,提升市場占有率,鞏固行業龍頭地位。
(一)綠色溢價:低碳技術成為核心競爭力
未來五年,低碳技術將成為行業競爭的核心。生物炭復合技術、CCUS技術、全氧燃燒技術等低碳生產工藝的普及,將推動行業從“高耗能”向“綠色智造”轉型。掌握低碳技術的企業將占據市場主導權,產品溢價能力顯著提升。
(二)需求高端化:場景化與定制化趨勢加劇
下游行業對建材的需求呈現“高端化、場景化”趨勢。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新興領域對建材的性能要求更高,農村市場則因政策推動,對低成本、高性價比產品的需求旺盛。企業需通過定制化服務滿足細分市場需求,否則將失去競爭優勢。
(三)區域協同:產能優化與供需平衡
區域市場供需分化加劇,華東、華南地區需求旺盛,而東北、西北地區需求增長乏力。產能錯配問題凸顯,部分省份產能利用率不足,而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卻面臨供應缺口。企業需通過“產能置換+區域協同”策略,優化資源配置,應對區域市場供需失衡風險。
(四)智能化升級:數據驅動與效率革命
智能化技術將深度滲透建材行業,推動生產流程、供應鏈管理、客戶服務等環節的數字化變革。AI配料系統、窯爐智能控制、能耗在線監測等應用,將實現生產效率提升、能耗降低、質量穩定。企業需通過數據驅動決策,構建智能化工廠,否則將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六、投資策略分析
(一)聚焦低碳技術與綠色認證
投資者應重點關注掌握低碳技術、具備綠色建材認證能力的企業。生物炭復合技術、CCUS技術、全氧燃燒技術等低碳生產工藝的普及,將推動行業技術升級,具備技術優勢的企業將占據市場主導權。
(二)布局高端場景與細分市場
投資者可關注在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高端場景具備技術壁壘的企業,或深耕農村市場、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等細分領域的輕資產企業。這些企業通過差異化競爭,有望在行業整合中脫穎而出。
(三)關注全球化布局與跨界合作
投資者可關注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布局生產線的企業,或與能源企業、科技公司開展跨界合作的企業。全球化布局與跨界合作將為企業帶來新的增長點,提升抗風險能力。
(四)把握智能化升級機遇
投資者可關注在工業互聯網平臺、AI配料系統、窯爐智能控制等領域具備技術優勢的企業。智能化升級將推動行業效率革命,具備智能化能力的企業將搶占市場先機。
如需了解更多中國建材行業報告的具體情況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國建材行業競爭格局分析與未來趨勢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