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在深刻改變全球經濟格局和社會生活方式?!吨袊斯ぶ悄軈^域競爭力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AI)產業規模突破7000億元人民幣,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
上海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和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在人工智能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和創新環境。近年來,上海人工智能產業在技術創新、應用落地和生態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成為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上海一季度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過1180億元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張英表示,今年一季度,全市規上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過1180億元,同比增長29%,利潤增長65%,成為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數據顯示,2024年上海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突破40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7%,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標。截至2024年底,上海已累計完成60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大模型備案,數量位居全國第二。
在全球科技競爭格局加速重構的浪潮中,人工智能已成為大國戰略博弈的核心戰場。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上海依托國際化人才高地、完備的產業基礎和政策先導優勢,率先將人工智能列為三大先導產業之一,以服務國家戰略為牽引,構建集技術研發、場景落地與治理創新于一體的全生態體系。從張江算力集群到臨港智能工廠,從徐匯“模速空間”創新社區到楊浦人才孵化高地,上海正以系統化思維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一)產業生態:創新要素的聚合與聯動
上海通過物理空間與制度設計的雙重創新,構建了“算力—平臺—場景—資本”四位一體的產業生態。以“模速空間”為代表的創新社區,整合算力基礎設施、開源技術社區、應用場景試驗場和風險投資基金,形成產業鏈上下游的深度協同。這種生態模式不僅加速了技術成果的轉化,還吸引了數百家人工智能企業聚集,覆蓋基礎層算法研發、技術層工具開發和應用層垂直解決方案的全鏈條布局。
(二)技術突破:大模型浪潮下的自主創新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全球競爭中,上海已成為國內大模型研發的核心陣地。企業自主研發能力顯著提升,例如商湯科技的“日日新”系列大模型在多模態交互領域實現突破,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的開源體系為行業提供底層技術支撐。技術突破不僅體現在算法迭代上,更表現為硬件與軟件的協同創新——從智能芯片設計到邊緣計算設備,上海正構建自主可控的技術底座。
(三)場景落地:從單一應用到城市級賦能
人工智能技術已深度融入上海的城市肌理。金融領域的智能風控系統、制造業的無人化生產線、醫療行業的AI輔助診斷平臺,展現了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改造能力。更值得關注的是,上海正推動人工智能與城市治理的融合,例如交通系統的實時優化、能源網絡的智能調度,標志著技術應用從企業級向城市級躍遷。
(四)治理探索:技術發展與倫理約束的雙軌并行
在技術狂飆突進的同時,上海率先開展人工智能治理創新。通過制定語料庫建設標準、數據隱私保護規范,以及針對生成式內容的審核機制,上海正嘗試構建兼顧創新活力與社會責任的監管框架。這種“邊發展邊治理”的模式,為中國參與全球人工智能倫理規則制定提供了實踐樣本。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版中國上海人工智能產業“十五五”規劃研究報告》分析:
當前,上海人工智能產業正處于從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階段。技術層面,大模型的算力消耗與能效矛盾日益凸顯,如何突破芯片瓶頸、優化算法效率成為當務之急;產業層面,部分領域存在重復建設與同質化競爭,需通過政策引導形成差異化發展格局;治理層面,數據安全、就業結構沖擊等衍生問題亟待系統性應對。與此同時,全球技術競賽的加劇與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既對自主創新提出更高要求,也為上海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創造了機遇。這一階段的突破,將決定上海能否從“應用創新高地”升級為“全球技術策源地”。
未來,上海人工智能產業將圍繞三大維度展開縱深突破:
(一)技術縱深:聚焦底層創新與跨界融合
突破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底層理論、開發高能效專用芯片、探索量子計算與腦科學交叉領域,將成為技術攻堅的重點。通過建設國家級人工智能開源平臺,上海有望降低中小企業的研發門檻,形成“基礎研究—應用開發”良性循環。
(二)場景升維:打造全域智能化標桿
從單一場景向城市級智能體演進,推動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生物醫藥等戰略領域深度融合。臨港新片區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場、張江科學城的數字孿生城市項目,將率先示范“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生態模式。
(三)治理引領:構建包容性發展范式
在完善技術標準體系的同時,上??商剿鳌氨O管沙盒”機制,為自動駕駛、AI醫療等高風險高價值領域提供創新容錯空間。通過舉辦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峰會、發起國際倫理倡議,推動中國方案融入全球治理體系。
“十四五”期間,上海人工智能產業在政策支持、技術突破和市場拓展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但也面臨著核心技術“卡脖子”、國際競爭加劇、產業鏈協同不足等挑戰。隨著“十五五”時期的到來,上海人工智能產業迎來了新的戰略機遇期。在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快速迭代、國家戰略需求持續升級、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深入推進的背景下,上海亟需制定科學、前瞻的產業規劃,明確未來五年的發展方向、目標和實施路徑,以鞏固其在全國乃至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地位。
想要了解更多上海人工智能產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版中國上海人工智能產業“十五五”規劃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