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更快的自動化到來時,機器人可能不是正確的稅收目標。自動化可以理解為用資本替換勞動。為了使人類免受貧困,應該是,經濟體資本收入的一部分需要轉移給被機器替代的工人。擴大資本所有權是一個戰略; 人們可以購買無人駕駛車輛用作出租車,把車費作為收入的一部分。向機器人征稅和重新分配收益是則和這一戰略背道而馳。
但隨著機器在生產中取代人類,他們的收入將面臨和人類同樣的壓力。在工資中支付的總收入中的份額——“勞動份額”——已經下降了幾十年。勞動力充足是部分原因; 在較短供應鏈上的生產要素(如硅谷的土地或受保護的知識產權)的所有者處于更有利于討價還價的地位。但機器也不比人數量更多。工廠可以大量炮制復雜的新奇設備,甚至是錯誤的設備。生產軟件的第二份或是第一百萬份拷貝的成本幾乎是零。每個貨車司機都需要個別指導; 一個有效的自主駕駛系統則可以不斷地復制。大量機器出現后,將證明一件事——它們無法比人類(當然也是大量的)從增長中獲得的收益份額更多。
芝加哥大學Simcha Barkai的一份論文指出,雖然近幾十年來流入工人的收入份額有所下降,但流入資本(包括機器人)的份額已然縮減得更快。增長的是,公司收取其生產成本的加成,也就是利潤。與之相似,1月份發表的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文件認為,勞動份額的下降與“超級巨星公司”的興起有關。越來越多的市場是“贏家通吃”,其中主導企業賺取巨額利潤。
大量且不斷增長的利潤是市場力量的風向標。這種力量可能來自網絡效應(網絡世界中的價值,與其他所有人都在同一平臺上),領先企業的卓越生產文化,政府保護或其他東西。自動化的浪潮可能難免會分享超級巨星公司的財富:通過重新分配公開的股份所有權,或通過對非公開的股份所有權收稅。怪罪機器人很容易,但蓋茨應該重新考慮他的靶子;當企業享有無可置疑的市場地位時,工人和機器都會是輸家。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改性聚丙烯(PP)塑料,顧名思義是基于聚丙烯原料對其性
簡單講,“水處理”就是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的手段,去
車載空氣凈化器,又叫車用空氣凈化器、汽車空氣凈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