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接受采訪時表示,政府應該考慮對機器人征稅;如果自動化進程因此而放緩,這會是好事一件。
《經濟學人》的這篇分析則認為對機器人的投資可以讓人類工作者的生產力提高,而不是被淘汰; 對他們征稅則可能會使已經受到影響的員工處境更加糟糕。“怪罪機器人很容易,但蓋茨應該重新考慮他的靶子;當企業享有無可置疑的市場地位時,工人和機器都會是輸家。”
比爾·蓋茨不大可能是個盧德主義者(Luddite,指反對新技術的人),但前不久他在接受網絡媒體Quartz 采訪時卻表露了社會對快速自動化浪潮適應性的懷疑。為了預防社會危機,蓋茨深思后得出結論:政府應該考慮對機器人征稅;如果自動化進程因此而放緩,這會是好事一件。這是一個有趣但不切實際的想法,揭露了很多關于自動化現存的問題。
在某個遙遠的未來,擁有自己的意識、儲備金和會計師的機器人可能像我們其他人一樣支付所得稅(也許還和我們一樣主動)。這不是蓋茨先生的意思。他認為,今天的機器人應該征稅——無論是他們初次使用時,還是針對使用它們的公司因為節省了人工成本而帶來的利潤。由此產生的資金可以用來培訓工人,也許還可以資助醫療保健和教育的擴展,因為在教學和照顧老弱病殘方面還有許多自動化難以代替的崗位。
機器人是一種資本投資,就好像鼓風爐或計算機一樣。經濟學家通常建議不要對這樣的東西征稅,這樣能促進生產。阻礙投資的稅收被認為會使人們更貧窮,而不會增加多少財政收入。但蓋茨似乎認為對機器人的投資有點像投資燃煤發電機:它提高了經濟產出,但也帶來了社會成本,經濟學家稱之為負外部性。也許快速自動化會將工人從舊崗位上趕走,而新行業還沒有做好吸收他們的準備。這可能導致社會付出長期失業的代價,并可能引出破壞性的政策。如果機器人稅可以減少這些代價,那可能就是值得實施的,就像對有害的鼓風爐排放征稅可以阻止污染,讓社會更美好。
然而,現實更復雜。對機器人的投資可以讓人類工作者的生產力提高,而不是被淘汰; 對他們征稅則可能會使已經受到影響的員工處境更加糟糕。某些工人可能會被機器人替代,但整體來看工人們可能會生活得更好,因為價格下降了。減少機器人在醫療保健中的使用,并將人類納入這樣的工作,可能看起來是維持社會穩定性的有效方式。但如果這意味著醫療成本的迅速增加,吞噬了工人收入的增長,那么勝利的代價就太慘重了。
然而,蓋茨先生的建議中最有問題的一點是,至少目前為止,自動化并不是太快,而是太慢。工人被機器取代應該被認為是生產增長率的增長——以及經濟的增長。但自從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爆發的快速生產力增長以來,美國經濟體對這些措施持續失望。可以理解,蓋茨擔心的是一個即將到來的機器接管駕駛或管理倉庫的自動化時代。然而,在一個已經充斥著大量廉價勞動力的經濟中,企業面臨的在節約勞動力技術上投資的壓力可能太小。當人們排隊等候以最低工資工作時,為什么要重新安排倉庫?增加機器人相對于人力勞動的費用,蓋茨先生的這一建議可能進一步推遲已經遲來的生產力繁榮。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改性聚丙烯(PP)塑料,顧名思義是基于聚丙烯原料對其性
簡單講,“水處理”就是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的手段,去
車載空氣凈化器,又叫車用空氣凈化器、汽車空氣凈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