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樹清主席的第一要務是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7年3月2日,新任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出席新聞發布會并答記者問,主題為“介紹銀行業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情況”。
從發布會現場來看,記者提問主要集中于監管改革等方面,監管改革確實也是2017年中國改革的最重要看點之一,但是從郭樹清主席介紹情況來看,監管改革并非郭樹清主席的第一使命。
郭樹清主席明確指出了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其中第一項是更積極、更主動地支持和參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也是本次新聞發布會的主題;第二項與第一項內容相近,是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量和水平。這與不久前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的定調一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然被放在第一要務。
對比證監會新聞發布會的主題,可以更直觀的感受到兩者的區別:證監會新聞發布會的主題為“協調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穩定發展”,重點強調金融監管改革內容,而郭主席則更為強調銀行體系如何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局。
監管改革被郭主席放在了第三點和第四點,結合答記者會的內容,盡管郭主席對于建設監管協調機制持肯定態度,但是對于銀行監管模式的態度尚不明確。記者提問,什么樣的監管模式更適合當下的中國金融業,在金融改革過程中,銀監會將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郭主席的回答是“你說銀行監管有什么措施,目前我一個都沒有。所以很抱歉,我不能回答你的問題。謝謝。”
我們猜測,郭主席執掌銀監會,政策重心可能正是強化銀行業對實體經濟的服務,特別是對供給側改革大局的服務,“穩中求進”的“進”更為重要。金融監管改革確實也要推進,這是“穩”的部分,但從郭主席在證監會和山東省的政績來看,服務好供給側改革、“進”的部分是他更為擅長和重視的領域。在證監會,郭主席重點加強證監會創新,提高金融業對創新創業戰略的支持,在山東省,郭主席則強調金融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此次執掌銀監會,繼續強化對實體經濟的服務可能仍然是其工作重心。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是國家戰略,而且對于解決銀行業的現實困境有重大意義。2012年以來,銀行壞賬率持續上升,已經成為銀行經營的最大困難之一,也是銀行股低估值的重要原因。從銀行層面看,供給側改革有助于提高實體經濟盈利,將會大大緩解目前銀行壞賬率持續走高的窘境,供給側改革的成敗既決定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也決定了銀行業能否出現壞賬率拐點、重新回到良性發展。
對于金融監管方面,郭主席介紹了兩點,一是堅決治理各種金融亂象,二是全面加強銀行業隊伍建設,真正讓監管部門成為國家和人民放心的看門人和守夜人。在第一點中,重點強調監管制度的完善,特別是跨市場監管的制度完善,這與宏觀審慎監管大方向一致,在第二點中,重點強調銀行業自身的監管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介紹情況部分,郭主席強調了一個銀行業監管的重點,而這在之前是極少被市場關注的:“重點整治違規開展關聯交易、花樣翻新的利益輸送、重大經營管理信息隱瞞不報、違法違規代持銀行股份等不良行為”。
我們的理解是,這些不良行為本質上都是一致的,例如違法違規代持銀行股份的目的就是為了違規開展關聯交易、進行利益輸送,這些現象的特點是通過“表面合法、形式合規、實質違法”的方式,損害國家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具有很強的隱蔽性,與劉士余主席的“野蠻人”、“妖精”有很大的相似之處。
從更高的層次講,中國目前的監管有兩個趨勢:第一個監管趨勢是宏觀審慎監管,重點強調跨市場監管,彌補監管真空和監管漏洞,央行在宏觀審慎監管方面承擔更大的職責;第二個監管趨勢是微觀行為監管,重點強調金融行為的實質是否違法,而不是局限于是否違背現行法律,“三會”在行為監管方面承擔更大的職責。
總結全文,郭樹清主席的第一要務是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既是國家戰略,也是銀行業發展的自身需要,也與郭主席的履歷相符。對于金融監管改革,宏觀審慎監管和微觀行為監管是兩個大趨勢,郭主席首次提出要重點整治的不良行為值得密切關注。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2016年中國并購市場共完成交易3,105起,同比提高15.3%
助聽器(Hearing Aid)是一個有助于聽力殘疾者改善聽覺
2017年春節期間,國內航空公司共執行航班8萬余班,同比1